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前竞技状态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建和  姜涛  李林 《体育科学》2007,27(7):70-74,85
在对竞技状态概念的各种定义加以综述,并就目前学界关于竞技状态讨论中的焦点即竞技状态的形成规律问题做出评述的基础上,阐述了竞技状态与运动成绩的对称与非对称性;讨论了“竞技状态的临场可调性”、“良好竞技状态的出现与关键比赛时段的高度吻合性”两个命题。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竞走运动员的心理训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前言竞走是典型的周期性、体能性的速度耐力项目,运动员需要具备高度发展的心理耐力。从心理方面提高青少年竞走运动员临场比赛的技、战术水平,可以促使他们在比赛中表现出最佳竞技状态,去创造更好的运动成绩。(一)训练中的心理训练竞走训练是一项极艰苦的身体运动...  相似文献   

3.
运动心理学与游泳竞赛耕夫文运动心理学是近代崛起的一门边缘科学。它对游泳运动员临场保持最佳竞技状态,在比赛中取得最好成绩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游泳水平高的国家如美国、德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都配有运动心理学专家。实际上,运动心理学这门科学,现在已...  相似文献   

4.
中长跑运动员比赛战术特征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春香  张亚辉  钟霖 《体育与科学》2002,23(2):50-52,22
中长跑是典型的速度、速度耐力、速度力量与技战术相结合的周期性的体能类项目。运动员需要具备高度发展的战术谋略水平,从战术谋略方面提高中长跑运动员临场比赛的经验,促进他们在比赛过程中表现出最佳竞技状态,去创造更好的运动成绩。通过对中长跑运动员比赛中战术特征的比较分析与研究,丰富了中长跑运动员比赛战术的理论与方法,为我国中长跑教练员和运动员在重大国际比赛中获得最佳运动成绩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运动员最佳竞技状态的形成与科学调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重大比赛中,运动员能否取得最佳成绩,不仅取决于体能和技能优势,而且需要具备良好的竞技状态.从运动训练学的角度分析了影响运动员最佳竞技状态形成的主要因素,提出了科学调控最佳竞技状态所采用的一些方法,力求为运动员在重大比赛中获得和保持最佳竞技状态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运动训练"分期理论"的核心是发展运动员竞技状态,它的着眼点是使运动员在全年、多年、多个奥运周期乃至整个运动生涯中都能多次冲击最好成绩;"板块理论"则是针对已经具备创造优异成绩的高水平运动员,在赛前、赛间采用量小而强度大的专门化设计,在短期内通过集中负荷效应发展运动员的薄弱素质,增强运动员的参赛能力。速度性项群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可调节性,是实现速度性项群运动员竞技状态良性转移的前提与基础。科学掌控运动训练方向,突出运动员的"专项"能力以及合理运用"分期"与"板块"训练理论,是实现运动员竞技状态良性转移的强力保障。  相似文献   

7.
运动按摩是以调整和保护运动员良好的竞技状态,增进和发展运动员潜在体能,提高运动成绩为目的。近年来,国内外的一些实践表明,赛前运动按摩为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所起的作用和意义,已越来越显得重要了,特别是对青少年运动员由于心理不成熟、比赛经验不足等,赛前按摩显得尤为重要。根据运动员在各项比赛中的表现,对运动员在临场前后所出现的各种变化,采用赛前按摩的方法,对帮助少年运动员克服赛前出现的一些机能失调、心理紧张,以及对消除赛后出现的疲劳、加速体能恢复都将起到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运动训练分期理论的本质、现状和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颂平 《体育科学》2012,32(5):3-11,33
运动训练分期理论由Л.П.马特维也夫为代表的前苏联学者们创立于20世纪60年代。运动训练分期理论的核心是通过训练大周期的分期形成竞技状态,以便使运动员能在奥运会等重大国际比赛中以最大概率获得优异的运动成绩。阐述了形成竞技状态的客观规律性作为训练分期的自然依据;训练大周期作为形成竞技状态的完整结构单位;"波浪型"负荷动态是形成竞技状态的必要条件;"延缓传导"现象反映了负荷量动态与竞技状态之间的联系;竞技状态在全年训练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次数;分析了近年来对运动训练分期理论出现某些不同的看法;同时分析了全年多周期方案的特点,阐述了现代阶段运动训练分期理论的特点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吴刚 《中华武术》2018,(3):37-39
投掷运动员的比赛能力是指投掷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最高专项成绩或战胜对手的能力。主要由运动员的训练水平、竞技状态和比赛中的自我控制能力、应变适应能力、身体状态的动员能力、以及心理状态等因素构成。中学生投掷运动员的比赛能力与职业投掷运动员相比差距明显,由于比赛的机会较少,临场比赛的经验较少,造成比赛经验缺乏,使很大一部分中学生投掷运动员在比赛中没有真正发挥出自己的应有水平。本文将就如何解决由于比赛次数减少而造成了比赛经验相对少,成绩没有提高等问题,通过一些模拟训练手段,提高训练的成果,丰富比赛的经验,提高运动成绩。本文还就引用模拟训练手段来提高中学生投掷运动员的比赛经验,以达到提高运动成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正> 在中小学生田径运动员全年训练计划的制订和执行过程中,准确而又科学地划分训练周期是非常重要的。这直接影响到中小学生田径运动员训练水平的提高和在预定的时刻表现出高度的竞技状态、创造出优异的运动成绩。为此,从理论和实践上认识、探索中小学生田径运动员全年训练分期问题,是担任中小学生田径运动员课余训练任务的教练员和体育教师的重要课题。笔者拟就这一问题谈点认识和看法。一、制约中小学生田径运动员全年训练分期的主要因素及其分析 1.受竞技状态形成、发展和保持的规律的制约。每一次竞技状态的发展过程都包含着获得、相对稳定(保持)和暂时消退这样三个阶段。运动员不可能始终保持竞技状态,但可以周期性地获得竞技状态。要提高运动成绩,就不能任意地取消和回避竞技状态发展的各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