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人为本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德育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创新高校德育,坚持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德育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校园文化建设要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社会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2.
高校主体性德育就是要在整个德育的实施过程中注重培养大学生自主发展、自主选择、自主评价,自主内化、自主控制的能力.按照社会道德规范要求和自身道德控展追求.让学生学会自主地进行道德选择,学会能动地表现道德行为,学会超越“自我”的道德自省。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它具有四方面的内涵;第一.高校主体性德育把德育本身著作目的。  相似文献   

3.
高校德育应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应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为指导,理解、尊重学生。发展学生个性。明确学生在德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要将“以人为本”落到实处,必须正确认识大学生群体;正确认识高校德育的功能;正确认识高校德育的内容,采取切实可行的道德方法,不断提高高校德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4.
确立什么样的发展现,是高校德育所面临的首要问题。根据高校德育教学实践和理论探讨,科学的发展现应包含如下内容:以正确德育目标为保证.坚持全面育人求发展;以德育能力的培养为基石.坚持高校德育的协调发展;以教育模式创新为动力.坚持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论高校主体性德育的实施途径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高校主体性德育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更新德育观念,以有利于学生在德育过程中主体地位的确立;词适德育内容,以有利于教育对象主体的接受;创新德育方法,以有利于教育和受教育主体性的发展;优化德育过程,以有利于师生双方主体的积极参与;转换德育机制,以有利于主体性德育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蔡元培德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德育思想中许多内容对高校现在进行德育仍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德育原则上,他强调“尚自然,展个性”;德育措施上,强调“三个重视”:重视实践,重视自我教育,重视智育、体育、美育等的育人功能。蔡元培德育思想对高校德育的启示:思想观念层面,德育工作要以人为本,为学生服务;实践方式层面,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重视开展自我教育;注重寓德育于智育、体育和美育中,尤其是要将德育融入专业课教学中去。  相似文献   

7.
在学习型社会形成过程中,如何以浓郁的人文气息、鲜明的价值关怀真正引导学生自主步入实践殿堂,培养其学习追求的道德责任,是高校的历史使命,亦是高校德育人性化实践的发展趋势。然而高校内部德育整体融合观念的缺乏,德育目标指向与价值功能的偏离,对学生主体性的忽略等严重制约了人性化德育的实施。为此,本文提出:一是要拓展德育视野,将德育与整体教育融合,全面确立教师教育者主体地位;二是要转变德育观念,将德育目标指向教育对象的道德智慧的培植与开发,努力提升学生的主体性;三是改革德育模式,“德育过程生活化,生活过程德育化”。在独立性向整体融合性、说教感化型向实践互动型转化过程中走出一条高校德育人性化发展的路子。  相似文献   

8.
高校主体性德育与大学生德育自我教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主体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德性是自主建构和主动发展的。实施主体性德育发展学生的主体精神是增强高校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必然选择,也是时代对学校提出的新要求。高校实施主体性德育就必须创新德育理念,创建主体性德育模式,变革德育方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实现德育自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网络时代高校德育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网络时代的高校德育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信息网络为高校德育在培养学生的德育理念、平等观念和民主意识,增强大学生的适应能力等方面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挑战表现在思想政治领域、文化领域和伦理道德领域的严峻挑战三个层面上。面对机遇和挑战,高校德育必须要解决好三大课题: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适应学习型社会的要求;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当代国外道德转型比较及其对我国高校德育的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贾仕林 《教育探索》2005,3(9):79-81
从分析国外道德转型比较入手.探讨国外道德教育的发展模式.对于改进和完善我国高校的德育工作很有必要。据此提出学习借坚国外有益经验,加强我国高校德育工作的五点建议:一是注重突出德育的发展改进与完善;二是建立完善的高校德育体系;三是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目标;四是崇尚“以人为本”的现代德育模式:五是注重以学生道德认知能力的发展为内容。  相似文献   

11.
主体性教育作为一种培育和发展受教育者主体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对高校德育具有借鉴和指导作用。主体性德育体现了高校德育的本质要求,它从学生本位的角度确立德育的教育观和学生观,对高校德育的改进和实效性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美国高校人本主义德育观念的分析 ,认为其在强化学生对社会主流价值的认同、理解和接受 ;利用丰富的教育资源 ,设置针对学生个体发展的德育导师 ;学校管理中突出服务于学生成长的人本化目标 ,注重在德育环境中体现对学生的关爱等方面 ,可以为我国高校德育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德育实效性是高校德育的重点和难点,要切实提高高校德育的实效性必须以人为本,立足于人的主体性,更新德育观念;立足于人的需要,全面审视德育的功能;立足于人的现实性,发展德育目标和内容;立足于人的实践性,改进德育方法。  相似文献   

14.
高校德育长期低效,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传统德育过分关注德育的社会功能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需要和德育的个体功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青年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主精神强烈,他们的思想态度具有明显的个体利益取向,因此,要提高高校德育的实效,必须立足于学生自身发展与完善的需要,彰显德育在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实现个体的社会化和自我发展、提升个体的生命价值等方面的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15.
我国高校德育模式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我国高校现行德育模式以政治教育为核心、以思想教育为基础,这种模式首先满足的是国家的政治需求;而大学生需求的德育模式则以道德教育为核心、以公民教育为基础,这种模式首先满足的是大学生学习做人的基本需求。本文将现行模式下,因忽视作为德育主体的学生的需求,而出现的使德育内容构成比例向国家的政治需求走偏的态势,称为高校德育模式的结构失衡。这是高校德育低效的根本原因。为此,本文分析了高校现行模式的构成和特点,并对提高德育效果的新模式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精神需求:高校德育的出发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精神需求是高校德育的重要出发点。要增强高校德育的亲和力和实效性,必须关注大学生精神需求的现实状况,以学生为本、转变德育理念;继续优化课堂教学,增强德育过程有效性;积极深化课外活动内容,提升德育的联动效应。  相似文献   

17.
从知识经济兴起之日起,知识经济与高校德育之间的内在关联便成为德育工作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笔认为,知识经济的兴起,将使德育在高校育人中的重要地位更加突出;将极大地拓展高校德育工作之内涵;同时也足使高校德育模式不断改进和加强。  相似文献   

18.
高校德育是大学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正确地确立高校的德育目标,即把培养“四有”的人才作为高校的德育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完善机制;根据德育发展的总体性、长远性的战略特点,围绕培养目标,实现最佳战略组合,才能把高校德育发展战略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9.
心理咨询在高校德育中运用的意义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心理咨询是高校德育的组成部分,心理咨询在高校德育中运用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有利于实现高校德育的预见性和针对性;有利于提高高校德育的实效性;有利于提高高校德育工作者自身的素质。  相似文献   

20.
高校德育是学校德育体系中最高层次的教育。1995年12月颁布的《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试行)明确将大学生“人生观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审美教育”列入其中,并列为《大纲》第五条、第六条与第九条,但在实施中效果却不尽人意。据对上海地区十所高校(共4019人,其中学生2459人、教师1560人)的调查结果显示:占88.8%的学生和86.7%的教师认为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教育开展得比较差。对美育的评价则更低,约有92.1%的学生和95.3%的教师认为开展得比较差。①如何改革高校德育和美育,已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