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今香港和日本成了被阻隔了三十余年的台湾海峡两岸人民通信,通商,互相往来的渠道。通过这种渠道,中国的百货商店里也能见到台湾产的商品了。此外,艺术、体育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交流也在进行。去年春天双方的代表在东京举行的国际笔会上会了面。在美国衣阿华州召开的国际写作项目的会议上,双方的文学家也都应邀参加。通过出版和学述研究,彼此的互相介绍也有所增加。中美建交以后,和平统一祖国的呼声越来越高,但是台湾当局仍然不顾海峡两岸人民的意  相似文献   

2.
最早的气球是蒙戈尔菲兄弟约瑟夫和艾蒂安在里昂附近的阿农制造的。1783年9月19日,其中一只气球载着羊、鸭、鸡三只家禽进行了闻名世界的第一次空中旅行,法王路易十六亲自观看了起飞。继动物飞行成功之后,11月21日,彼拉特尔·德罗齐埃和弗朗·德阿尔朗侯爵勇敢地乘气球飞上天空,成为现代飞行员的先驱。他们乘坐的气球体积约一千六百立方米,高二十三米,直径约十七米。首次载人从巴黎附近的皇宫起飞,在别特·奥·凯降落,行程八公里,费时二十五分钟。  相似文献   

3.
中国哲学的核心“和而不同”体现的是自然的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至今,经济学、政治学和社会学成为三大支柱性学科。社会科学不能解决的问题,便求助自然科学,用统计、概率、数学模型等测度社会现象。但自然科学方法也无法解决所有的问题。而中国人多维的模拟性思维,将给世界以新的光明。  相似文献   

4.
初行台湾     
宝岛在我的最初记忆中仅只是小学课本《中国版图》上那只雄鸡的“凤爪”.对于战后出生的我便充满了神秘。后来不知是何人将台湾列为亚洲经济四小龙之一.想必定是富足得不得了.否则何以言宝岛?加之阿里山的姑娘美名远播.日月潭的胜景撩人青怀…未曾亲临.已是心旌摇荡。终于在2000年有幸.随京剧《宰相刘罗锅》赴台演出。初行台湾.别有印象。  相似文献   

5.
台湾一瞥     
王元化 《寻根》2001,(3):36-45
这一组日记是纪1998年的台湾之行。我是应台湾“联合报系化基金会”之邀访台的。行程不满十天。我去那里作了演讲,也进行了参观访问,最后还抽出一天多时间到花莲游览。这是我第一次到台湾对于那里的匆匆一瞥。  相似文献   

6.
文学     
《上海文化年鉴》2011,(1):87-102
文学综述 2010年上海城市文化生活中最大的事件是“世博会”的举办。《文学报》与上海作家协会联手出版过《中国作家看世博》(文汇出版社2010年9月第1版),但都为短小篇什。写作者像打发话题那样提一提自己身边发生的琐事,表示还不完全落伍。个别情绪激动的也为上海城市面貌日新月异而感到骄傲,作家的表示仅此而已。与往年8月举办的上海书展。人山人海,火爆场面相比,本年度上海书展别具特色。与会者人数适宜,读者可以安安静静地走近书架,翻阅自己想看的书,也可以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作家讲座,坐下来,定定心心地听完。这样的氛围虽没有往届书市热闹,但更切合读书人的胃口。在写作态度上,上海作家仍旧坚持着既有的写作方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持之以恒,不在意于一时一事之得失,有刊物愿意发表,有读者愿意看,这就可以了。至于影响有多大,是不是大红大紫,那都是题外话,与文学无关。  相似文献   

7.
我早期受外国文学影响,是16岁在北新书局当学徒时。外国有些汉学家在谈到中国文学与诺贝尔文学奖时说,得不得诺贝尔文学奖不足以衡量中国文学的成就和在世界文学上的地位。我们应该认识到,没有得诺贝尔奖,并不能说明我们中国的文学水平差;反之,得了奖,也不能认为我们的文学就好。木能将得奖与否作为衡量文学创作优劣的重要尺度。从标准、趣味来说,诺贝尔文学奖基本上是一个欧洲化的东西。“五四”以来,中国文学就面临着走向十字街头还是钻入象牙之塔的抉择。除了个别作家如李金发,那3O年间我们基本上是走向十字街头。而且苦难越…  相似文献   

