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现代教育技术》2019,(4):47-53
群体知识建构强调群体成员间相互协作、共同建构知识。群体交互的质量直接影响知识建构的层次。文章基于以协同知识建构为核心的教师混合式研训模型,从面对面研训阶段切入,利用社会网络分析和内容分析的方法,探讨教师的组内交互特征、群体知识建构层次和相关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个体知识建构与群体知识建构的结合、群体目标、适当的认知冲突等可促进教师的群体知识建构,而中心人物对群体知识建构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通过协同知识建构有效引导学习者的认知层次走向深入,对学习者的知识建构历程进行动态性、过程性、综合性评估是学习科学领域研究的重点与难点.本研究基于两个通用的知识构建原则,构建以深度学习为核心的大学生协同知识建构教学模式并开展实证研究.采用社会认知网络特征(SENS)分析法对学生协同知识建构的社会认知演化轨迹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式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深度学习效果及协同知识建构水平;协同知识建构过程中,学生的社会交互参与度增强,网络凝聚性逐步提升;不同社群学生在不同教学阶段的知识进步水平具有层次性差异,核心组形成了高层次认知网络结构,知识进步呈现进阶演化趋势,半边缘组的认知网络结构具有局部性特点,教学后期才出现明显知识进步,边缘组连接稀疏,共现极少,无明显知识进步.研究为一线教师开展信息化环境下的深度教学提供了借鉴,为解构学习者知识建构历程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通过内部培训挖潜员工的知识技能、提高业务绩效,向来是零售连锁企业关心的问题。将协同知识建构理论引入零售连锁企业的培训工作,在对员工培训的组成要素进行策略优化之后,着重从学什么、怎么学、如何督导入手,设计了工学一体混合式协同知识建构培训模式,并进行了系统开发与实现。实践结果表明,该模式对于促进连锁企业员工的学习培训和实际工作起到了良好的影响,并提出了提升员工协同知识建构水平、搭建深度神经网络学习模型等未来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作为“研”和“训”的先行者、指引者,研训教师不仅要具有终身主动学习的意识,强化自身作为学习者的角色意识,还要试图建构自己的专业知识图式,在“研”和“训”中将抽象的教育教学理论转换成具体的操作示范模式。同时,将因此而产生的经验积累沉淀成新的研训理念,实现研耐II教师的事业价值和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5.
6.
网络教研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尝试将知识协同建构理论引入到区域网络协同备课中,借助学习元所提供的协同编辑、微批注、评论等功能,通过在安徽肥西10所试验小学的实践探索,按照知识的外化、协作知识的建构和社会化、知识的实践化以及知识的内化和组合化过程,归纳出基于学习元的区域网络协同备课的一般模式,梳理了基于学习元的协同备课的7个基本环节,并提出了技术、认知、内容和群体动力这四方面的支持策略,在收集教师对协同备课模式问卷反馈的基础上,对该协同备课的实施效果进行了讨论和小结。  相似文献   

7.
在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CSCL)中,协同知识建构是其重要追求目标。然而如何评价CSCL中的学习协同是高质量的,却没有公认的标准。相应的,CSCL的评价及为达到理想标准的推进策略研究也就无法深入。本文讨论了研究协同知识建构过程的多个角度,然后把多种角度进行综合,提出了评价高质量CSCL协同过程的初步框架,并经过专家访谈和调查对此框架进行发展和确定,形成了一个较完善的指标体系,从而为研究形成符合期望的CSCL协同知识建构支持策略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智能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对学习和认知的革新,学习的关键除了要构建知识并促进学习者的认知行为,在此过程中建立一个能够联通各个知识节点的社会知识网络也变得日益重要.不同于以往知识建构所秉持的行为交互层次、个体知识内化与外化水平以及社区整体知识增长的角度,研究从后现代知识观和联通主义学习观的视角出发,设计了以知识网络和社会网络为双核驱动的连接式知识建构模型.该模型强调知识建构过程中知识具有的情境性、进化性和社会性等特点,以社会知识网络为建构载体,关注知识建构活动中建立的知识与知识、人与知识、人与人之间的可视化连接.随后,基于学习元知识社区对模型的应用进行了探索,以期为知识建构领域的研究者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线学习环境下的协同知识建构是当前数字时代下教育改革浪潮中的一种崭新的思想,也是被教学实践所证明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新型学习方式。研究协同知识建构对促进教育思想的革新、教学模式的转换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厘清了学习与知识建构之间的差异,在总结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梳理出协同知识建构的涵义,提出协同知识建构的两个典型特征为"协同""创新",从而将它与其他在线学习方式显著区分开来。最后,从认知层面互动和社交层面互动上提出了促进策略,这些策略对促成观点收敛提供了良好的支持。  相似文献   

