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计算机学院承担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是我校骨干校建设中四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计算机学院在学校创新的校企合作体制机制下,以人才培养为根本目标和核心,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机制的建设,力争把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成突出开源技术特色的国内一流专业。  相似文献   

2.
专业群建设对提高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越来越显示出优越性,因而受到众多职业院校的高度重视。本文以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无锡交通分院(以下简称我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群构建为例,分别从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确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体系结构优化等方面入手,阐述专业群建设的相关内容,以期对五年制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群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了适应无人机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文章以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智能测绘)为例,对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专业定位、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等人才培养策略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赵斌 《职教论坛》2007,(22):32-34
新型纺织机电技术专业是江苏省高校特色专业,也是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在全国的首创专业。本文结合特色专业的建设经验,从创新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产学研结合服务于地方经济、校企结合"订单式"人才培养等方面阐述了该专业鲜明的专业特色。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了当前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教育现状,探讨了基于校企合作"双导师制"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拔尖人才的培养思路、制度建设和教学实施,并结合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实践情况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以期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高职拔尖人才培养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与实际借鉴。  相似文献   

6.
加强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是我国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迫切需要,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以学院成立的服务外包示范园为依托,进行了基于世界大学城教育云平台的IT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创新了校企合作机制,推动了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项目实习和实训教学模式等方面分析了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建设实践,以促进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8.
新型纺织机电技术专业是江苏省高校特色专业,也是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在全国的首创专业.本文结合特色专业的建设经验,从创新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产学研结合服务于地方经济、校企结合"订单式"人才培养等方面总结了该专业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9.
地方院校的IT类专业教育肩负着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重任。通过对地方院校IT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并结合衡水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实际,从教学方案优化、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和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培养模式研究,探索了地方院校IT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直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针对高校计算机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的现状,东北农业大学成栋学院进行了"3+1"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改革。本文结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能力培养要求,以软件工程方向为例,探讨了以提高应用能力能力为目的进行课程指标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南宁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项目教学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概述.并介绍了高职课程开发途径。通过对IT行业情况分析、工作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学习领域转换和项目载体的设计,结合我院示范建设教学改革实践的经验,构建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项目教学课程体系.为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能力的需求,在广泛调研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宁夏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实施了岗位驱动、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以能力培养为目标,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对课程和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建设了优质专业核心课程、立体化特色教材及精品课程,以此带动各专业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是教学内涵建设的核心,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作为国家示范院校建设重点专业,在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专业课程体系、提升师资队伍"双师"素质和加强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性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4.
文章基于红河学院2013—2016届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和计算机与技术专业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跟踪调查,从就业率、就业质量、基本工作能力满足度和培养过程中的教学满意度等方面分析这两个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从就业层面上反映红河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和计算机与技术专业大学生的培养质量,为学校改进人才培养过程、开展新工科建设和为推动地方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5.
《计算机应用技术》特色专业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已被江苏省教育厅列入省特色专业建设项目,水文从专业方向设置、人才培养目标与从业岗位、课程体系建设、实验实训室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科研工作七个方面阐述《计算机应用技术》特色专业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16.
孙萍 《现代技能开发》2013,(12):160-162
以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微电子技术专业改革与实践为例,从人才培养体制机制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课程体系的优化及核心课程的建设、实训基地的建设、师资队伍的培养等方面介绍了高职院校专业依托职教集团平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专业建设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探索与实践,旨在为其他高职专业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谭爱平  陈超  杨幸 《现代教育技术》2009,19(12):140-144
当前人才市场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需求与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建设之间存在矛盾,文章结合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际,探讨了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改革、课程建设、实践环节建设、教学团队建设、社会服务与辐射能力建设等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IT专业创新拓展课程,依托专业技能竞赛,探讨了大学生职业能力训练体系的建设思路,结合江阴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搭建了训练平台,建立大学生职业能力训练体系。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我院(重庆科创职业学院)针对当前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本院实际办学情况,在充分进行行业调研的基础上,从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及模式、人才培养方案、深化理论和实践教学改革等方面对当前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建设给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以建设海洋强国目标下的卓越智慧海洋技术专业未来技术人才的培养作为切入点,分析并探讨了目前海洋建设领域人才培养方向单一、培养方式落后、教学方法缺乏创新等方面的弊病。总结了海洋建设领域对创新复合型人才、实际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依托哈尔滨工程大学未来技术学院智慧海洋技术专业的教育改革创新实例,提出了一种“双创育人”和“项目制育人”双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并通过目前取得的阶段性教改成效,证明了此模式的有效性及可推广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