8.
关于“台湾文化”的话题,现在是越来越多了。然而,究竟台湾文化的内涵是什么,台湾文化的历史又是如何,似乎尚未引起太多的关注。在有些人的观念中,似乎台湾文化就是;邓丽君式的流行歌曲十琼瑶式的言情小说十林青霞式的电视连续剧。这样来理解台湾文化,当然是太狭隘了。现在发现的最早台湾的文化为15000年前旧石器时代的长滨文化,其遗址有1968年发现的台湾东海岸的长滨乡八仙洞和1970年发现的台南左镇乡的“左镇人”头骨化石。包括参与率领发掘考察这两个遗址的台湾宋文熏教授在内的大多数考古学家认为,长滨文化是由华南传进的。根…  相似文献   

9.
自从参加工作开始,我就有一个要在有生之年游遍祖国大地的梦想,但对美丽的宝岛台湾则被排除在外.原因是你想去也去不了,毕竟两岸的持续对峙状态,让台湾海峡变成了相互无法跨越的屏障.然而谁能想到转眼20多年过去,游览台湾却突然变成了现实.当我随同云南省作家协会台湾考察团成员,在香港国际机场转机登上暮色时分飞往台北的航班时,我甚至还感叹这一天来得有些突然.……  相似文献   

10.
林长华 《寻根》2013,(5):42-44
说起清明节,人们耳熟能详。但在台湾,扫墓不在清明节,而在农历三月初三的敬祖节。
  笔者近阅《台湾风物志》,其中对敬祖节的来历也有记载:“此俗始于郑成功起兵之初,当时郑成功在漳州见清明节人们纷纷扫墓,颇为感慨,认为‘清明’二字是‘清在上,明在下’,于是下令废清明节,规定三月初三为扫墓日。”另一种传说是,清兵屡次被郑成功军队击败,怀恨在心,后来郑成功移兵驱逐荷夷,收复台湾,清军乘机入侵厦门、金门等闽南沿海地区,毁城拆屋,烧杀淫掠,百姓纷纷逃难,造成“嘉禾断人种”的惨剧。幸存者直到三月初三才陆续返回家园,但是已无法弄清死去亲人被害的确切日期。因此,择定三月初三共同祭悼死难亲属,便成了有纪念意义的“敬祖节”。  相似文献   

11.
施姓在台湾     
施宣圆 《寻根》2007,(3):125-129
施姓在中华《百家姓》中排在第23位,在台湾姓氏中排在第27位。据说台湾的施姓有30万人之众,还涌现出了一些显赫的人物,如“红衫军”倒扁运动总指挥、原民进党主席施明德,“宏基”电脑创始人、台湾电脑大王施振荣,原司法部门负责人施启扬等。台湾施姓“根”在大陆,尤其是在福建的泉州地区晋江市,这是海峡两岸施姓宗亲的共识。  相似文献   

12.
左家琦 《大理文化》2010,(12):59-64
巍山人自古喜爱喝茶,也特别喜欢种茶,巍山也因此与茶有了不解之缘。据(唐)樊绰《蛮书》云南管内物产记载:"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这说明蒙舍蛮是云南最早的种茶、制茶、饮茶人之一。  相似文献   

13.
豫剧在台湾     
孙景超 《寻根》2007,(3):95-97
豫剧,原称“河南梆子”,也叫“河南高调”,大约产生在清代中期。因为河南省简称“豫”,定名为豫剧,是河南省最主要的地方剧种。主要流行在河南省及毗连的河北、山东、安徽、陕西等省。即使与河南相隔遥远的台湾,豫剧也是相当流行的剧种之一。豫剧既不产生于台湾,又与当地的语言风格、乡土民情相去甚远,何以能在台湾风靡一时且历久弥新呢?  相似文献   

