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自救行为实实在在的存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它属于权利的私力救济,是对公力救济的必要补充。将自救行为作为一种超法规违法阻却事由,有着相当的合理性。在一定前提条件和限度条件下实施的自救行为能够阻却违法。  相似文献   

2.
违法阻却论是我国犯罪论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现存的犯罪论体系的四要件说中,将违法阻却论排除在外,这就使得,改革四要件说成为必然,在英美与日德的犯罪论体系中,最适合我国现行法律体系框架的是日德的三阶层说,本文对违法阻却论在犯罪论体系中的演变进行学术的考察。  相似文献   

3.
犯罪阻却事由与犯罪构成是刑法理论的基础概念。通过本文对犯罪阻却事由与犯罪构成并列关系的探讨,笔者认为,犯罪阻却事由与犯罪构成的关系作为犯罪论体系的组成部分,是讨论一个犯罪论体系优劣的标准,却不是决定犯罪论体系的标准。本文主要讨论犯罪阻却事由与犯罪构成的并列关系的相关事项,并简略加以评论,从而有助于理解众多的犯罪阻却事由与犯罪构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侵害债权行为的构成要件为:有合法债权的存在;行为主体是债的关系之外的第三人;主观上是故意;行为人实施侵害债权行为且造成损害。为保护合同权利和财产权利而进行干涉,为保护生命、名誉和健康而进行干涉,提出非获益性忠告而进行干涉,出于特定的义务关系而进行干涉,由于竞争而进行干涉、劳工组织的干涉是其阻却事由。  相似文献   

5.
由于民事诉讼立法的局限性,司法实践中对诉讼权利制约的软化,诉讼欺诈案件在我国呈上升趋势,成为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利用诉讼的手段达到损害他人权益的目的无疑是对法律公平正义价值的忽略与践踏,对此必须严格禁止和防范。本文着眼于诉讼欺诈规制,立足于审判实践,试图从认知和识别诉讼欺诈出发,揭示了当前诉讼欺诈泛滥的深层原因在于规制法律的局限与缺位,并提出防范诉讼欺诈的司法阻却对策和完善规制诉讼欺诈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6.
被害人承诺理论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害人承诺理论是刑法中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在西方无论是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关于此问题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学说。但是在我国,被害人承诺理论近几年学者始进行了深入地研究。笔者尝试从中外刑法学者对被害人承诺理论的背景比较出发,对被害人承诺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7.
容错是新时代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重要举措。“善意违法”是以违法手段实现正当目的的履职行为,实践中主要容“善意违法”之错,但这并不符合制度设计的初衷,因此,只有当行为人受限于客观条件,不能以合法手段实现正当目的时,才有容错的可能。进一步判断“善意违法”能否容错,不可通过对正当性的揭示来补足行为的合法性评价,可以引入刑法“违法性”与“有责性”分离的二阶层思路,在承认违法的基础上,识别行为人的期待可能性。对不具有期待可能性的“善意违法”行为予以容错,便是责任判断的当然结果。不过,若“善意违法”不具有违法的必要性,或违法手段超出必要限度,或由行为人先前行为引起合法不能的客观冲突,则不能纳入容错范围。  相似文献   

8.
刑事简易程序作为刑事普通程序的一种简化形式,在日益追求公正和效率的今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本文通过对世界各国简易程序的立法实践进行考察、分析,指出了我国有关简易程序立法的若干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9.
回避制度是刑事诉讼制度的重要部分,本文通过对中外刑事回避制度的渊源、提起回避的方式以及回避适用的对象等几个问题进行比较,对别的国家和地区回避制度有益部分加以借鉴。  相似文献   

10.
刑事被追诉人知情权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现代刑事诉讼理念的要求,在诉讼构造的设计方面,追求由控辩审三方组成的三角结构,努力追求控辩双方的平等对抗,体现着程序正义的要求.我国现行的刑事诉讼法关于被追诉人知情权的规定距国际标准和通行做法尚存不足,需要强化和改进,并在作为基本法的刑事诉讼法所确立的防御权利体系中占据一席之地,在法律上确保该项权利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刑事诉讼程序违法的内涵及其存在的原因和解决该问题的对策,强调了重视刑事诉讼程序违法问题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诉讼法的发展和完善,当代法学界对于诉讼中程序与实体的关注逐渐升温。传统诉讼观念"重实体轻程序"开始受到批判。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更进一步的在立法层面保障诉讼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对以非法证据排除规定为代表的一系列保障刑事诉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的规定进行修订和完善。为进一步明确非法证据排除规定的内涵及外延,准确而全面地对我国刑事诉讼法及司法解释中非法证据的规定进行分析就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2012年我国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正式以立法的形式确立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并没有简单地移植或者复制“两个证据规定”,而是综合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研究成果,实现了规则上的新突破。文章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范围、效力、责任等方面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进行解读与阐发。  相似文献   

14.
非法拘禁导致被害人自杀身亡,行为人是否成立"非法拘禁致人死亡"的结果加重犯,理论上存在肯定说、否定说、折中说等观点,上述观点均存在瑕疵,导致司法实践中行为人承担的刑事责任相差甚大。对于此种情况,应当引入"不作为"的理论,因为非法拘禁行为使得被害人处于相对封闭的环境中,行为人对被害人的生命安全负有保护义务,有义务阻止被害人自杀事件的发生,能履行而未履行这种保护义务的,视其主观罪过不同分别成立故意杀人罪或者过失致人死亡罪,与非法拘禁罪(基本犯)数罪并罚。  相似文献   

15.
论我国刑事非法言词证据排除规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我国刑事非法言词证据排除的概况,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从中国传统法律思想文化、体制、政治、经济等方面分析了形成当今现状的原因,论述了完善我国刑事非法言词证据排除规则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了我国刑事非法言词证据排除规则的立法构想。  相似文献   

16.
我国刑法理论界普遍承认自救行为具有正当性,但对自救行为的正当性依据问题颇有争议。笔者认为"社会相当性说"结合了其他学说的优点,主张对自救行为的各个特征如目的、手段、法益侵害等综合判断,具有合理性,可以作为自救行为的正当性依据。尽管如此,由于我国刑法没有明确规定自救行为是排除犯罪的正当行为,司法机关也质疑自救行为的合法性。因此,这就要求尽快对自救行为立法,赋予自救行为合法地位。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非法证据是能够证明案件事实但又具有程序违法性的证据入手,提出了司法中对刑事非法证据的排除上面临多重价值冲突。制定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必须在综合政治民主、经济水平、犯罪状况、法律传统、刑事政策及价值取向和公民权利意识等多种因素的基础上,才能作出符合国家及社会需要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作为青年中的特殊群体,他们的行为表现不仅事关个人成长,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的未来.探讨大学生违法犯罪的成因,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一个严峻课题.  相似文献   

19.
论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建立和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法证据,是指法律授权的侦查、检察、审判人员违反《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制度和程序所取得的刑事证据。非法证据的存在,不利于诉讼民主和司法公正的实现,因此,排除非法证据已成为各国刑事诉讼的通行法则。建立和完善我国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由于犯罪社会历史性和它本身存在的部分科学因素致使人们在研究犯罪问题时,特别是在研究犯罪生物学与伦理关系产生矛盾时常常陷入困境。文章阐述了这种矛盾产生的根源,分析了研究此种矛盾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