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对公孙龙,以往总是在政治上把他打成复辟奴隶制的反动思想家,哲学上的唯心论者,逻辑上是诡辩学派的首领,但这是不符合历史事实和不公正的.本文以为,公孙龙在政治上是为新兴封建主服务的思想家,在哲学上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者,在逻辑上则是中国古代逻辑的创始人,并对此作了相应简略的论述.  相似文献   

2.
“物莫非指,而指非指”这一统一而又不可分割的哲学命题贯穿于公孙龙《指物论》全篇中心,它既是公孙龙哲学发展的终点,也是公孙龙哲学的总纲。体现在这一命题中的公孙龙哲学思想是前期名家思想的合  相似文献   

3.
“白马非马”原是战国时宋国之稷下辩士儿说最先提出的一个命题,可惜其学说没有直接保存下来。后来公孙龙力倡“白马非马”之说,并且著有《白马论》一文,第一次从逻辑上深刻地揭示了“名”的内涵和外延,论及了“名”在逻辑上的种属差别。公孙龙自己宣称,这是他思想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个命题。但是长期以来,“白马非马”一直被某些人判定  相似文献   

4.
高中哲学教材中有好几处引用了中国古代思想家的思想 ,这种引用起到了帮助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激发学生兴趣等作用。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对其中有些思想家的思想作了简单化处理的现象 ,有的引用甚至有断章取义的嫌疑。比如教材对杨朱、公孙龙、王阳明这三个哲学家的一些哲学思想或哲学命题的处理就颇为不妥。首先看杨朱。教材中在讲到享乐主义的人生价值观时 ,指出享乐主义认为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在于追求物质享乐。其错误和危害性表现在 :只从人的自然本性出发 ,把吃喝玩乐作为人生的惟一目的和最大乐趣 ,把人与动物完全等同起来 ;只…  相似文献   

5.
出于时代的需要,先秦哲学家一直十分关注人的认知能力,并在思考的过程中逐步建立了比较正确的认知能力理论。从各种感官认知能力及其认识对象的区分,到“心”的认知作用的发现,再到“心”的认知对象及其认识能力在认识过程中主动性的确立,我们可以发现,从公孙龙到墨子,再到荀子,先秦哲学完成了认知能力理论在逻辑上的发展演变,最终素朴地区分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种认知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正确地把握了二者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关于公孙龙子思想研究,除了对其哲学思想存在截然相反的两种见解外,当前诸家笔锋似复转向深入考证今本《公孙龙子》六篇的真伪,以及《汉书·艺文志》著录十四篇的正误问题上了。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意见:一是认为今本《公孙龙子》六篇“可能是晋代人根据一些破烂材料编纂起来的”,除个别小段和个别命题的论证外,“其余部分都可疑”,甚至提出有先秦与魏晋“两个公孙龙”之说,“一个是历史上的公孙龙,生活在战国末期。另一个人是经过晋代人改造过的公孙龙。”(见《哲学研究》一九七八年第六期沈有鼎撰《公孙龙子的评价问题》。笔者按:先秦确有两个公孙龙,一是名家辩士,字子  相似文献   

7.
唐甄是我国明清之际重要的启蒙思想家。在哲学上,他批评程朱理学的空疏,强调“修身”与“治世”、“尽性”与“事功”的统一,试图建立一种事功型的心学模式。在政治上,他骂封建帝王为“贼”,主张改革时政,整顿官治,对礼法实行“弃旧图新”的改造。在道德上,他提出了“贾不辱身”的价值观和“人之生也无不同”的平等思想。唐甄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封建的藩篱,而与正在缓慢发展的资本主义精神相一致,因而具有一定的启蒙价值。  相似文献   

8.
公孙龙是战国末年的逻辑思想家、理论家,又是“名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的著作《公孙龙子》六篇,在中国逻辑思想史上影响颇大。在这部从事察辩研究的专著中,公孙龙注意分析名词、概念和命题,考察名实关系,探讨思维规律和方法,企图改善人们的主观认识能力。其所热衷的学术后来被称为辩学或名学,成为当时思想大论战的重要武器。但遗憾的是,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以后,名家之言即陵夷废坠,逐渐濒于澌灭,以至后世偶一提及,往  相似文献   

