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下文简称《物权法)》颁布之前,对赃物是否适用善意取得的问题未有明确的规定,只是在一些法律文件和司法解释中对这个问题作了零散的规定。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的《物权法》在第九章中明确规定了善意取得制度,但对赃物是否适用善意取得制度并未明文提及。本文认为,《物权法》实施后,对赃物是否适用善意取得应适用《物权法》,赃物的善意取得应类推适用《物权法》对遗失物的规定。  相似文献   

2.
贺保伟 《大观周刊》2011,(50):39-39
善意取得制度是民法的一个重要的制度,为各国民法所规定。然对于脱离物是否适用善意取得制度,各国立法大有不同,理论界争议也很大。我国《物权法》未提出脱离物适用善意取得制度。本文旨在分析论证脱离物适用善意取得制度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善意取得作为一项重要的民事法律制度。在传统理论中.善意取得仅适用于以占有作为公示手段的动产。而以登记作为公示手段的不动产的取得,则不适用此制度。2007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将善意取得的适用对象从动产扩大到不动产。这是对传统民法理论的突破.它颠覆了我国传统民法学教科书中关于善意取得制度的相关理论。引发人们对善...  相似文献   

4.
胡蓉蓉 《大观周刊》2011,(26):155-155
善意取得亦称即时取得,是指无权处分人转让标的物给善意第三人时,该第三人可以取得标的物所有权,所有权人不得要求第三人返还原物。我国《物权法》中明确规定了善意取得制度,但对于赃物是否适用善意取得却是空白。本文欲从善意取得制度的理论基础及价值取向出发,借鉴国外相关立法措施,结合我国实际,指出赃物应当有条件的适用善意取得。  相似文献   

5.
周江  葛宪运 《出版广角》2021,(15):85-87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侵权责任编和《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规定的中国网络版权"通知—删除"规则的合格通知标准,适用于实践中存在对时效的规定过于依赖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自由裁量,以及尚未对"善意"和"恶意"通知进行具体的责任区分与权利人承担"通知"合格举证责任过重等问题.而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在合格通知标准的相关文本规定上,提高了对采取措施的时效性要求,增加了通知错误的"善意"标准规定,降低了合格证据的标准.因此,可在借鉴中美经贸协议基础上,通过确定涉嫌侵权信息的标准为"及时""立即"与"迅速"兼容,增加"善意"通知错误免责的具体标准,明确"侵权初步证据"形式的审查标准等路向,优化中国网络版权"通知—删除"规则的合格通知标准.  相似文献   

6.
将版权法定许可制度扩充适用至数字图书出版领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字图书出版领域当前面临着一个难题,即作品使用与版权冲突问题.合理使用、公共借阅权等制度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在建立和完善版权集体管理制度的基础上,笔者以为将法定许可制度扩充适用至数字图书出版领域是协调两者冲突的理想方案.  相似文献   

7.
张晓丽 《出版广角》2016,(24):44-46
在博客领域,与合理使用、法定许可、授权许可等版权制度相比,知识共享协议更具有利益平衡价值,以及解决版权问题的功能独特.博客适用知识共享协议授权的特征体现为侧重于对版权人精神权利的保护、对版权的许可与利用、受到法律法规的约束、许可协议的标准化与灵活性等.推动知识共享协议在博客传播中的运用应采取综合措施,包括为知识共享协议立法、对适用效果动态评价、打击网络侵权行为及开展引导与推介活动等.  相似文献   

8.
版权信托是版权运用方式的一种创新.建立版权信托制度有利于有效地实现版权的效益,能够切实保障版权人的利益和防止版权闲置的现象.版权中的财产权利可作为信托财产,而版权中人身权利不应作为信托财产.以版权设立信托时,当事人自愿办理了信托登记手续,则可取得对抗善意第三人的效力.由国家和地方版权局担任版权信托登记机构较为合适.受托人的民事赔偿范围应以其违反义务给版权人造成的实际损失为准.  相似文献   

9.
高婧 《中国出版》2023,(14):67-71
开源运动的核心理念表现为实现不同利益主体间的信息自由共享、利益分配正义。著作权法作为实现该目标的制度工具存在合理性和可行性,但理论界与实务界对如何恰当适用该制度仍存在误区。为此,应当重新厘清开源软件的独著作品性质,在保证软件开发者著作权人地位的同时,允许贡献者依贡献要素参与分配,创新开源软件著作权集体管理机制,积极引入著作权公益诉讼制度,破解当前该领域的制度适用难题。  相似文献   

10.
高秀霞 《电子出版》2002,(11):49-49
我们都知道,软件的版权问题在我国以及在整个世界都是个非常严峻的社会问题。现在,软件版权问题正在成为制约我国软件业发展的一个最大障碍,每年都有七成以上的中小软件企业,因盗版而逐渐失去了生存及发展的动力。因此,保护软件版权刻不容缓。那么,应从什么方向保护我们的软件版权呢? 答案应该是两条腿走路,一方  相似文献   

