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德育课程进行广泛而深刻的研究始于1960 年代的西方国家,到80年代,德育课程已成为德 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在中国, 对德育课程的研究起步较晚,一些早期的德育著 作和教材都没有对德育课程进行专题研究。例如, 影响比较大的德育原理教材,像胡守棻主编的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普遍实施,以及中小学德育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布和实验,我国学校德育课程改革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建构方式、教材编写要求、课程评价侧重等方面出现了许多不同以往的变化。与之相应,我国德育研究也兴起了一股反思批判与改革探索的热潮,研究者或解析课程改革的主旨和要求.或反思以往学校德育问题和困境,或介绍国外德育发展的经验和规律,  相似文献   

3.
国家、族群之间的文化或文明冲突,代际的价值共识破裂,个体生命意义感和道德信仰的缺失等都是德育工作面对的与传统文化密切相关的典型问题,因此传统文化融入德育课程与教材非常重要。对于进德育课程与教材的传统文化,可以从文化信仰、说理方式、共同记忆和历史遗产等角度来理解和诠释。传统文化融入德育课程和教材将有助于学生以“文化自觉”的状态参与世界格局的“文化共生”,促进价值沟通和群体圆融,促进个体的意义追寻和信仰生成。就内容而言,需要融入的有作为中国文化认知的框架性内容、作为德育课程依据的原理性内容以及作为不同学段培养重点的实践性内容等。就融入的策略和原则而言,政策研究和开发设计需要对不同融入方式的效果和前提有准确把握,处理好古今意义的有效关联,高度重视传统文化资源的选择质量。  相似文献   

4.
不同的德育课程形态,必然导致教材编写上的差异,但重视核心价值、突出活动指引、呈现学法指引等,是各国各地区小学德育教材编写的基本特性。现阶段,加强我国小学德育教材建设,必须着眼于:提炼核心价值,重视价值引导;理顺纵横关系,形成内在结构;加强活动指引,变“教”材为“学”材;大量采用真实照片,增强教材的审美性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5.
关于德育学的研究对象的考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德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德育学领域一个十分重要的本体论问题。根据哲学的、逻辑学的、语言学的和德育学的多学科视角的考察,德育学的研究对象不是“德育规律”,不是“德育现象”,也不是“德育问题”,而是在学校范围与条件下的德育理论与德育实践。  相似文献   

6.
培养德育校本课程,是指学校遵循《中学德育大纲》,以及有关教育政策法规和德育规律,以学校自身特有的德育资源为依托,组织本校教师根据本校德育工作的实际情况,制订具体的课程目标、计划,编写课程教材,正式纳入学校教学计划的德育课程。  相似文献   

7.
曾文婕 《教育研究》2021,42(7):94-102
神经科学的新成果,为德育研究科学化何以可能带来诸多启示.就因何可能来看,随着科学的飞速发展与广泛应用,德育研究科学化相继经过实验科学阶段的孕育和心理科学阶段的催化,在神经科学时代得以奠基.就为何可能而论,关键在于创建道德学习神经科学,深刻揭示道德学习的神经激活、环路生长与网络形成规律;发展文化取向的德育学,重点关注为造就个体特殊的神经环路进而培育道德脑提供适宜的经验与机会.就如何可能而言,德育研究科学化呼唤发展超学科研究范式,基于神经科学在道德脑功能定位上的"精准"特性以及"神经环路发育"、"神经介导作用"和"神经测量创新"三大原理,结合德育课程精准化等主题,提出"如何发现并应用道德学习激活神经活动进而造就神经环路的规律,研制精准德育课程以优化道德脑"等一系列的新研究问题,并使用无创无介入探察人脑神经活动的新研究工具与相关的人工智能新技术.同时,德育研究科学化需要吸引德育实践者加入其中,也需要创新政策以便提供相应的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中药鉴定学》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必要性,从建立思政内容资料库、增加思政内容考核模块、创新教学方法、引领学生自觉接受德育教育、挖掘教材德育元素等方面,探索了开展课程思政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吴冠男 《文教资料》2005,(25):60-61
本文通过对德育基本概念的澄清和假设前提的分析,提出以实践维度进行德育理论的析解与重构,结合德育教材的结构与体例,提出将德育教材的内容理论分为德育学理论,德育工作理论和德育课程理论的思路,并以此为"两课"教学和德育工作的定位和再认识提供分析路径,以期对德育工作责任的明确,德育良好秩序的形成给予现实指导.  相似文献   

