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赵余霞 《班主任》2013,(6):56-56
那天,朱老师借我们班上试教课,我坐在教室后面旁听。 一个学生读完课文后,朱老师问:“他读得怎么样?” “不好!”“他读错了一个字。…‘他的语速太快了,没注意停顿。”……被点评的学生顿时眉头紧皱,神色黯然。  相似文献   

2.
预习是学习不可忽视的环节,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是改革课堂结构,改进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但不少学生不知道怎样预习。那么,怎样指导学生预习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3.
4.
吴忠豪先生提出:"教语文,是指以课文为‘例子’,指导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和语文方法。"我们的教材是以一篇篇课文呈现的,如何从一篇篇课文的范例中引导学生品悟文本的表达形式,从而为他们的阅读、习作积累更多的经验与方法,沉淀更多的思想与意识,是我们语文教师更该关注和担当的。  相似文献   

5.
语文特级教师郭学萍执教的《灰椋鸟》气势恢宏,大开大阖,密处不透,疏处可走马,让人叹服,尤其是将"想像"贯穿始终,更是让我受益良多。一、想像一个词语在第四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中同学  相似文献   

6.
例1:上《四季》一课,学生读完课文后,老师问:“你们最喜欢哪个季节?”一个小男孩站起来说:“老师,我喜欢夏天,因为夏天我可以到河里去游泳。”老师听了以后满意地说:“你真聪明,还会游泳呢!”这个小男孩的聪明之处到底在哪儿?会游泳可能就是聪明吧。  相似文献   

7.
大家都知道这句话:“书渎百遍,其意自见”。可是我们有些语文老师并没有完全在课堂上落实这句话。有的老师怕失去课堂霸主地位仍然搞一言堂。不给学生留下一点儿读课文的时间。有的也只是让学生默读一遍后。就开始理解课文的重点、难点。即使低年级的重点篇章也是这样,使学生一下子感到语文课的难度增加了许多,甚至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相似文献   

8.
当学生问老师怎样学好语文时,很多老师都会告诉他:多读书!问者回过头去吭哧吭哧读,半年一年下来却觉得并无多大长进,学生迷惑了,老师也迷惑了。  相似文献   

9.
歌德说:“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听了著名教师王老师教学《一夜的工作》(九义教材第十一册)后,着实令人感动。学生之所以把课文读得入情入境,感人肺腑,是因为王老师会让学生用“两只眼睛”读课文,用“一只眼睛”阅读文本,  相似文献   

10.
朱华贤 《天津教育》2006,(10):55-55
在分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的后半部分时,教师先让学生朗读周恩来回答魏校长的那一句话: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要求读出铿锵有力的语气,一遍又一遍,当读得颇有一些激情时,教师问学生:“周总理这时几岁?”。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的后半部分时,老师先要学生朗读周恩来回答魏校长的那一句话: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要求读出铿锵有力的语气,一遍又一遍,当读得颇有一些激情时,老师问大家:“周恩来这时几岁?”同学们齐声回答:“十二三岁。”老师接过话儿:“是啊,他这个时候还只有十二三岁哪!同学们,你们现在几岁?”几乎又是齐声回答:“十二岁。”有几个说“十三岁”。老师睁大眼睛,逼视着大家:“你们的年纪和当年的周恩来差不多,你们有他这样伟大的志气吗?”学生们不假思索:“没有。”“是的,我们谁也没有他这样的伟大志气!可是,周恩来…  相似文献   

12.
王东升 《教育文汇》2006,(12):34-34,36
学生时代许多老师讲的课我都忘却了,唯独陈老师的读书声和读书的神态我至今还记忆犹新。他读书,时而像是演讲,句句铿锵;时而像是倾诉,娓娓动听。那声调,时而低沉,时而高亢,时而舒缓,时而急促。受他的影响,我不但对那些课文理解得透彻,记忆得深刻,而且,我  相似文献   

13.
石英 《湖北教育》2005,(4):42-43
新课程倡导尊重学生,把学生视为一个个具有发展潜力的生命存在,关注他们的生命的发展。其实,不止课文,我们教师本身作为一种重要的、丰富的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影响也是深远的。在课堂上,老师的语言、目光、微笑、举手投足,无不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课堂上经常听到教师富有激励性的语言,经常遇到教师会心的目光,经常见到教师和谒的微笑,经常看到教师得体的动作手势,教师对学生亲切的关怀就蕴涵在里面,它与整个教学过程是融为~体的。  相似文献   

14.
一位网友在网上发帖子说:我是小学语文老师,对学生我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对他们"紧"了,平时上课根本没有几个人回答问题,对他们"松"了,他们就骑到我头上来了.郁闷啊……  相似文献   

15.
"老师,您给我们读读吧!"这是学生们常常恳求老师的一句话,每学一篇课文,学生们总是盼望老师范读给他们听,然后会津津有味地模仿老师的神情、语调、情感等朗读起来,范读就像石激碧水一样激起了学生们的读书热情,也使他们对语文学习兴趣盎然。  相似文献   

16.
班级读书会,已不是一个新名词了。随着新课改“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的理念在课堂上的实施,越来越多的老师执教起了班级读书会。但是有更多的老师像本人一样.明知道班级读书会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方面有很多优势,但觉得难度很大,没有勇气亲自尝试一下。有这样心理的老师其实也不用怕,也许我们能从蒋军晶老师执教的这节班级读书会《毛毛》一课中。得到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7.
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九次培训会上,高林生老师请两位网友对现场展示的6节阅读课时间和课堂提问的情况进行了统计,结果如下:平均每堂课的读书时间为9分50秒,其中,最长的是14分35秒,最短的是6分钟;每堂课由教师提出的问题平均24.5个,最多的提了45个。这段材料,给我的直观感觉是:课堂上学生读书的时间不但不够,而且少得可怜;  相似文献   

18.
晓涛预习了九册课文《高粱情》,觉得有些特别,于是打电话向语文老师咨询。下面是他们的通话记录——  相似文献   

19.
多少年来,言教学一直陷在两个模式里。一个是“八字经”教学模式。“八字经”即“字字落实,句句清楚”,这八个字被一些语老师奉为圭桌。因为长期以来言考试主要限于考字义、词义和翻译,所以老师为了应付考试,在课堂上把一个字一个字、一个词一个词嚼烂了喂给学生,其结果必然是肢解了课。学生面对的已不再是饱含思想情感的“”了,  相似文献   

20.
时下的老师、学生阅读的机会比以前便捷多了。从前,老师总是谆谆劝告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并且列举了众多神圣的理由,以激励、鞭策、督促学生重视和利用读书这个汲取营养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