10.
11.
协作知识建构是网络环境下较为热门的新型教学方式。该研究在现有建构理论的基础上,对基于协作知识建构的混合教学的内涵、教学设计原则开展深入探讨,并尝试提出了课前学生在线自主协作学习、课中完成知识内化、课后查漏补缺的混合教学模式。以此为框架,对高职《园林建筑(与小品)设计》课程开展个案实践研究,为高职设计类课程的混合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网络化的教师培训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化的教师培训是指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丰富教育资源,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以教师和学校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进行的培训活动;主旨目标是提高教师各方面的综合素质;网络化的教师培训正是从不同类型教师的差异性出发,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利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支持教师队伍发展是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当前,教师教研活动的开展存在评价的客观性、深度性和针对性等问题,直接影响教师培训的质量.如何借助人工智能开展教师研修伴随式数据采集与过程性评价,服务于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在经验学习圈理论的视角下,构建了AI支持下的教师研修模式(AISTTM),以具体经验获取—反思性观察—抽象概括—积极实践为基本研修环节,借助教研员点评目标达成度、观察教师评价教学表现、专家点评师生行为、主讲教师自评的多维评价方法开展研修活动.基于AISTTM,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某试点学校开展同课异构的教师研修实践活动,证明了AISTTM能够通过循环的研修流程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通过多维评价方法实现对教师的全方位评估.  相似文献   

14.
基于交互分析的协同知识建构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该指出,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CSCL)主要研究协同知识建构的过程以及设计工具支持这一过程的实现,而共享、论证、协商、创作、反思和情感交流是实现协同知识建构的基础。目前,交互分析是明确CSCL中协同知识建构的本质、把握其规律的主要研究方法,其应用主要有四个方面,即通过分析成员个体和小组整体的知识结构变化、关系网络形成、互动结构、协同知识建构水平等来探讨协同知识建构的基本规律。该最后还分析了一个以这一方法来评估协同知识建构水平的研究案例。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目的及培训质量的重要性,分析了目前教师培训管理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提高教师培训质量,试图探索一种较为科学的有说服力的方法,即利用数字化平台的构建,智能地分析培训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构造从培训需求分析、培训方案、培训过程、培训效果、培训质量评价等全方位、立体式的中小学教师培训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6.
面向协同知识建构的小组共识形成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协作学习的目标是达成共同学习,完成协同知识建构,它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成员的观点由发散转向收敛,最终形成能为全部成员认同的知识。本文就网络环境下协同知识建构收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详细论述,首先以案例形式分析了当前阻碍收敛过程实现的若干人为因素和环境因素,然后从理论层面和技术层面提出了若干促成收敛的支持策略。经实际协作过程检验,该策略对于促成收敛提供了良好的支持。  相似文献   

17.
"国培计划"西部项目实施以来,基于成人学习的特点,借鉴兄弟省市教师培训的经验,结合我院教师培训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国培计划"对推动中小学教师理念变革、推进培训模式创新、提高培训质量的途径和方式,以期更好地做好教师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18.
"国培计划"西部项目实施以来,基于成人学习的特点,借鉴兄弟省市教师培训的经验,结合我院教师培训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国培计划"对推动中小学教师理念变革、推进培训模式创新、提高培训质量的途径和方式,以期更好地做好教师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19.
赵海霞 《现代教育技术》2012,22(11):102-106
Web环境下的协作知识建构协作知识建构学习是协作知识建构的一种具体学习方式,它对于促进学生开展各种高级认知活动和提高学生共同解决与处理问题的能力具有明显的作用。文章依据相关理论,对Web环境下的协作知识建构的相关理论、内涵、重要特性、基本要素、生成机制和保障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网络技术进一步发展普及,为中小学教师集中培训提供了崭新的平台.构建新的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师集中培训模式,适应了网络技术发展的需要.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师集中培训模式,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和功能,提高了中小学教师集中培训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