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把"金"的政权放到中国古代历史长河中,可以通过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典型史实,去探究少数民族政权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对"小中国"到"大中国"转变的推动作用。金朝官制改革适应了汉地统治,进一步加强了国家职能,推动了社会的发展。统治阶级推行的封建化顺应了历史潮流,极大地恢复了生产力。金朝把儒家思想确立为统治思想,把尊孔崇儒作为基本国策,并且有效地把儒家思想渗透到社会底端,实现了汉族与女真族之间文化认同。金世宗继续了前代的改革,励精图治,开创了金代治世的局面。学习这块内容,需在关注中国文明纵向发展时序的"经"的同时也关注横向差异性发展空间上的"纬"。  相似文献   

2.
金世宗即位辽阳之前,在"潜邸"幕府网罗了一批能为之所用的人才。初期以宗室人才为主,并注重培养女真族与汉族的杰出人才;后期则以投奔的军事将领为主。这些人才不但为他即位并顺利回师中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他即位之后的政权稳定与平定叛乱发挥了重要作用。金世宗"潜邸"幕府在世宗、章宗二朝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金世宗即位辽阳之前,在"潜邸"幕府网罗了一批能为之所用的人才。初期以宗室人才为主,并注重培养女真族与汉族的杰出人才;后期则以投奔的军事将领为主。这些人才不但为他即位并顺利回师中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他即位之后的政权稳定与平定叛乱发挥了重要作用。金世宗"潜邸"幕府在世宗、章宗二朝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五代后周国世宗柴荣以天下一统思想为指导,制定和实施卓越的国家治理方略。通过改革,经济迅速恢复,国家正常运转。旋即开始发动具有统一意义的南征北伐,其中最具历史意义的是征讨南唐的淮南之战。周唐两军鏖战南唐滁州、寿州、扬州三大防御枢纽,历时两年半终获全胜,将周唐国界从淮河南移至长江。柴荣经四年多征伐,战绩显著:西取秦凤四州,南取南唐江淮十四州,北取契丹三州三关。柴荣不幸英年赍志以没,但是柴荣“统”的思想成为北宋结束割据开创统一局面的战略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5.
林平源 《中文自修》2009,(10):22-24
公元383年,已经基本完成北方统一的前秦挥师南下,和盘踞在南方的东晋展开场战略决战,这是北方的雄健之风和南方的雍容之气的世纪对决,也决定着五胡十六国时期中国的命运。  相似文献   

6.
以“拳头之战”为代表的仪式暴力,一方面有效消除了被统治阶级的内部冲突,另一方面成功建构了他们的阶级身份认同以及对社会现有秩序的认同,具有“安全阀”“排气阀”的功能,由此成为威尼斯共和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7.
郑向峰 《文教资料》2010,(5):132-134
爱国主义是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永恒的主题。在和平时期,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面临国际政治、经济、文化和价值观等各个领域的严峻挑战.呈现出许多崭新的特点。在这种背景下,教育工作者要准确把握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培养学生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  相似文献   

8.
姓氏文化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在邈远而悠久的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中国的姓氏文化曾以源远流长的历史和形式多样的构成在人们的生活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仅就阏与之战与马(服)姓的产生及演变等问题进行阐述,以达到抛砖引玉之目的。  相似文献   

9.
姓氏文化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在邈远而悠久的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中国的姓氏文化曾以源远流长的历史和形式多样的构成在人们的生活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仅就阏与之战与马(服)姓的产生及演变等问题进行阐述,以达到抛砖引玉之目的.  相似文献   

10.
齐鲁“长勺之战”是鲁庄公指挥的著名战役之一,但从后人的评价看,鲁国的胜利不仅没给鲁庄公赢得声誉,反而使其成了“肉食者鄙”的代言人。这实于历史不符。本文通过对长勺之战和鲁庄公“文治武略“的分析,企图还鲁庄公以公道,并希望能作为对鲁庄公评价的新起点。  相似文献   

11.
2008年北京奥运上的中美女排“和平之战”备受世人关注,引发了“爱国”大讨论,特别是在青年群体中辩论尤其激烈。本文试从全球化背景对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构成的影响入手,分析全球化时代爱国主义教育面对的主要问题及当前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中存在的主要缺陷,提出完善与改进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小康"社会以"天下为家"为特质,迥异于大同理想社会的"天下为公"。刘宋的"元嘉之治"和南齐的"永明之世",堪称"小康"社会的典型。"小康"是"盛世"之间漫长的分裂与混乱岁月中短暂的稳定期。中国古代"小康"社会的周期性再现,和中国古代王朝周期律相伴始终,可看作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一个定律。  相似文献   

13.
崇尚智慧与谋略是《三国演义》一以贯之的思想。特别是在描写大大小小的战争中,自始至终贯穿着"上兵伐谋"的思想。作者描写战争时,重点没有放在战争场面的描写上,而是放在战争双方的谋略使用上。由高希希执导的电视剧《三国演义》遵守原著这一思想,特别是在夷陵之战中,利用影视手法对原著"谋略"主题进行了创新性地阐释与重塑。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制度建设的鲜明特色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兼顾制度活力与耦合的双重逻辑。制度活力是制度的生命力和成长发展能力,是制度建构的必然价值追求;制度耦合是多项制度或制度内各要素相互匹配、协同整合,是制度体系协同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之治”制度密码的鲜明特色,是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现代化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班级管理中提出“法治”和“人治”两个概念。人治就是老师依靠个人的威性来管理班级,在班内一言九鼎,唯我独尊。所谓“法治”.就是班级管理的制度化,靠制度(即班规)来管理班级。实行“法治”管理,能锻炼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解放老师.最终达到班级管理的学生自治。  相似文献   

16.
清代画家郑板桥一生善画兰、竹、石,尤精墨竹。在创作方法上,他总结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三阶段论的创作观念。“眼中之竹”是观察客观事物所留下的印象,是素材积累、艺术创作的准备阶段。从“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属于艺术构思阶段。“手中之竹”则是艺术创作的最后阶段,是艺术家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媒介,运用艺术技巧与艺术手法将“胸中之竹”生动地表现出来,从而最终完成主观和客观统一的艺术形象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1926年9月至11月,蒋介石领导的北伐军与孙传芳势力之间发生了争夺江西的战争。对于此次战争,《大公报》从"孙蒋"对比、"终须一战"、"孙蒋"之战、战中之"和"、"蒋介石生死如何"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非常充分的报道与分析,不仅展现了该报的基本立场与态度,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媒体乃至社会舆论在相关问题上的关注焦点与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8.
本文联系李煜前后期词创作经历,简论其从“伶工之词”转化为“士大夫之词”的过程,并进一步宏观而粗线条地论证这一过程,形象地展示晚唐五代文人词的发展轨迹,同时也形象地标示出宋词的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19.
在艺术教育上,丰子恺以艺术普及作为“入门之道”,以“纯正之学”作为艺术教育的核心,二者共同引导大众走向审美的人生,首先迭致“器”的层面的生活美化即生活艺术化,进而实现“道”的层面的精神提升即人生艺术化。  相似文献   

20.
出自对"圣王之治"的不懈追求,儒家致力于"大教育"的制度建构,注意到教育的道德价值及其对宗法等级社会的契合度,但这一制度在长期运行过程中不免出现某些偏弊,需要因时变革。从文化上反思儒家"大教育"制度建构的利弊得失,对于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教育发展与社会变革的复杂互动关系不无启迪之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