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造力教育是建立在创造力开发基础上的一种教育理念,适应创造力经济的现代大学教育,无疑应当注重学生的创造力发展,因此创造力教育是现代大学的一种必然选择。作为大学的创造力教育,要以创造力开发(创造力的发现、创造力的培养、创造力的整合)为基本目标、以学科创造力为核心、以主动性实践为关键来构建其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2.
只有全面、客观认识创造力的实质,才能回答创造力能否培养、如何培养的问题。就多学科视野中对创造力的认识来看,创造力是一个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概念。心理学、物理学和管理学等学科对创造力的认识,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创造力的文化属性。从文化学角度看,创造力实质上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特质的文化力。学校教育在培养学生创造力的过程中,需要准确理解创造力的文化特质,挖掘、开发和传递有利于创造力生成的教育内容,构建和生成勇于超越、着眼未来、追求创新的学校教育文化,进而正确求解"钱学森之问"。  相似文献   

3.
2010年第二届教育科学世界大会以"教育创造力与创新"为主题,与会人员围绕"教育创造力与创新"、"全球化背景下的教育"、"高等教育的问题与责任"、"终身教育与成人教育"和"教育技术"等方面进行深入研讨。本届大会上发展中国家唱主角,围绕会议主题介绍和探讨发展中国家的教育问题成为会议的主旋律,会议对发展中国家教育改革提供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台湾地区的"高中职社区化"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介绍了台湾地区自2001年开始试行的"高中职社区化"政策.文中阐明了"高中职社区化"的目的、内容、目前执行的进程,最后总结了该政策对正在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构建终身教育、学习体系的大陆教育的启示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对学习者的创造力进行测评一直以来都是教学实践的难题。STEM教育为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提供了更多机会,同时也为评估学生的创造力提供了真实的问题情境。研究根据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和吉尔福德的创造力结构划分理论,解析了STEM教育活动中创造力的领域特殊性和思维同一性特征,构建了面向STEM教育情境的创造力评价模型。以此为基础,通过分析机器人教育活动中学生在S.T.E.M学科维度的创造性表现和思维过程特征,设计了面向教育机器人活动的创造力观测量表,并在小学生机器人项目化学习活动中开展实践应用。研究表明,基于该模型的测评工具和方法能够有效区分学习者的创造力水平,支持对学习者创造力学科倾向的深度分析,有助于厘清学习者知识基础对创造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台湾地区陆生政策与相关规定体系构建之间的互动为探讨教育政策合法化的程序、规范以及价值观提供了样本.重大教育政策只有完成合法化才有可能获得正当性,大量无视合法化规范的政策活动已经使教育法制建设停滞.教育法治条件下,所有政策活动必须有法律授权与法源支持,在法律制度体系和框架下进行.教育政策必须重视合法化问题.  相似文献   

7.
21世纪的教育改革,培养创造能力已居于核心位置。创新教育的提出,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体现了知识经济对人才培养的紧迫要求。同时,也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在需要。因此,改革传统的教育评价制度,建立完整的、科学的、客观的创新教育评价体系,是当前真正落实创新教育的一大举措。本文拟对创新教育评价的特点进行一些探讨。一、创造力的含义关于创造力,已产生多种不同的观点,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来解释创造力。但创造力的定义中,都忽视了知识对创造力的价值和作用。综合不同观点,我认为:创造力是根…  相似文献   

8.
大学创造教育--学生要求我们做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人才素质的核心是创造性素质.树立创造力培养的意识并建立创造教育的有效机制,走创造教育之路,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2]立于学生的视角来理解创造力和创造教育,并对构建创造教育的机制和突破口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对创造力的含义、特点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阐述,并且对高校教育中如何开发和扩展大学生的创造力进行了详细的讨论,旨在为中国的大学生教育和创造力开发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创造力系统观及其对创造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创造力研究经历了一个从单维到多维、不断系统化的演进过程。近来,人们倾向于从系统观的角度研究创造力。创造力系统观认为,创造力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包括个体的知识背景、认知风格、人格特质、动机,以及个体所处的生活背景、文化背景乃至整个社会大背景。在创造力系统观的视野里,创造教育是一种“系统化”的教育。实施创造教育,除了重视个体因素,还要重视文化和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11.
本文着重介绍了台湾地区自2001年开始试行的“高中职社区化”政策。文中阐明了“高中职社区化”的目的、内容、目前执行的进程,最后总结了该政策对正在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构建终身教育、学习体系的大陆教育的启示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创造力的培养是现代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指向。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前提,形成科学学习方法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基础 ,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障碍,开发智力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关键,生存环境、教育环境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客观条件。  相似文献   

13.
个体创造力的培养是教育的基本目标和根本使命。但由于创造力本身的特殊性,以及传统教育观念的落后,使得学校教育在个体创造力培养上遇到了不少困境。这些困境包括创造力的可教育性受到质疑、知识积累与创造力的提高不成正比等方面。本文针对这些困境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的创新教育实践中存在着在一种功利主义倾向.这种功利主义倾向主要表现在:在创新素质培养上追求技巧、速成;在创造力评价上注重创造力的外化、量化;在创新教育的价值取向上趋于物化、非人性化.要使创新教育健康发展,应注意以下几方面:要充分认识创新素质培养的长期性,发挥知识创新对创造力培养的基础性作用;坚持内化创新与外化创新的统一,强调内化创新在创造力培养上的根本性作用;坚持"人力"与"人性"相统一,培养健康幸福的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5.
文章试从创造力教育中的一个独特视角——创造力心理教育切入,呈现波兰华沙特殊教育学院创造力教师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在该学会,创造力心理教育是作为其教育学最主要的一个下位学科进行教学和研究的。作者旨在评析该学会的这一专业及其课程,同时总结出该专业课程的几个特点:多视角性、其内容的综合性、参与性与体验性及其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与趣味性。  相似文献   

16.
<正>乐传永、夏现伟在《现代远距离教育》2016年第2期中撰文,梳理了我国台湾地区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政策脉络和发展路径,并总结了对我国大陆地区的启示。台湾地区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政策脉络始于终身教育理念政策化,第一阶段从《社会教育法》到《教育改革总咨询报告书》,台湾地区终身教育的推展逐渐步入系统化、明晰化的发展阶段。第二阶段为  相似文献   

17.
论高校教师创新教育素养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需要教师具有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创新素质。然而,相当一部分高校教师在观念、知识、能力等方面与创新教育的要求存在着距离,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因此,高校教师应更新教育观念,构建适应创新教育要求的知识结构,开发自身的创新潜能,努力使自己成为创造型教师。  相似文献   

18.
研究生教育的核心目标理应是研究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然而,通过现状调查与国际比较,我国研究生教育在招生、内容、方法等方面远远落后于人才发展的目标需要,研究生教育的各个环节没有真正聚焦创造力.因此,我们需要在招生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导师制度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式,构建并实施以创造力培养为核心的研究生教育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台湾地区技职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建立了完善的技职教育体系。借鉴台湾地区技职教育经验,对大陆职教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文章提出通过构建新的教育思维模式、新型的评价标准体系、多主体共同参与的协同创新机制,解决目前中学生创造力式微的问题,以期为我国的学校教育培养创造力人才提供全新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