10.
2020年12月25日,敬爱的鲁洁先生永远离开了我们。鲁洁先生是当代中国著名教育家、教育学家,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曾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首届中国杰出社会科学家、全国教育科学研究突出成就奖、当代教育名家等荣誉称号或奖项。鲁洁先生长期致力于教育基本理论、德育学等方面的研究,她站在时代的高度,立足于中国的发展,提出了许多原创性、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形成了独特的学术观点和学术体系。她主编或参与编写了多部优秀高校教材,主持了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研制,担任国家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总主编。她领衔的“小学德育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项目获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鲁洁先生走了,但她的学术思想和高贵人品将永远留在我们中间。  相似文献   

11.
课程理论研究历来是教育学研究的主要领域之一,也是当代教育研究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在我国,课程实践早已有之,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作为对课程的专门研究——课程理论并未随着课程实践的不断扩展和深入而出现。而真正的作为一门专门研究领域的课程理论的出现,似乎可以归结到20世纪30年代,如当时出版了程湘帆的《小学课程概论》、盛朗西的《小学课程沿革》、朱智贤的《小学课程研究》,美国博比特的《课程编制》也在40年代翻译出版。  相似文献   

12.
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先后经历了三次大变革。第一次是80年代初的地理课程,由陈尔寿主编(以下称陈版),分上下两册。第二次是90年代中后期,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相衔接的高中地理教材,由徐岩、韦志榕主编(以下称试验版),分必修和选修课程。进入21世纪,进行了新一轮高中地理课程和教材改革,新课标版教材由樊杰、韦志榕主编(以下称新课标版),分必修和选修课程。地理教材区别于其它教材的重要标志就是图像系统在教材中的特殊作用和功能,  相似文献   

13.
高校德育课程难上这是很多高校德育教师的共识,师范院校的德育课堂也处境尴尬.在小学教育专业《德育原理》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自己讲授道德小故事、集体讨论学习、加强案例教学等一系列尝试,促进师范院校德育课程课堂教学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中国德育》2006,1(6):25-25
《中国德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性德育理论刊物。2006年全新改版,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朱小蔓教授任主编。办刊宗旨是:融汇道德文明,凝聚民族精神,引领德育方向;聚焦现实问题,拓开德育视野,活化理论风格;服务德育决策,服务德育研究,服务德育实践。  相似文献   

15.
德育课程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被引入到德育领域的研究范畴。随着德育课程研究的深入,关于德育课程的内涵及其外延,关于德育课程的功能及其实现等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这些理论成果进行整理和研究,不仅是德育理论自身进一步发展的逻辑需要,而且是德育新课程进一步改革的历史要求。  相似文献   

16.
在全面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国家对中小学德育课程进行了改革,教育部先后颁布了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初中《思想品德》和高中的《思想政治》4个学科课程标准的实验稿,并陆续开始进行实验。在新德育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这是每一个教师都应该认真思考的新问题。面对新德育课程赋予教师教育教学工作新的内涵和新的要求,我们必须改变原有的教育理念、教育行为和方式,及时做好角色转型定位,以保证新德育课程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7.
一、开发课程资源,实施专题教育 为加强对学生不良行为的疏导与矫治,学校除开设《素养》(内容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地理、法律、历史、安全等)、《职业道德与就业指导》等德育课程外,还可以主动挖掘课程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实施不良行为矫正的专题教育。如法制类专题教育,可印发《法律安全教育教材》,还可邀请校外专家来校作“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等专题报告,邀请少管所民警带犯人来校现身说法;适时进行普及法律知识图片展;进行法纪知识竞赛等。  相似文献   

18.
2008年10月10日~11日,中国教育学会德育论专业委员会2008年会在华中师范大学召开。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等全国主要师范大学的专家学者,来自《教育研究》、《教育研究与实验》和《中国德育》等全国主要教育理论刊物的主编和编辑,以及博士、硕士研究生百余人出席了会议。学者们紧紧围绕五个方面的专题进行了深入讨论。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朱红霞 《考试周刊》2013,(16):143-144
<正>为落实德育课程资源特色开发的理念,使德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呈现出多样性、丰富性、独特性,笔者就广大思想政治课教师如何紧密联系学生的需要开发德育课程资源,进行了探索与研究。一、开拓德育教材资源教材一直是我们最主要的课程资源,"范例性"是思想政治教材的重要特征,我们必须把握教材提供的范例启示、目标导向,并根据本地学生的生活特点、认知水平和发展需要对范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校(江苏省吴江市同里中学)积极挖掘地方乡土教育资源,开发了具有同里镇历史文化特色的德育校本课程《同川滋育仁美》《吴江旅游》和《文化同里》,从同里历史文化特色这一角度去探索德育校本课程丰富的内容、特征以及实施的可行性措施。课程中同里的名人、名风和民俗,以及小桥流水和名胜古迹等,都是很好的德育教材。我们依托校本课程的实施,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增强他们的道德责任感、使命感,加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融合,帮助学生构建科学的知识结构,让他们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