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界教育信息》2014,(2):73-74
据国家世界大学新闻网2013年11月15日报道,印度工商业联合会(FICCI)近日发布题为《印度高等教育:愿景2030》的报告称,到2030年,印度有望成为全球最大人才供应国,印度教育系统培养的大学毕业生将占全球大学毕业生的1/4。  相似文献   

2.
一个大学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只要低于其学历水平的资格(或者可能根本没有资格要求)即被定义为受到过度教育。2009年就业蓝皮书《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2009)》显示:毕业生就业率收入双降。2010年我国官方公布,截至7月1日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72.2%。大学毕业生失业人数在不断增加,就业收入水平相对降低,人才高消费现象严重,这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这种事实实际上反映了我国存在过度教育现象。  相似文献   

3.
<正>699万高校毕业生,不足三成的就业签约率,今年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程度远甚于往年,"结构性失衡"矛盾突出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99万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数最多的一年。而北京、广东等多地的数据显示,截至4月末大学毕业生就业签约率均不足三成。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程度远甚于往年。就业形势不乐观,已经引发了大学毕业生忧虑情绪。作为大学  相似文献   

4.
数据     
正96.81%2013年职业院校特别是中等职业学校就业持续向好,并且保持在较高水平。201 3年中职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是96.81%,是自2006年来第八年保持在95%以上。90.68%中国石油大学发布201 3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学校2013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0.68%,就业质量继续保持高水平。201 3届共有毕业生61 29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 28人,硕士研究生1 344人,全日制本科生4657人。截至201 3年7月1日,201 3届毕业生整体就业率为90.68%,其中博士研究生就业率为89.06%,硕士研究生就业率为90.10%,本科生就业率为90.89%。  相似文献   

5.
数据     
正93.22%中国南方人才市场发布2013年度才市分析以及2014年才市供求预测报告。报告指出,一方面,广州地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总体平稳,就业率为93.22%,与2012年基本持平;另一方面,广州去年人才供求却呈现总体双下滑趋势。因此,该报告预计大部分企业招聘数量与2013年基本持平,求职的竞争依然相对激烈,大学生就业形势仍严峻。  相似文献   

6.
大学毕业生的失业现象是涉及到国计民生的社会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分析引起大学毕业生失业的原因。大学毕业生失业的原因有社会性原因和个体性原因,社会性原因体现在二元劳动力市场、就业市场的不完善等经济原因,学校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和文化传统的负面影响。个体性原因体现在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观念陈旧、素质结构中的一些问题和成长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缺陷。  相似文献   

7.
日前中国年度就业蓝皮书《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发布。蓝皮书显示,在就业的2011届大学生中,有47%对自己的就业现状表示满意(本科为50%,高职高专为44%)。就业蓝皮书显示,2011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最高的专业门类是工学(92.5%),最低的是法学(86.8%)。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最高的专业门类是生化与  相似文献   

8.
正时值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签约旺季,网络招聘机构"智联招聘"发布"2014年应届毕业生求职力"调研报告,调查涉及求职行为与态度、获得面试的机会、是否成功签约等各个方面。挂网问卷调查对象为全国2014年应届高校毕业生,包括大专、本科、硕士、博士等,有效样本52461个。调研报告显示本届毕业生:●不再"迷信"高学历。2014届大学毕业生对待高学历的态度渐趋理性,选择毕业后直接就业的比例为76.3%,仅5.4%的人选择毕业后出国继续学习。去年选择就业的比例为68.5%,今年  相似文献   

9.
<正>又到一年就业季,好多大中专毕业生为找工作奔忙。据教育部发布的统计公告显示,2013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包括普通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级中学、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毕业生总数为607.46万人,就业学生588.07万人,就业率为96.81%。又据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2013年对高等教育毕业生就业率的调查结果显示,从院校类型的比较看,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最高,为78.1%,分别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2014,(15):106-111
2013年6月9日,《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即“就业蓝皮书”)正式发布。这是就业蓝皮书发布的第五年度,时逢中国大学毕业生“史上最难就业年”,备受关注。就业蓝皮书由麦可思研究院独家撰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2013年就业蓝皮书基于麦可思对2012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调查研究,以及对2009届大学生毕业三年后的跟踪调查研究(麦可思曾对该届大学毕业生同一群体进行过毕业半年后调查)。  相似文献   