9.
理工科课程思政建设的难点在于思政元素运用在逻辑上的自洽性和深刻性.无论是语言定义,还是数学式的表达,本质上都是形式逻辑的命题,用逻辑推导公式背后的哲学思想,在哲学层面融合思政元素,元素的阐述将获得逻辑上的自洽性和哲学上的深刻性.通过探讨理工科课程思政改善的方向和道路,提出了"思政哲学"的方法论,认为深刻理解承载物理意义...  相似文献   

10.
独特的赵国历史文化孕育了公孙龙独具一格的名辩学说。概括地讲,赵氏的尚贤之风是孕育公孙龙名辩学说的肥沃土壤,赵氏思辩的处世哲学是公孙龙名辩学说的实践基础,赵国历史上的崇法传统是公孙龙名辩学说的思想源泉,“兼爱、非攻”的文化影响是公孙龙名辩学说形成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1.
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孟子,是孔子学说的继承者,被儒家尊为亚圣。他一生高举民本主义大旗,倡仁爱,推仁政,行仁道。当其在政治上不被重用时,就和孔子一样聚徒讲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坚、白、石的问题,分析了公孙龙关于人的感官与感知对象的关系,感官自身的局限,以及感官与“神”的关系等问题,反映了战国末期,思想家对认知问题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13.
《白马论》的主旨是用内涵论反对外延论的语义学。公孙龙在元语言层次通过内涵分析证明了“‘白马’非‘马”,对先秦语言哲学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当公孙龙在对象语言层次,试图反驳真命题“白马、马也”时,完全暴露了他理论的不足,充分表现了其“苛察缴绕”的辩者特色。“白马非马”绝非辩证命题。  相似文献   

14.
深掘了庞朴先生《重新评价公孙龙》一文背后隐含的智慧基础。展示出庞朴先生的国学大师风貌。作者认为,从生活实际出发,是庞朴先生哲学思维不断创新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公孙龙的《指物论》是讲对立依存问题的.“指”就是两两对立依存.“物莫非指”就是魏源说的“天下物无独必有对”,也就是章太炎说的“物必有对”.就我所知,在中国哲学史上,公孙龙是第一个写专题论文,用对立依存关系解释了世界万物之所以成其为物,而且写得坚定精到;在世界哲学史上是不是这样,尚待研究.公孙龙曾被歪曲为诡辩派的代表.古人这样歪曲他,主要是依据《白马论》、《坚白论》;把《指物论》也拉来作为他搞诡辩的罪证,则是近代人的事.近代人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由于对《指物论》的“指”理解不当.现在举一些例子:  相似文献   

16.
深掘了庞朴先生<重新评价公孙龙>一文背后隐含的智慧基础.展示出庞朴先生的国学大师风貌.作者认为,从生活实际出发,是庞朴先生哲学思维不断创新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白马非马”是先秦名家公孙龙的成名命题,在常识上这句话不成立。本文则根据《公孙龙子》一书所显示出来的语言观,来探讨“白马非马”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莎士比亚不仅是艺术家而且是思想家,他洞悉社会人情世态、熟谙世代兴替轨迹,尤其透彻地理解政治法权元素乃纷纭错综之人类社会关系的荦荦纲要,并挥如椽之笔书写之,史剧与悲剧为最典型。值得注意的是,剧作家站在时代和人文主义高度,以跳出时空局限的思想家目光观察思索分析,于是远年陈迹升华为历史哲学,成就了最堪赞美的政治大戏。某种意义上说,避开政治哲学角度读解莎氏史剧与悲剧,就难逮其真韵、握其精神。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思想家们在宣传他们的道德理想时,往往采取譬喻或援引相类似的事物加以证明。这就是所谓通过“言事”而“言道”。孔子、墨子、惠施、公孙龙等莫不如此。如果我们较好地掌握了“言事”与“言道”这二的关系以及“引譬”、“援类”的思维方式,对于正确理解中国古代思想家们的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哲学逻辑是一个新兴的逻辑学科群体,它们以命题逻辑和谓词逻辑为直接基础,以传统的哲学概念和一般方法论问题为研究对象,是关于传统哲学概念的形式理论。哲学逻辑可以分为四部分:1、基础部分:模态逻辑和多值逻辑;2、本体论的逻辑;3、认识论的逻辑;4、伦理规范的逻辑。哲学逻辑不仅在哲学上、逻辑上有重要意义,而且在科学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中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