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5月18日世界博物馆日,浙江嘉兴市的"文化新地标"马家浜文化博物馆迎来试开放。马家浜文化博物馆于2017年5月开工,并于2019年7月竣工。该博物馆全面介绍马家浜文化的分布范围、文化特征、地理环境及主要影响等内容,对马家浜文化进行阐释和还原。馆内除展出马家浜遗址出土文物之外,还增添了场景化和故事化的内容,参  相似文献   

2.
和普通类型的商品有所不同,博物馆文创产品主要针对博物馆的观众而言。在博物馆购买文化创意产品更多属于偏向感性需求的文化消费。本文通过对博物馆消费人群分类的研究,论证了不同年龄段的消费心理特征和情感需求,引申出几种设计思路。结合这些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文化创意设计,才能抓住特定人群的感性需求,诱发他们的感性消费。本文通过众多博物馆的经典案例探讨如何更好地进行文创产品的感性设计,以期推动博物馆文创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博物馆是征集、收藏、陈列和研究文物,并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观赏的文化机构,是我国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各种专题博物馆不断涌现,博物馆的新职能、新形态、新的收藏对象也不断出现。中国黄酒博物馆和鄞州雪菜博物馆都是舌尖上的博物馆。这些博物馆的建立、完善与提升,为传播与弘扬中华文化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李爱红 《文化学刊》2015,(3):226-228
青铜器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文物类型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以及艺术价值。在博物馆中,青铜器也是陈列展示的重要内容。为了弘扬我国博大精深的青铜文化,提高社会大众的文化素养,通过对青铜器的陈列展示,博物馆在普及和传播青铜器知识上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博物馆青铜器陈列展示的重要性,探讨了博物馆青铜器陈列展示的各种元素,以期能够促进我国古代青铜器得到有效的保存和全面的展示。  相似文献   

5.
如今,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客观上要求博物馆与图书馆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时加强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本文从互联网时代的图书馆、博物馆,数字图书馆是未来社会的信息中心,数字图书馆与数字博物馆资源整合的必要性及途径四个方面对城市博物馆与图书馆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合作进行了探索,以期充分发挥文化资源的作用,为公众提供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传播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6.
传统建筑元素是构成地域性文化资源的重要内容,博物馆是传承和保护地域性文化资源的核心机构。在博物馆建筑的整体设计和展陈布局中对传统建筑元素进行分解重组、提取其文化符号进行抽象化呈现,既是博物馆传承和保护地域性建筑文化的基本手法,也是营造符合现代审美需求之建筑空间的题中之义。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地处福建泉州,其整体设计理念体现了闽南传统建筑的“尚红”精神,空间布局中吸收了诸多传统建筑元素,使古老的闽南建筑特色在现代性博物馆建筑空间中实现了再生与传承。  相似文献   

7.
从大学文化视角解读高校博物馆的特点和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博物馆文化建设要注意对本馆文化特性的确定和培育。作为大学中的重要机构和大学文化的重要表征,作为大学与社会沟通交流的重要媒介,高校博物馆的文化价值观必须符合所在大学的文化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岱山,古称"蓬莱仙岛",是个典型的海岛县。全县由404个岛屿组成,素以"渔盐之利,舟楫之便"名闻遐迩。近年来,岱山立足丰厚的海洋文化,大打海洋文化牌,因地制宜,建起了中国海洋渔业博物馆、中国台风博物馆、中国灯塔博物馆、中国盐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博物馆要想更好地发展,就决不能忽视自身的文化建设,特别是要强化自己的文化产业,这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客观来讲,近几年来,博物馆在文化产业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甚至借助互联网不时引领一波文化风潮。在这个过程中,其发展还是存在许多问题,与发达国家的博物馆相比,依然有一定差距。本文主要立足理论和现实两个维度,从成绩和不足两个方面分析我国博物馆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同时针对出现的问题,总体提出了博物馆文化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公共教育是博物馆的重要社会职能,民族文化博物馆凝聚着我国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精华,在普及少数民族文化、展示少数民族特色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确保少数民族文化得以传承的基础。基于此,本文结合自身在民族文化宫的工作实际,就新时期民族文化博物馆如何开展宣教工作提出了几点拙见,以供同仁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1.
侯珂 《文化学刊》2012,(1):134-138
传统博物馆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依靠政府拨款,我国博物馆政府拨款一般占到总运营费用的三分之二,近年来,欧美国家博物馆自身"创收"所占的比例在逐渐增加。文章详细列举了大英博物馆在筹款方面的经验,认为我国的博物馆在坚定捍卫当代博物馆"非营利性"和公益性社会文化组织的名誉和尊严的前提下,需要在摸索创新筹资的新路径上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2.
文物所承载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世界化进程中应对全球化冲击、保持文化主体意识的基本因子,是国家和城市构建城市文化软实力与经济硬实力的坚实基础。以武汉市竹韵堂竹雕博物馆为代表的私人博物馆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传播和产品开发上具有其他企业和文化事业单位难以企及的优势。因此,依托于武汉竹韵堂竹雕博物馆馆藏竹雕艺术品,进行竹艺术文化研究、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竹文化产业园建设,是对提高城市文化软实力和经济硬实力的强有力支持,也是博物馆自身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中也提出要推进美丽辽宁建设,增进民生福祉。辽宁省被誉为“共和国的长子”,工业文化资源丰富。文章对中国工业博物馆红色文化讲解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存在着红色文化与地方特色融合度不够,讲解缺乏规范和标准及正规讲解资源有限等问题。提出要加强红色文化与地方文化的融合讲解;融合红色文化讲解资源,加大红色故事讲授力度以及提升讲解水平,规范讲解专业性等措施。旨在进一步推进辽宁省工业博物馆文旅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努力实现辽宁工业博物馆成为红色文化讲授的“城市文化会客厅”。  相似文献   