11.
春晓 《教育与职业》2004,(11):57-57
近日,山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公布,今年山东省技工学校计划招生人数与实际报考人数之比为1比17。近三年以来,山东省技工学校毕业生当年就业率均在90%以上,就业与招生处于良性循环。据山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最新的一项调查显示,目前,全省国有骨干企业青睐两种人才:一是大学本科学历以上的科研人才;二是以技工学校毕业生为主体的高技术人才。随着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增大,家长  相似文献   

12.
非正规就业被称为灵活就业,但又不等同于灵活就业,是一种特殊的就业形式存在于正规部门中的非正规就业和非正规部门中的正规就业,常表现形式有:劳务派遣、自由职业、零时工等,是传统就业的一种补充形式.有调查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大学毕业生中从事传统、正规行业的比例正在下降,而灵活就业、非正规就业的人数逐渐增多,高校毕业生的非正规就业比例正在呈逐年上升趋势,以吉首大学近四年就业率统计为例:2010年灵活就业与自由职业就业率分别为48.92%和1.4%、2011年灵活就业与自由职业就业率为59.01%和2.14%、2012年灵活就业与自由职业就业率为60.05%和2.57%、2013年灵活就业与自由职业就业率为65.15%和0.19%(初次就业统计).  相似文献   

13.
据德新社2013年2月26日报道,德国联邦就业局下设的就业研究机构(IAB)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德国2011年仅有2.2%的大学毕业生没有就业,而在2006年,未就业的大学生比例为3.6%,1997年,这一比例高达4.5%。同时,目前的就业数据显示,相对而言,  相似文献   

14.
高职教育与高级职业资格对接的三个阶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年,全国有611万大学生走出校门踏上求职路。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数据显示,如果加上2007年与2008年未就业大学生,2009年约有860万大学生需就业。教育部称,2010年大学毕业生人数将达到630万人,据麦克思——腾讯所做的调查显示,截至2009年12月底,2010届大学毕业生签约率25%。由此而见,其就业形势何等严峻。  相似文献   

15.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到699万,比2012年增加19万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继续复杂严峻。中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劳动力丰富且廉价,中国的大学在一定程度上延缓就业的同时也加剧了就业的压力,许多毕业生在毕业时找不到合适的岗位,造成"毕业即失业"的尴尬局面,故构建大学生离校时未就业毕业生就业信息和服务连接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从离校时未就业毕业生出现的原因、现状分析,提出离校时未就业毕业生就业信息和服务衔接解决方案,以提高大学生就业率,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王传军 《教育》2006,(8):58-58
菲律宾劳动与就业统计局发布的“2004年菲律宾就业状况回顾”显示,从1998年至2004年,平均就业率为86.9%。在社会失业总人口中,约有一半是15至25岁的青少年,其中34%为大学毕业生或接受过大学教育的青年。记者近日就菲大学生就业问题,采访了菲劳动与就业统计局官员劳鲍先生。  相似文献   

17.
赵静 《河南教育》2014,(4):63-64
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2013届大学毕业生遭遇了史上"最难就业年",2014届大学毕业生又迎来了"更难就业年"。面对复杂严峻的社会就业形势,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8.
丘兆逸 《教育科学》2003,19(5):50-52
本文运用职位竞争模型理论,对当前大学毕业生宁可滞留在东部,也不愿意到人力资本匮乏的西部就业——即大学毕业生区域配置中的“失业与空位”并存现象,进行描述和原因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通过对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的分析,探讨现今大学毕业生就业困境原因,得出主要原因为大学生主观预期偏高,高校调整滞后、指导作用不强,国家就业政策欠完善和区域经济、产业结构不合理。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大学生应降低过高期望值,高校应增强调整和指导性作用,国家应完善就业政策、协调区域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以解决我国现阶段大学毕业生就业困境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世界人权宣言、就业政策公约、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发展权利宣言与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等国际公约对成年人的生存权、职业就业、选择权与发展权作了论述.2013年是我国大学史上毕业生最多的一年,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不平等的法律歧视、缺少对农村户口大学毕业生的法律保护等多种法律问题.从法律的角度,提出了加快大学生就业权益保护的立法步伐、强化各地政府执法力度与提高大学毕业生运用法律,进行自我保护意识等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