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指南针是我国的伟大发明。王振铎设计的"司南"模型号称是它的雏形。但这一设计全然不合理,其中的勺形器竟然是用电磁铁做的。其所据之《论衡》"司南之杓"一语,实应为"司南之酌",有宋刊本和萧梁·吴均诗为证。"杓"既然是错字,所以建立在这一认识基础上的设计完全落空。"司南之酌"指司南车在地上行驶,与磁勺毫无关系。近来有人认为汉代以前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制造不出指南车,这个看法亦无充足的科学依据。又有人认为"司南之酌"是以磁针和小葫芦瓢组成的水浮指南仪,也只是根据推理提出的想法,无任何考古材料作支持。此类武断和臆测之说,科技史家实应引以为戒。因为在发明指南针这种大事件中,添上一些不实之词,反而会降低其可信性,不利于加强我们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2.
通过将中华书局校点本《通典》中对"靺鞨"的记载与北宋版《通典》进行对比,并结合《集韵》的记载,作者认为"靺鞨"在《通典》等唐代文献中主要写作"靺鞨",其读音很可能是"wa jie",而"靺鞨"则由于《太平御览》对"靺鞨"读音的误注,以讹传讹并最终取而代之。  相似文献   

3.
"采采"一词,在《诗经》的四篇中出现九次。《秦风·蒹葭》中的"蒹葭采采"、《曹风·蜉蝣》中的"采采衣服",此二"采采"俱用作形容词,释为盛貌,其词性古今无异议。然《周南·卷耳》"采采卷耳"和《周南·芣苡》"采采芣苡"(此句在篇中反复六次)中的"采采",诸家对其词性及注解却颇存分歧。《卷耳》中的"采采",今人高亨认为是动词,译为"采了  相似文献   

4.
万历野获编》"金瓶梅"条包含了丰富的《金瓶梅》早期流传信息,是《金瓶梅》文献研究的重要出发点。笔者通过梳理《万历野获编》版本系统,认为"金瓶梅"条最早见于钱枋重编的台湾傅斯年图书馆藏陈奕禧校阅钞本。此条很可能是钱枋"割裂排缵"、分门类编时窜入,并非《万历野获编》原编原貌,有《顾曲杂言》传承系统作为旁证。但现有文献无法否定沈德符对"金瓶梅"条的著作权,其写作时间应迟至天启、崇祯年间。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行政公文的"体式"概念重新进行思考,认为"体式"应包括"体"与"式"两个方面,其中"体"包括特定的公文语体、特别的物质载体、特殊的行文机体,"式"包括《格式》中的绝大部分规定及《办法》中的"公文格式"规定。  相似文献   

6.
最近发现天启四年(1624)序刊的《福寿丹书》中有《自乐词》四首,与万历丁巳年(1617)序刊的《金瓶梅词话》卷首的四首词基本相同,因此有学者认为《自乐词》是"直接抄录自《金瓶梅词话》刊本",但也有学者"新证"为《金瓶梅词话》抄了《自乐词》,因而《金瓶梅词话》刻印于"1625—1644年之间"(亦即天启五年至明末间)。本文认为,两书之间可能不存在着谁抄谁的问题;假如是一书抄自另一书的话,那也只能是《福寿丹书》抄了《金瓶梅词话》,后者的"新证"难以成立。  相似文献   

7.
"分"是《尸子》政治法律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先秦时期,《尸子》的"分"思想独具特色,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尸子》认为"分"有助于实现社会的有序和谐和国家的良好治理。  相似文献   

8.
也谈《中经新簿》四部之小类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认为《隋书·经籍志》记载的荀勖《中经新簿》四部之下的十四个名称,实际上是其分卷名称,不是真正的小类。但丙部对史书的初步区分、《皇览簿》独为一卷、丁部图赞之分,在目录学史上很有意义。《中经新簿》只收录了十六卷佛经,并无包括"佛经书簿"二卷之可能。  相似文献   

9.
《乐府诗集》卷十六到卷二十列"鼓吹曲辞",在"鼓吹曲辞"部分郭茂倩对鼓吹作出了自己的概念判定,他的概念判定主要依据的前代文献是《宋书·乐志》。在"鼓吹曲辞"的题解中郭茂倩首先列出了《宋书·乐志》中关于鼓吹的记载,然后对其部分观点进行反驳,从而确定了自己的鼓吹概念。郭茂倩对《宋书·乐志》的观点认同的是,鼓吹曲为军乐。对《宋书·乐志》的观点不认同之处有三:其一,《宋书·乐志》认为鼓吹和骑吹"二曲异也",郭茂倩认为二者的区分并不严格;其二,《宋书·乐志》认为鼓吹之名始于魏  相似文献   

