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太极拳推手     
扈广平 《武当》2003,(8):20-20
拳架与推手 太极拳的拳架与推手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拳架要经得起推手的检验,也是调校拳架的一种方法。太极拳能否达到“人不知我,我独知人,人为我制,我不为人制”的奇妙境界,关键在于能否做到知己知彼。习拳架是为了求得知己的功夫,习推手是为了求得知人的功夫。能知己,才能知彼。推手的成功  相似文献   

2.
太极拳推手,是太极拳修炼过程中一种获取内功的方法和手段。太极拳推手,是从内在检验、印证、规范拳架,正确理解、明了,掌握拳理的必修之课。太极拳推手.是深入研习太极断手、散手功夫的必由之路。太极拳推手.是调心、调息、调身、祛病、强身的必要举措。太极拳推手,是加强交流、增强团结、缔结友谊的纽带与桥梁。太极拳修炼,离开推手,则为操舞.非但功不上身,祛病强  相似文献   

3.
<正>技击是太极拳的本质,是太极拳的最主要的功能,太极推手是太极拳技击的实战性训练,是练习“听劲”和达到“懂劲”的必然途径。当然,太极拳推手技术的基础是拳架。当拳架练至身法没有缺陷,能够做到劲力由脚而腿、而腰、而手一气贯串,通达顺遂;以及腰为主宰,周身一家,内外相合,上下相随,就为推手技术的运用奠定了基础。练习拳架是体,练习推手是用。由体到用,由用到体,体用结合,循环往复,才能长功夫。  相似文献   

4.
一、概说 太极拳除按一定的要求、姿势练拳架之外,还有两个人的对练和应用技术,这就是太极推手。用(扌朋)、(扌履)、挤、按或采、挒、肘、靠的要求来完成动作和达到目的。因此也称四正推手或四隅推手,实际是推手的四组动作。 太极拳的盘架(练习拳式)是练“体”(练习自己的重心平衡稳固),而推手则是练“用”(练在自己的重心平衡稳固情况下去牵动对方的重心,使其失控)。练体、练用是太极拳运动的两个不可分割部分,不可失之于偏。尤其是练推手不劣应当像  相似文献   

5.
徐太平 《武当》2009,(3):15-17
习练太极拳,只练拳架,只练推手与拿法,而不练太极拳打手,就很难深刻领会太极拳法的各种要求,很难灵活运用拳架中的各种招术,很难与别的拳法、打法相对抗,很难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领会并真正掌握了太极拳打手,能真正将太极拳的最高造诣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6.
胡新朝 《精武》2007,(7):59-59
很长时间以来,经常听到说练传统太极拳是练功夫,练太极拳竞赛套路只是练花架子,中看不中用。经过长达八年的学拳感受,我认为并非如此。我开始是向杨氏太极拳传人陈龙骧大师的弟子吕志文老师学习传统杨氏115式。不到三年,和二三十岁的壮小伙子们推手,不论是沾连引  相似文献   

7.
隋振江 《武当》2013,(2):23-24
古人云:"拳不敌法,法不敌功。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习练混元太极拳必须拳功合一,只有拳功一体,才能将练太极拳升华到练太极功夫的高度。注重太极拳的内涵、质量及功夫的研究与提高,而不在套路多少,架子高低和动作规范与否。只有拿住丹田练内功,才能练出内外合一、上下相随、周身一家、混元  相似文献   

8.
梅永顺 《武当》2008,(6):17-18
杨班侯一百零八式中平大架太极拳,系杨式太极拳创始人杨露禅之次子杨班侯创编流传下来的老拳架,是社会上鲜为人知、罕有人练的功夫架、技击架太极拳,与现在广泛流行的健身架太极拳在本质上,以及具体练法上完全不同。杨班侯一百零八式中平大架太极拳盘练难度大、运动量大、功效高,其拳亦可以慢练,也可以快练,非常适合青少年练功夫、练技击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和有禄 《中华武术》2002,(12):30-30
和式太极拳为拳架、推手、散手三者合一,拳架与技击相一致,拳架为体,推手为用。走架行功中的要求推手中必须做到,如不贪不欠、守中用中、上下相随、明三节六合、轻灵圆活等,准手是技击的实践,推手的要领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0.
张宝银 《武当》2011,(1):16
推手:太极拳修炼过程中的一种练功方法和手段。推手练功,旨在落实拳理,掌握拳法。太极拳"着熟"、"懂劲"、"神明"功夫,均源于推手。推手双方必须遵守"沾连  相似文献   

