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教育研究中进行学术批评,指研究者遵循一定学术规范,对教育研究中的学术思想、学术观点和研究方法进行的学术意义上的批评。真正意义上的学术批评,要求批评者必须要有教育专业方面的学术修养,以及多年教育实践的经验;批评的对象必须是教育研究中的学术问题;批评的方法是有理有据,摆事实,讲道理;批评的依据是教育的学术研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具体规范;批评的主体之间是平等的,批评态度是民主的、科学的。学术批评是教育研究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没有学术批评则无真正的教育研究可言;学术批评不繁荣,教育研究也不会繁荣起来…  相似文献   

2.
在不久前召开的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丘成桐作为迄今惟一获“数学诺贝尔奖”———菲尔茨奖的华裔学者(1982年获得),格外引人注目。丘成桐是世界一流的数学家,在微分几何、拓扑学、代数几何领域成就卓著。丘成桐1949年4月生于广东汕头,后来全家移居香港。说来也奇怪,丘成桐上小学时并未显示出是一个数学天才,反而因数学测试成绩欠佳而被一所较好的学校拒之展,我就会如痴如迷。”丘成桐回忆,他到高中时,早就不满足于课本练习,便主动自学起大学课程。在别人眼中大学课程很难,但丘成桐却认为,只要对研究的学问有相…  相似文献   

3.
搜罗天下     
<正>声音我希望清华大学建成世界第一流的学术中心,解决世界最前沿的数学问题。对于未来,我们的眼光不要太过狭窄,我们不但要推动中国数学的发展,也要推动全世界数学的发展。2022年4月20日,清华大学聘任著名数学家丘成桐为该校讲席教授,这意味着丘成桐从哈佛大学退休,全职任教清华大学。在谈及对清华数学、中国数学未来的期望时,丘成桐这样说。  相似文献   

4.
论意象批评     
意象批评,是一种以意象为喻的文学批评方式。文章以丰富翔实的诗话文献资料,从审美语言学的学术文化视点上,全面论述了意象批评的学术渊源、批评特征、批评方法及其文化思考,不啻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关于意象批评的集大成之论,其中许多诗话文献资料皆为首次披露,于审美语言学研究颇有补益。  相似文献   

5.
学术批评与教育学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术批评是教育学发展的重要动力。健康的学术批评不仅能够促使教育学发展“百花齐放”、教育学思想“百家争鸣”。同时也有助于教育学问题的解决。长期以来对于学术批评的错误理解、学术批评形式的不当运用,致使我国教育学领域的学术批评发展缓慢。阻碍了教育学自身的发展。教育学发展需要一种健康的学术批评。健康的学术批评必须是建立在批评基点合理化、批评形式审美化和批评主体宽容化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6.
李国华教授的《学批评学》一书在学批评学体系建设上取得了显成绩,为当前学批评学的学科建设提供了许多启示。具体表现在其高度自觉的学科意识上,冷静、平和、公允的学术研究态度和开放的学术胸怀上。  相似文献   

7.
著名华人数学家、国际数学界最高奖菲尔兹奖获得者、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丘成桐,近日在接受香港《亚洲时报》专访时,坦率地指出和批评了中国教育界和学术界存在的一些弊端,并就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谈了自己的看法。批评,让人难堪,但忠肯的批评让人警醒也更让人奋进,文章仅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刊观点。古人云: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相信广大读者自能辨察。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学术批评一方面显得有声有色,但另一方面却显得有气无力。原因在哪?人们都在反思。其实学术批评界自身也面临着不少问题:学术批评的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问题等等。特别是在迈入2005年后,学术批评是向体制内转还是继续保持体制外,抑或内外结合的批判?学术批评的效用究竟应该从何体现?通过学术批评如何促进我国学术繁荣?现将社会科学报2005年1月30日刊发的一组文章,择其要推荐给读者(标题编者加),以期对这些问题引起关注和思考,达成共识,携手共进。  相似文献   

9.
资讯快递     
《中国研究生》2003,(5):1-1
国际高等研究中心启动筹办首期大型国际学术活动 由世界著名数学家、菲尔兹奖获得者丘成桐先生倡导创办的国际高等研究中心将于2004年6月开办首期大型学术研讨班。国际高等研究中心是丘成桐先生为加速推进中国数学科学事业的发展进程而先后向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提议建立的,目前正在筹备中。今后它将在浙江大学数学科学研究中心与中科院晨兴数学中心设立常设机构。日前,国际高等研究中心的各专门委员会已相继成立,包括丘成桐、威腾、法挺斯、里翁斯、森重文、霍金、波尔、格罗斯等在内的一大  相似文献   

10.
促进学术界认同并自觉遵守的学术规范的建设,应该是学术批评在当前的要务。揭露学术著述中的不端行为,履行学术警察的职责只是这一要务的一个方面的工作。以中国现代学术史上的学术经典或当代著名学人的具有代表性的学术著述为批评对象,从中总结我们在学术规范上的成功经验与失误教训,从而澄清是非、梳理规则、达成共识。在此基础上形成适合于我们自己的、具有完备的技术细节的、葆有本土文化血脉的当代学术规范,可能是它的另一方面的,也是很值得做的一项工作。  相似文献   