10.
新出简帛文献对古籍释读和古史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引起了很多学者的关注,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本文结合上博简《容成氏》简45中的"尃(博)亦(弈)以为槿(嬉)"通假用例,认为《左传·庄公十一年》中"宋公靳之"的"靳"字,应读"嬉",是"嬉戏、戏弄"的意思;马王堆汉墓帛书《春秋事语》中的"耻而近之",也可读"耻而嬉之";并梳理相关文献,对"宋闵公之死"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本刊今年第2期发表的《档案馆在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中的主体地位质疑——兼论用户在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中的主体地位》一文提出商榷意见,认为"用户在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中的主体地位"的观点从哲学意义上讲并不成立;用户在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中不可能成为"主体部分";根据现有相关规定,用户在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中难以使档案价值得以直接实现.  相似文献   

12.
秦珂 《图书馆》2011,(4):98-99
在使用作品中履行信息注明义务与责任是法律法规和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对撰著者的明确要求。然而,被参考文献没有责任者信息又是经常遇到的问题。本文从署名权角度分析认为,有的期刊编辑部关于"来稿中的参考文献必须有作者姓名,否则文章不予发表"的规定可能降低文章质量,助长撰著者的侵权行为,并使编辑部面临责任风险。文章指出,对无责任者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按照《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科学技术期刊编排格式》中的相关规定办事。编辑部应建立健全审稿制度与参考文献核查机制,尽到合理注意义务,防止出版侵犯他人著作权的出版物。  相似文献   

13.
一直以来,电视理论界对电视综艺节目的理论研究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比如,对游戏类节目和智力问答类节目等是否应该被包括在综艺节目之中,理解就各不相同。《快乐大本营》节目的制片人汪炳文则认为"综艺"的"艺"已不再是"艺术"或"文艺"的简称了,而应该是指一个个组成整台节目的"元素",这个元素可能是文艺,也可能是游艺或新闻。这样的提法显然少了对于综艺节目的限  相似文献   

14.
《诗经》中以"东门"为题的有五篇作品,它们是陈风中的《东门之池》、《东门之杨》、《东门之枌》;郑风中的《东门之(土单)》、《出其东门》。历来的注家对"东门"均言之颇简,偶有言及的或云兴也,或云国门,或说近于作诗人居地的门,漫汗不清。如说"东门"纯是兴也,没有确指,与实不符;如说国门,虽然不错,但语焉不详。检索《诗经》篇目,涉及东门的有五篇,北门的一篇(《邶风》),西门及南门均无,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笔者认为,《诗经》中的"东门"均有确指,它也许与诗人居地的都城建构及市集布局有关,也有一定的宗教及民俗背景。  相似文献   

15.
由于《韩诗内传》的亡佚,以往对《韩诗外传》(以下简称《外传》)的文体特征认识不够准确,往往认为《外传》与《毛传》等著述的文体特征相同,并以此作为《外传》解《诗》的证据。这实际上是惑于汉代经学"传"体著述有分"内传"和"外传"的具体情况,笔者通过将《外传》与《毛传》等"内传"体著述进行对比,发现《外传》和它们存在很鲜明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却关乎对《外传》成书性质的判定。  相似文献   

16.
对于明人张铨《常评事传》中的"安石"一词,有不少著述中认为是指北宋政治家王安石。经翻查、分析相关史料认为,把"安石"说成王安石是错误的,"安石"应指东晋时期的政治家谢安。  相似文献   

17.
帛书《老子》的篇次与今本正相反,似乎把《道德经》变为《德道经》了。过去大致有三种看法:一是认为帛书《老子》的篇次才是"原始道家古本的原型。"①蒋一种看法正相反。它认为帛书的篇次可能是竹书排放与抄写之误。②或者说,"先德后道,殆写经者偶然之例"。③第三种认为战国时期既有德上道下之传本,亦有道上德下之传本。④粗看孰上孰下无关紧要,小事一桩。其实述对于《老子》来说却至关重要。因为它涉及老子说教的出发点、中心思想与归结。或者说,欲弄清老子思想及《老子》之主题,恢复掩盖已久的老子的许多思想,这是个必须首先要弄清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祁建 《北京档案》2014,(4):46-48
正最近热播的神话电视连续剧《土地公土地婆》讲述了"土地爷"与"土地婆"这对神仙夫妻档在人间帮助百姓、点化众生的故事,以轻松幽默的方式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德与智慧娓娓道来。说到土地神,他源于农业社会人们对土地的崇拜。中国神话故事中土地爷可能是玉皇大帝册封的最小的官了。在《西游记》中,孙悟空遇到来历不明的妖怪,往往都是唤  相似文献   

19.
突发事件报道中,电视新闻专题应该如何实现快速反应,这是一个比较新的课题。本文在对电视新闻专题应对突发事件优劣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福建电视台《新闻启示录》为例,提出了电视新闻专题在应对突发事件报道中的策略,认为电视新闻专题在报道突发事件时,既要"深",又要"快"。  相似文献   

20.
《四库》馆分校官沈叔埏的《颐綵堂文集》卷8、9、10收有多篇"书后"。司马朝军《〈四库全书总目〉编纂考》一书认为这些"书后"多为沈氏所拟的《四库》提要稿。文章从沈氏之任职时间、职分及"书后"具体内容来分析,认为这些"书后"并非是沈氏所拟的《四库》提要稿。它们应多为沈氏对《四库》书录副后所作的跋语,其中一些内容或多或少参考了《四库》提要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