14.
文化文物资源作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根脉,是国家的"金色名片",如何让文物"活起来",对于传播博物馆文化、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郑州地区为例,从文物资源社会开放、馆际交流及藏品利用、"互联网+"的运用、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等方面探讨了文物保护与活化利用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15.
大学物态文化是大学人在校园内建设的“物质形态”的文化。它包括校园建筑、园林绿化和人文景观,文化活动场所及传媒设施,自然生态的保护和利用,等等。大学物态文化建设是大学人有目的的行为,它源于大学人的文化自觉,出于对大学内涵和意义的深刻认识。高校博物馆既是人类文化文明发展的轨迹和学科专业知识的载体,又是大学物态文化建设的主要标识。以博物馆为依托建构大学物态文化群为大学物态文化建设开拓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北京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基础上,以图书馆、公共艺术博物馆和公共艺术区为例,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提升北京公共文化空间软实力的对策:其一是以社区文化空间建设为基础夯实层级文化空间体系;其二是着力提升北京公共艺术博物馆的国际影响力;其三是平衡艺术价值与商业价值,引导公共艺术区走上良性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在文旅融合不断繁荣发展的今天,博物馆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之一,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化和旅游作用也日益凸显。展览工作是博物馆传播文化、发挥社会教育作用的主要手段,也是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主要形式。文旅融合视角下,博物馆展览工作如何抓住机遇,丰富展览内容,创新展览形式,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文章以南京城墙为例,就如何在文旅融合发展背景下充分发挥博物馆展览的社会作用提出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随着博物馆事业的蓬勃发展和社会文化价值的改变、社会民主意识的增强,博物馆的发展方向和职能也发生了变化,逐渐从原本单一、固化的收藏、研究、展示、教育中解脱出来,同时承担起维护社会发展、保障社会公平等诸多社会职能,尤其在保障公共文化服务权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保持城市记忆方面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如今,博物馆与社会的紧密程度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候,博物馆只有紧跟时代步伐,找准自我定位,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才能更好地为公众及社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9.
黎明 《生态文化》2013,(2):24-24
辽宁省抚顺市一个民间家庭蛾蝶博物馆被命名为省级生态文化教育示范基地,这在全国也不多见。2012年的一天,辽宁抚顺北关锁阳社区的住宅小区楼群里,响起阵阵掌声和鞭炮声。辽宁省林业厅、文化厅、教育厅、共青团辽宁省委、辽宁省精神文明办及抚顺市政府代表,共同为一对父女创办的满族民间蛾蝶博物馆举行省级生态文化教育示范基地授牌仪式。满族民间蛾蝶博物馆是由抚顺县林业局森防站退休职工黎明  相似文献   

20.
博物馆免费开放是我国社会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历史的必然;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免费开放后对博物馆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本文在阐释博物馆对公众免费开放的意义基础上,探讨了免费开放形势下,青岛博物馆事业发展遇到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