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世纪20年代,高长虹、郭沫若、滕固、郑振铎对散文诗的文体特性进行了独特的解会,而其中以高长虹的见解颇具说服力,郭沫若对于散文诗文体的界定过于宽泛,论说且有相互龃龉之处;许地山的散文诗相对来说,具有艺术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2.
百年来,纪伯伦的散文诗获得了世人的高度赞誉,其艺术成就的一个很重要方面就是语言美:宛若行云的流畅美,艳丽似画的色彩美,悦耳如乐的韵律美。这一切,又源于他“爱”与“美”的创作主题。  相似文献   

3.
散文诗本质是诗体,是诗歌演化史上的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其叙述是诗的叙述,呈现的意象是诗化的物质。  相似文献   

4.
中国散文诗诞生于"五四"时期,散文诗在中国发生的助推力之一是中国诗人、作家对外国散文诗的译介.译介带给中国诗人、作家对散文诗在多种层面上的认识与理解,为他们创作散文诗提供了丰富的范式."五四"时期,大多的散文诗译者同时也是散文诗的创作者,通过译介时对散文诗的阅读与感悟,中国诗人、作家创作出了具有深刻哲理的散文诗.他们受...  相似文献   

5.
在散文诗面临市场经济严峻挑战的今天,亚楠的散文诗集《远行》一举夺得“中国当代优秀散文诗作品集奖”,说明了散文诗艺术的顽强生命力以及创作的潜在空间,因此探讨亚楠成功的原因和意义很有必要。亚楠散文诗创作的经历实质上是一次从人生到审美的精神苦旅:对于故乡的深情眷恋;对于审美理想的执着追寻;对于历史文化的深沉怀思。拥有一双审美的眼睛和一颗审美的心,孜孜不倦地追寻审美理想,为美而忙碌并快乐着,这就是亚楠及其散文诗给予我们的宝贵启示。  相似文献   

6.
屠格涅夫晚年创作了 82首散文诗 ,它是作家创作活动的最后一个里程碑 ,是作家晚年对社会生活、人生价值导向问题的深刻反思。本文就从屠格涅夫对祖国的热爱、对民族命运的忧虑和探索以及对爱情和人生的思考三个方面 ,探讨他的民族情结。  相似文献   

7.
8.
散文诗是一种抒情文学体裁,是中国文化消费和文明传承的重要文学形式.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和探索,中国散文诗逐渐走进当代文坛关注的视野,呈现出独特的历史风貌和文学意义.2012年的中国散文诗在创作和理论上都呈现出一些新气象,标示了当下中国散文诗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2012年散文诗的成就,除了发表了大量作品外,更主要的是散文诗理论上的自觉,具体包括:文体意识、精品意识、艺术审美特征的建构和发掘.此外,区域文化语境中的散文诗,也为未来散文诗的发展提供了可供借鉴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散文诗作为一种新文体因符合现代性的心理诉求和审美精神率先在法国创立并在欧美文坛传播与接受。随着中西的文化碰撞及现代生活经验的普及,这股文体解放的浪潮也助力于中国新文学运动的深入发展。外来散文诗的译介与推广不仅为中国文人提供新鲜活泼的样式范本,更带来自由的文学精神,合力在中国文坛掀起诗体革命、文体解放、思想自由的高潮,为中国散文诗的创立与发展提供了积极有力的思想外援。  相似文献   

10.
现代散文诗在“五四”期间从国外移植引进,并在极短的时间内蔚为大观,是有其深刻而复杂的社会文化原因的。首先,它与新文学革命密切相关,在诗体大解放的白话诗论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次,这一文体能自由、艺术地展示内外交因的中国现代知识分子隐秘的内心世界;当然,本民族诗文渗透的文学艺术传统对现代散文诗创作的影响更是内在而长久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散文诗发展分三个阶段:一、“五四”前夕的尝试期。以沈尹默、刘半农、鲁迅为先驱。其特点是形式多样,没有规范,游离于诗与散文之间,有旧诗词脱胎的痕迹。哲理性散文诗比重较大。二、20年代的繁荣兴盛期。几乎所有的著名作家都有散文诗问世,大多是名篇佳作。其特点是抒情性散文诗有发展。出现了各种风格流派,有象征手法的引进,寓言典故运用,抒情独白方式加入。奠基作《野草》的诞生,使散文诗成为独立的艺术品种。三、三四十年代的中落期。一些成就很高的作家鲁迅、冰心、朱自清已很少写了,但也有象何其芳等一批新人崛起。其特点是主要抒写时代的苦闷,表现手法有新的探索和进展。  相似文献   