14.
文学活动     
2012上海写作计划9月3日,上海作协举办欢迎酒会,9位外国作家成为“2012上海写作计划”的驻市作家。上海作协从2008年起开始实行“上海写作计划”,以期增进外国作家对上海和上海文学的了解,提升上海城市文化形象。每年邀请的驻市作家人数逐年上升。  相似文献   

15.
来自其他国家的文学一旦被阅读,就像水城里一座座将所有孤岛连接一起的石桥,就像一扇扇对面岛上的楼窗。透过这些楼窗,人们看到喧闹的集市,看到房间里个人的欢乐和痛苦。站在桥上,两边都是敞开的窗户,这就是一个普通读者的梦想。  相似文献   

16.
藏族文学     
西藏既是“歌舞的海洋”,也是“文学的百花园”。丰富多采的藏族文学,象那遍地生根、盛开在“世界屋脊”的邦锦花,绚丽多姿,美不胜收。花团锦簇的藏族文学,包括有民间文学和人民文学。早在西藏文学出现之前,作为口头文学的民族形式,已经在群众中广泛流传了,现在归纳起来,大量的藏族民间故事可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口头流传的故事,一种是书面纪录整理的故事。有一部书面故事集《尸语的故事》报亏队注目:作者通过一个神奇的死尸一次又一次地讲述美丽动人的故事的形式,将不少富有古代藏族人民思想情感和心理特征的故事组合在一起,颇…  相似文献   

17.
文学综述     
《上海文化年鉴》2012,(1):69-70
2011年是上海长篇小说出版最多的一年,除了王安忆的《天香》外,还有徐生民的《大变局》、王琪森的《上海·1912》、里程的《气味》、陈丹燕的《莲生与阿玉》、叶辛的《客过亭》、吴礼权的《远水孤云:说客苏秦》和《冷月飘风:策士张仪》等。这些作品内容各异,但视野几乎都离不开上海。作家们是有感于上海这座城市对于人文、社会的影响,或者寻根,或者探讨历史,总之,城市生活赋予他们文学灵感。王安忆的《天香》是有意义的文学探索,作品描写明代松江一地顾绣工艺的历史。  相似文献   

18.
十八世纪法国于1685至1690年间称霸欧洲。然而,随后即开始对连年不断的战争感到厌倦。王公贵族们在凡尔赛宫过着穷奢极侈的生活,穷人们则不胜压迫之苦。路易十四随着年事越长,越不能容忍与他相左的宗教与政治。作家们群起攻击路易十四的错误政策与弊端,文学便成为对政治与宗教的评论。让·德·拉布吕耶尔(Jean de La Bruyere,1645—1696)是一个出色的作家,他将格言式的短文与刻画典型人物的小品收集为一部《品格论》(1688)。这是一部针对社会时弊的尖刻评论集。圣西门(Louis de Rou(?)oy,Due de Saint-Simon,1675—1755)也抨击路易十四的政策有害于法国。他写的《回忆录》在他死后才得以出版。其他18世纪的作家也揭露了王室的一些丑闻。1715至1774年在位的路易十五是一个庸懒自私  相似文献   

19.
《寻根》2018,(4)
正河南省台湾研究会(HENAN OF TAIWAN SYUDIES,缩写为HNTS),是河南省从事台湾问题和两岸关系研究的专家、学者及有关人士组成的地方性民间学术团体。本会遵守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旨在关注台湾问题、研究两岸关系、促进两岸学术文化交流与合作。本会接受河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河南省民政厅的业务  相似文献   

20.
《寻根》2018,(5)
正河南省台湾研究会(HENAN OF TAIWAN SYUDIES,缩写为HNTS),是河南省从事台湾问题和两岸关系研究的专家、学者及有关人士组成的地方性民间学术团体。本会遵守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旨在关注台湾问题、研究两岸关系、促进两岸学术文化交流与合作。本会接受河南省人民政府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