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研究目的:研究高速列车车轮多边形特征对轮轨噪声和车内噪声的影响规律,讨论目前国内高速列车车轮镟修指标的不足,为高速列车车轮镟修方法的优化改进提供科学依据。创新要点:系统分析高速列车车轮多边形阶次、幅值和相位等参数对车内噪声的影响规律;提出车轮镟修中仅考虑车轮径跳作为限值是不够的。研究方法:1.基于线路试验,初步分析高速列车车轮多边形状态对车内噪声的影响,进而对车轮多边形特征进行剖析;2.基于带通滤波和快速傅里叶变换,使用MATLAB程序生成不同阶次、幅值和相位的车轮多边形粗糙度数据;3.基于TWINS轮轨噪声原理,使用HWTNS预测含有不同车轮多边形特性的轮轨噪声;4.基于混合有限元-统计能量分析(FE—SEA)方法,建立高速列车客室端部车内噪声预测模型,预测车内噪声;5.通过分析车轮多边形参数、车轮径跳和车内噪声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目前的高速列车车轮镟修指标是否合适。重要结论:1.高速列车车轮径跳值相同,但车轮多边形状态不同时,轮轨噪声与车内噪声有明显差异;2.当车轮多边形幅值相同时,高阶多边形可以引起更高的轮轨噪声和车内噪声;3.改变车轮多边形的相位,可以获得不同的车轮径跳值,但是对轮轨噪声和车内噪声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某矿岩体声发射噪声信号,通过傅立叶变换的谱分析,找出其噪声谱特征,建立噪声谱特征数据库;根据现场采集的岩体声发射信号与环境噪声信号,有特征谱数据用小波变换的方法消除噪声,显示真正的岩音信号.结果表明这种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数据分析的精度,对预测预报岩体受损变形过程的发展趋势和规律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简要介绍了高速列车的特点,从远达时间、运输能力、安全可靠、环境污染、经济和社会效益等五个方面分析了高速列车的优越性,展望了我国和陕西发展高速铁路的光明前景。  相似文献   

4.
汽车车外通过噪声试验是我国关于汽车噪声的法规试验,是控制汽车噪声的重要依据。因此,也是车辆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一项重要教学试验内容。该教学试验以往是在室外进行,因受到环境及天气等条件限制,其教学试验效果并不理想。随着整车半消声室、底盘测功机等设备以及数据采集技术的日趋成熟,将室外的汽车通过噪声试验搬入室内进行已成为可能,这也为该教学试验方法的改革提供了条件。阐述了室内汽车通过噪声的试验原理、软硬件功能以及在教学试验中的应用,旨在激发学生对试验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提高试验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公路建设给环境带来交通噪声污染。机动车是流动的、长期起作用的污染源。噪声污染直接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影响人体健康。为此,作出公路环境噪声的现状评价与影响预测,提出有效的防治对策至关重要。对声环境敏感点,在公路超标一侧修建声屏障,是防治交通噪声污染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分别在夏季和冬季对校园各个功能区进行为期7天的实地监测,采用等效声级法与改良型污染指数法对监测数据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学院校园环境已经受到噪声污染,其中校前区噪声污染最为严重,无论冬季还是夏季、昼间还是夜间噪声超标值均最大.冬季昼间超过国家标准11.8d B,超标率为21.50%,夜间超过国家标准20.8d B,超标率为46.33%;夏季昼间超过国家标准17.4d B,超标率为31.71%,夜间超过国家标准27.0d B,超标率为60.09%.校园噪声污染等级为中度污染.交通噪声是校园的主要噪声源,针对校园声环境质量现状,提出了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例(2011年宿迁)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无砟轨道(如图1)的路基不用碎石,铁轨和轨枕直接铺在混凝土上,可减少维护、降低粉尘等.沪宁城际高速铁路将建成投入运营,标志着我省进入了高速铁路时代.高  相似文献   

8.
高速PCB中,由于过孔数量较多导致信号产生严重畸变.文章首先分析了过孔对高速信号质量的影响,然后通过在过孔周围添加去耦电容器来抑制同步开关噪声(SSN).结果表明,在过孔周围添加去耦电容器可以有效地减小同步开关噪声,使得信号波动峰值减小,提高了信号质量.  相似文献   

9.
针对石家庄地铁1号线噪声较大的问题,分别考虑列车速度、轮轨关系、扣件类型三个维度对噪声的影响,分别对司机室、客室噪声情况开展实测分析。结果表明1号线车厢噪声情况整体达标率不高,车内噪声与列车速度呈正相关关系,采用减震扣件具有较好的降噪效果。为降低噪声对乘客乘车舒适度的影响,提出了定期优化轮轨关系、更换减震扣件、设置临时限速、定期优化车门密封性等降噪措施,为1号线降噪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高速列车在不同速度(260~385 km/h)、无砟和有砟轨道以及明线和隧道运行时的车内噪声特性,为高速列车车内减振降噪和车体低噪声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创新点:系统分析高速列车在不同运行条件下的车内噪声总值变化、空间分布、频谱特性和声源贡献,掌握车内噪声随列车运行速度的变化规律、轨道型式和隧道混响对车内噪声的影响,研究轮轨噪声、气动噪声和弓网噪声对车内噪声的作用。方法:1.根据不同的列车运行速度,分析车内噪声的变化规律;通过进一步对比头尾车运行时,不同测点位置的噪声总值、显著频率和声源贡献,研究气动作用对车内噪声的影响。2.针对不同轨道型式,分析车内噪声的差异特性;通过进一步对比不同速度下的前、后转向架上方车内噪声测点(其中一个还位于受电弓下方)的噪声总值、显著频率和声源贡献,研究有砟和无砟轨道、弓网噪声对车内噪声的影响以及速度因素的作用。3.对于隧道运行,分析不同速度下在明线和隧道运行时的车内噪声总值和显著频率,研究隧道混响对车内噪声的影响以及速度因素的作用。结论:1.TC01车无论作为头车或尾车运行,车内观光区的噪声均主要受气动作用影响。2.随着列车运行速度的提高,轨道型式的不同对车内噪声的影响有所降低。3.隧道混响对中间车的影响要高于头车。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分析方法,建立一种高速列车-轨道三维耦合动力学模型,并明确列车-轨道耦合模型与单节车辆-轨道耦合模型在高速列车-车九道耦合动力学性能分析中的差异。创新要点:建立一种高速列车-轨道三维耦合动力学模型,模型中考虑列车的纵向动力学行为以及车间连接装置对列车中不同车辆动态响应的影响,并基本明确完善的列车-轨道耦合模型在高速列车-轨道耦合动力学性能分析中的重要性。重要结论:单节车辆-轨道耦合模型会过高地估计高速列车在运营过程中的振动响应和动力学性能指标,而完善的列车-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的计算结果则更加接近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2.
李曾伯乃南宋后期诗人、词人,今考证其生平著述及版本流传如下:淳祐十二年(1252)夏,李曾伯自刊《可斋杂稿》三十四卷于荆州家塾杞梓堂。宝祐二年(1254),李曾伯于荆州又成《续稿》八卷,收录两年间新作。《续稿后》则收录宝祐二年(1254)至景定二年(1261)七年间之新作。后,其子李杓于咸淳六年(1270)将文集三刊于书市,印成中笥本。然是集现已无刻本传世,今所见均为清抄本。又有嘉定十三年(1220)至绍定三年(1230),李曾伯在蜀,曾与老儒王揆合作《班马字类补遗》,然宋版《补遗》今已不存于世,今《班马字类》五卷提行本(附补遗)主要有毛氏汲古阁影宋抄本、《涉闻梓旧》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