12.
郭风20世纪40年代的散文诗把艺术触角伸向生活与生命的深处,传达自己对故土人民生存方式所体现的民族精神的深切感受;20世纪50、60年代继续对大自然和故乡的歌赞;20世纪80年代则从牧歌转向对人生的感悟与省思。他的散文诗大都有优美或柔美的意境,像是一幅幅风景画、风俗画,具有色彩美和构图美。郭风的散文诗的语言注重旋律和节奏,具有音乐美。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当代散文诗名家郭风的艺术风格,从“自然的陶醉”、“童真的视角”和“哲学的扬弃”三个重要方面作了深入细致的论析,指出“散淡”是作家的个性特征,也是他散文诗作品的风格特征。并进一步指出,象郭风作品所体现的“散谈”、“怡人而不累人”,正是散文诗所应有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4.
《自言自语》是鲁迅最早创作的一组散诗,也是中国现代最早的散诗创作之一。这组散诗表达了鲁迅对残酷黑暗的旧世界,以及封建专制旧家庭的愤懑与反抗;对光明未来。以及理想社会的憧憬与向往;对坚忍不拔的战斗,以及一切新生力量的赞美与歌颂。这组散诗浓缩了鲁迅作为一个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内心所积淀的情感与哲理,是我们研究鲁迅早期思想和艺术特征的最重要、最权威的参考献。  相似文献   

15.
近三十年的散文诗,因为诗坛老将的引领与带动,“我们”北土城散文诗群的横空出世,散文诗载体建设的加强与散文诗批评的“在场”,已然形成了其繁荣与发展的几大亮点.在人文根柢与审美定性上,一方面,宇宙、自然或生命在散文诗中得以多维呈现;另一方面,文史哲或现实在散文诗中得以共生.  相似文献   

16.
刘洵月 《文教资料》2012,(33):137-139
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屠格涅夫在晚年写了八十二首散文诗,在病痛中与内心的孤寂斗争,反抗绝望,将对生命、生活执著的信念及对祖国人民、对人类深切的关注与爱充斥于散文诗之中。这是存在主义与人道主义在文学中的体现,也是文学的价值体现。  相似文献   

17.
中国散文诗的发展经历了辉煌而又艰辛的历程。一方面,诗人们以独具艺术个性和人格魅力的创作实绩构成了中国散文诗创作的繁盛景观;另一方面,中国散文诗创作存在诸多虚弱和病态的症状。这一喜忧参半的现状,凸显了以系统的散文诗理论来指导创作的必要性。王志清先生的《散文诗美学》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的。该书体系严密、思想深刻、语言精美,在散文诗艺术理论方面颇多建树。本文试图从著者对言象意的阐说和对真善美的沉思两个层面揭示此书丰富的理论内涵,并发掘它对当代散文诗创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散文诗是中外文化在新诗革命特定时期契合的产物,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具有诗化和散文化的双重特点,特别是在外形上具有散文的形体,在文体功能上与诗的抒情功能有殊途同归之处。20世纪中国散文诗经历了从散文化的诗到诗化的散文的发展轨迹,其文体建设经历了一条曲折之路。在20世纪中国文学中,散文诗的非独立文体的存在方式一直影响着新诗的文体建设,加剧了新诗的“自由化”和“散文化”。  相似文献   

19.
在散文诗解决身份焦虑的过程中,常常伴随着一种可以称之为"征古主义"的策略,这种策略努力把中国散文诗的起源上溯到古代,希望以古代源远流长的文学资源扩大中国现代散文诗的合法性基础。"征古主义"策略产生于中国散文诗身份焦虑的背景下,其认识论基础是一种透明的词-物观。"征古主义"策略对于散文诗的现代性内质缺乏自觉,必然陷入扩大散文诗合法性和忽略散文诗现代性的内在冲突之中。  相似文献   

20.
散文诗有一些散文的细节与场景,但就本质而言,又是充满诗情诗意的。这里列举一些篇章,并略为阐释。比如鲁迅的《好的故事》,故事就是记梦,由现实进入想象,想象中坐船经过山阴道,看两岸景物在河里的倒影。景物随水波而荡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