11.
乔欢  姜颖 《图书与情报》2011,(3):49-52,80
机构知识库所利用资源的版权归属复杂,是目前制约机构知识库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对三类机构知识库软件:开放源代码软件、机构自行开发的软件和现有商业软件以及四种类型的内容资源:版权属于机构的、版权属于机构主办的杂志社的、版权属于作者的和版权属于出版商的资源分别进行深入剖析和思考,指出即使在建设初期也不要忽视软件版权的重视和规划,应根据内容资源不同的版权特征制定处理措施和工作流程,加速机构知识库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苏贵友 《出版广角》2014,(14):60-62
网络数字化技术使版权扩张趋势愈演愈烈,传统版权制度应对挑战捉襟见肘,个体私权逐渐蚕食公共领域的利益,现代版权制度因背离其设计理念,以致引起"版权消亡"的预测和呼吁。版权扩张与技术进步密不可分,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版权扩张达到顶峰的同时,实际上也打破了出版传播的技术垄断,颠覆了以复制权为核心的传统版权制度,亟待重构面向网络时代的后现代著作权保护制度,重新厘清著作权制度的逻辑起点,系统诠释著作权制度的原则框架和概念体系,从社会伦理、原则框架、法律救济三个层面,调节个体私权与公共利益、作者与传播者趋同、实物复制衍变无形接入三个领域的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13.
陈勇 《出版广角》2013,(17):70-72
对"孤儿作品"提供版权保护面临的最重要法律挑战之一就是制度建构问题。本文在分析国际社会对"孤儿作品"主要立法模式的优缺点,以及相关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现行版权规范,就"孤儿作品"立法模式的选择、适用的作品范围、利用作品的条件、法律救济与限制等制度设计问题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4.
人工智能技术为出版业的转型升级带来诸多可能,但人工智能出版物版权归属及侵权归责原则的不明确使行业发展存在隐患.将人工智能法学研究限定在弱人工智能范围内,肯定人工智能出版物的可版权性,否定人工智能的主体性.本文借鉴美国代理制度,将人工智能出版物版权归属及侵权归责原则的情况划分为开发阶段和市场化阶段,明确在开发阶段适用我国《著作权法》中的"法人作品"制度,版权归属于人工智能开发商,版权侵权归责原则适用支配或受益原则;在市场化阶段适用承揽加工制度,版权归属于消费者,版权侵权归责原则以支配或受益原则为基础,限制适用间接侵权责任和产品责任.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时代,传统的授权许可制度存在诸多适用障碍,无法解决“海量作品”的“海量授权”问题.法定许可制度适用于网络版权作品,可以破除版权交易障碍,提高版权资源的利用效率,重建版权人和社会公众之间的利益平衡机制.  相似文献   

16.
以1997年7月香港回归祖国为界限,香港图书馆版权制度立法经历了前后两个特殊的历史时期.香港图书馆版权制度的特色包括:涉及图书馆业务领域广泛、法律适用规则明确而清晰、突出公益图书馆责任豁免等.香港图书馆版权制度建设对大陆完善相关立法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比如采用多元化的立法技术、赋予图书馆责任豁免权、提供配套版权政策指引、确立增值业务收费原则等.  相似文献   

17.
陈洁  吴胜林 《出版广角》2016,(20):59-61
转发微博的版权问题、法律性质以及侵权风险与其技术类型有关.对不同类型的转发微博行为可以采取授权许可、创作共用、"避风港"规则等制度进行规范,同时有必要重构版权合理使用制度,为版权默示许可制度立法.  相似文献   

18.
现代意义上的版权已经突破了严格地域性而取得了间接域外效力,但由于各国在版权立法上的差异以及国际版权条约与内国法保护程度的差异,涉外版权仲裁中法律冲突和法律适用问题仍然存在。我国处理涉外著作权争议只适用本国法,该规定与国际趋势不符,可以采取综合适用不同法律原则的方法,完善著作权法中的冲突规范。  相似文献   

19.
版权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背景之下,版权产业转型需要版权制度的支撑.为促进版权产品的开发与传播,必须确立思想表达二分法、孤儿作品制度,完善合理使用制度、法定许可使用制度、公有领域制度;为促进版权产品交易,必须完善版权登记制度,确立版权价值评估制度与版权保险制度;为加强对产权产品的保护,必须完善作品自身保护的相关制度与打击盗版的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20.
宁黎黎 《中国广播》2014,(12):41-44
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对传统版权法的挑战记者: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发展,对传统版权保护制度提出了挑战。相较于传统版权保护,网络时代版权保护在理念上发生了哪些变化?朱巍:传统版权领域中,侵权行为和侵权类型非常明显,按照侵害版权的构成要件,责任主体和侵权责任构成都比较清晰。在网络时代和版权数字化时代,传统版权保护从理念上和侵权模式上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直接影响到版权法律规制的适用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