11.
留阳道人 《武当》2000,(5):16-17
太极拳理法中,主要手法和辅助手法这一组阴阳统一关系的技法,在太极拳拳架、推手和散手中是至关重要的。由于这一组变化多端的技法直接影响着太极拳风格和功夫的层次,故本人特根据太极拳原理和拳经技理,对其辅助手法和特色略作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一般人说练拳,但很少有人提养拳的。其实拳要练,更要养。不会练,或者拳架的质量不高,就打不好基础。不会养,或者养不得法,就不能深入。会打拳就必须也会养,“开展”有助于练,“紧凑”有益于养。练是练体,保持拳架的规矩法度和通过拳架的反复练习,从而使遍体松柔,体格强健。练是筑基的功夫,养是养气,养神,也包括广义的文化修养等。太极拳家郑曼青就曾说过,“外家拳多以身殉技,内家拳是以技养生”。外家拳多刚劲有力,动作勇猛,且多弹跳和高难动作,看起来龙腾虎跃,精彩受看,很受年轻人的喜爱。但是对体力消耗大,对养生不利。而内家拳以太极拳、…  相似文献   

13.
马虹 《精武》2007,(1):28-28
拳论有云:“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又云:“专武事者.不为养生而成者,小成也。”所以养生功夫,是太极功夫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太极拳所具有的科学锻炼方式,练中就包含着养,应该是养练一体。尤其是陈照奎老师传授的传统太极拳,其拳架锻炼的诸多要领及其内涵,都是练与养结合  相似文献   

14.
马杰  唐金柱 《武当》2005,(1):12-15
“武当太极十三势推手”是武当玄门丹派门内独有的一种推手锻炼技艺,也是太极拳技击用法训练的重要手段,它和“武当内功太极拳”套路相辅相成,拳架可谓理论,推手即是实践,当拳术套路炼得纯熟细腻,中正圆满,能内外合一,虚实刚柔具备之后,就可将在练架中得来的刚柔内劲,运用到练习推手对抗中,以充分发挥推手的独特技法。  相似文献   

15.
四、赵堡太极拳对呼吸与通大小周天的要求呼吸是赵堡太极拳十分重视的。赵堡大极拳要求走架练举时必须配合呼吸,并且无论是练架与推手都必须运用过腹式呼吸法。即吸气时小腹内收,呼气时小腹微外凸,丹田要与架式动作配合,当然这种配合不县妹对的一船的百米昙呼气时气由...  相似文献   

16.
张子英 《武当》2014,(9):28-29
赵堡太极拳之“承架”,本意为继承了张三丰太极拳的原风原貌,原汁原味,故名“承架”。无论是拳架、推手、散手和擒拿,都充分体现了中国武术抗敌御侮的高水平,特别是体现了武当内家“以静制动,后发制人”、“四两拨千斤”阴阳对立统一的上乘境界。故武当赵堡承架太极拳自张三丰传授以来,从武当山到河南温县赵堡镇,以承架为旨规,继承太极正宗功夫而代代流传下来。我有幸于二十世纪70年代拜赵堡太极拳大师刘瑞为师,学练赵堡承架太极拳,  相似文献   

17.
人们现在所熟知的杨式太极拳,如24式国家竞赛套路项目及49式、85式、103式等传统套路,这些基本都是属于健身与养生的慢架拳。除此以外,杨式太极拳还有74式、108式等以技击为主要内涵的快架拳。所谓慢架拳就是练内功的一种方法,而快架拳则是通过这个内功与对手进行技击的武器。慢架的五字诀是静、轻、慢、切、恒;而快架的五字诀...  相似文献   

18.
虎扑推手     
在中国拳术里,特别是在内家拳术中,推手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练功方法。推手,显著区别于盘拳架、散手。《孙禄堂武学录》云:"以练架子,为知己功夫,以二人推手,为知人功夫。"相对于散手训练,推手训练概为基础。通常说的推手,指太极推手。它是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八法的综合运用,具有修身性、健身性、技击性。推手的形式有很多,但万变不离其宗。笔者根据练拳实践,介绍一种两人对练方法,姑且以"虎扑推手"为称呼。  相似文献   

19.
灵在太极拳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拳论曰:"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这是练太极拳求功遵则,也是评价太极功夫的标准。能达这样功夫者,思维敏捷、动作灵活、肤感极强、听劲准确、发劲迅猛、神态自若。但是,能达到此功者确实太少了。对"灵"的作用理解不深,导致太极功夫终不能提高。  相似文献   

20.
祝大彤 《精武》2003,(4):36-37
太极拳讲究体用结合,体,即练拳、打拳与盘拳;用,即推手和技击。凡习练太极拳的人,练几年拳后都想着学练推手,那么为什么练拳者多喜爱推手、技击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