11.
一个人的中学阶段会对其整个人生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从现代历史来看,一个好的中学,总是能够名家辈出。比如香港培正中学,造就了许多的数学、物理方面的人才,如: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崔琦,以及数学界最高荣誉菲尔兹奖获得者丘成桐。究其根源,这当然和其优良的师资、高素质的学生以及浓厚的学术氛围所分不开,但是这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中学教育在一个人成才上所能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教育情报参考》2005,(9):17-17
“菲尔兹”奖获得、名华人数学家丘成桐近年来频繁赴内地进行学术交流,对高等教育十分关注。最近往接受海外媒体采访时,对当前中吲内地学术教育界不良风气提出批评。他指出,内地学术和教育言必称“洋”,将丧失自身民族化特质:内地学校与学术机构官场化明显,急功近利,将使学生失去理想:致力于创新乃内地教育和学术发展的关键。能够学贯中西、博古通今固然好,但是,一个民族如果摒弃自身的化背景,拥洋为重,最终只会失去“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13.
学术批评与教授治学具有内在的必然联系。学术批评是教授治学的源泉,是大学教授追求真理、提高其学术水平的必由之路;教授治学以学术批评为手段,通过学术批评来发现缺点、纠正错误、逼近真理。可以说,学术批评是大学教授的学术生命。学术批评不繁荣,学术也就不会繁荣起来,缺乏学术批评的学术是伪学术、假学术。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造成了目前在我国大学教授中学术批评缺失,引起社会对大学教授学术水平的担忧。因此,加强学术批评,提高教授的学术水平就显得十分急迫。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华人中学生数学奖——“丘成桐中学数学奖”,特别是首届“丘成桐中学数学奖”的盛况.  相似文献   

15.
李隼 《成才之路》2010,(26):I0004-I0004
第六届世界华人论坛在广州开幕,诸位科技界人士对中国当下的科教问题发表了看法。数学家丘成桐认为国家能培养出自己的一流学生要远比引进“海归”更重要,批评中国高校的本科生的教育没有搞好,是十年来中国教育的一大毛病,名教授偏重科研,“不重本科生的教导”。而美国两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海外院士卓以和则针对科研和一流学生培养方面的评审制度,指出在科研和学术评价中,传统的论资排辈风气、偏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量化要求、急功近利等倾向应予纠正。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的学术评论缺乏批评意识,不利于学术研究的健康发展。从学术研究自身的发展逻辑来看,学术批评对学术研究具有重要的功能与作用:学术批评彰显学术立场并引领学术发展方向,学术批评有助于学术创新,学术批评可优化学术生态,学术批评砥砺学术思想发展,学术批评可增强学术认知能力,学术批评有助于学术积累与思想革命。学术评论呼唤严肃...  相似文献   

17.
2008年3月26日,以著名华裔数学家丘成桐教授命名的"丘成桐中学数学奖"在北京正式启动。该奖项由泰康人寿提供资金支持,以打造中国的"西屋奖"为目标,是第一个面向全球华人中学生的奖项。"丘成桐中学数学奖"的评审委员会由海内外权威性极高的著名数学家组成,由丘成桐教授亲自担任主席,成员多  相似文献   

18.
开展学术批评 提高学术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批评是学者的治学之道,是学术进步的催化剂,是追求真理、提高学术水平的必由之路。学术需要批评,批评不繁荣,学术也就无法繁荣。因此应开展学术批评,提高学术水平。  相似文献   

19.
当前,生态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话题,生态批评的理论与实践也由此而成为一个现实性很强的前沿课题。目前流行的生态批评往往还只是将目光投注在文学作品的题材上,局限于“环境文学”、“自然写作”、“公害文学”的范围内,这虽然是必要的,但毕竟狭窄了一些,只能算是一种狭义的生态批评。然而,生态批评如果仅仅止步于此,那它的生命力也必然会大打折扣。拓展研究的空间,赋予其更加深广的内涵,是生态批评走向成熟的必然选择。苏州大学鲁枢元教授近年来一直在为此而呼吁、倡导,其新著《生态批评的空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以下简称“《生》著”)正是他辛勤探索、孜孜以求的成果。这是一部集厚度、深度、广度、新度、趣味于一体的学术力作,同时也是鲁教授学术人格的再一次聚焦。  相似文献   

20.
学术批评的价值之维——一种教育学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润洲 《教育学报》2008,4(2):47-51
没有学术批评就没有学术进步。学术批评对创新教育理论、多向度理解教育实践与提升研究者的自我反思意识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教育学术批评中,这些价值的实现却需要开展实实在在的“真”批评,拒斥言不由衷的“假”批评;注重专题评论,倡导融合批评;培育宽容精神,进行自我批评;进而促进教育学术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