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从刻板印象视角了解图书馆员群体如何看待自己,文章通过大样本问卷调查和SPSS统计发现,图书馆员认为自己是称职的图书保管员;图书馆工作虽然女性居多且被认为是女性职业,但女性职业特征并不充分;群体内对于图书馆员工作的社会地位呈现两极看法;图书馆员自我刻板印象表现出极度的偏爱自我和贬低工作。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选择三家门户网站的女性频道:搜狐女人频道、新浪女性和腾讯女人频道,通过控制实验法,探讨它们在塑造女性形象与女性角色定位方面表现出的倾向,研究其精美包装下的性别固定成见是否存在,传统物理空间中的性别刻板印象威胁有何变化。  相似文献   

3.
相关研究表明,媒体经常将女性边缘化,女性在媒体上被展现为形象刻板的符号,充当着"被看"的客体。我国的大众传媒仍以男性话语权为中心,虽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女权运动的开展,媒体中女性形象也越来越多样化,女性形象从以往的以家庭为主转为独立的职业形象。但是,即便是这样,媒体塑造的女性形象与女性现实生活中的形象仍有很大差别。本文探讨了媒体是怎样对女性形象进行刻板化塑造的,并探究了其中的原因以及促进媒介多元呈现女性形象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4.
张涵 《今传媒》2016,(1):72-74
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女性意识到在社会性别的束缚下自身社会地位的不平等.本文以女性主义的理论为基础,从传播学的维度出发对当今社会媒介对女性形象的误读进行批判,剖析了新环境中女性媒介形象传播的困境,包括媒体结构:父权话语环境中女性话语权的缺失、传播内容:媒介中女性形象的刻板印象、受众:集体无意识.针对上述问题进而从大众媒介导向的转变、女性自我社会地位的谋求、新媒体与另类媒介的利用等三个方面探讨了在新环境下提升女性社会地位的方式.  相似文献   

5.
江澄 《东南传播》2013,(7):81-83
随着网民数量的激增和微博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使用微博来行使自己的"说话权",但"说话权"是否等于"话语权"?女性如何利用微博表达自己的话语权,及其现状如何?这些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新焦点。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来研究微博中女性话语权表达的现状,揭示在微博中女性话语权仍然缺失的现状,并对未来女性利用微博表达话语权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6.
谍战题材电视剧中的女眭形象解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以十部谍战题材电视剧中女性形象作为研究案例,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通过涵化理论、刻板印象重点分析当前谍战片中女性形象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探索女性在该题材剧中的刻板印象对受众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当今图书馆员刻板印象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职业刻板印象的分析视角对公众心目中的图书馆员形象进行分析,通过大样本问卷调查和SPSS统计发现:图书馆员让人感到亲近、不疏离;图书馆员事物管理能力和信息素养突出,人际沟通和创新能力略逊;图书馆职业具有明显的女性特征;公众非常愿意与图书馆员交往;图书馆员的图书管理员形象深入人心。但图书馆员总体形象与新时期服务型馆员期许仍有很大差距。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社会性别、传播学、广告学为理论基础,从商业广告的表现入手,对样本进行内容分析,通过对广告中女性出现的比率、场合、广告代言的商品品类、女性身体暴露尺度等几个方面的数据分析媒介中女性刻板印象,并在此基础上从传者的角度分析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最后本文以一项小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媒体潜移默化下形成的男权社会业已内化为女性的"集体无意识",甚至成为男权统治的护旗手。  相似文献   

9.
女性主义视域中的大众传媒批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众传媒在社会性别角色观念和女性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试图从女性主义视角时大众传媒领域的性别偏见和歧视加以揭示和批评,主要就大众传媒对传统男性统治的"权力"关系体系的再现,以及大众传媒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和对女性价值的物化进行分析,笔者以为应当减少大众传媒对传统性别歧视的建构与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新闻传媒对推动中国女性的发展与进步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目前新闻媒介仍是一个以男性为中心的世界。女性在主流媒介上得不到充分报道,女性的角色和身份也不尽合理和平衡。本文针对中国新闻传媒女性报道存在的三种失误现象,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女性图书馆员的媒介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青丽 《新闻传播》2010,(2):28-28,30
本文选取电影作品和中国家庭伦理电视剧中的女性图书馆员作为研究对象,提出了改写女性图书馆员刻板印象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女性并不是天生就是现在人们意念中的那种形象,而是包括大众媒介在内的社会文化环境把她们构建成如今这个样子的。正如西蒙那.德.波伏娃在《第二性》里所说:"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变成的。"  相似文献   

13.
女性并不是天生就是现在人们意念中的那种形象,而是包括大众媒介在内的社会文化环境把她们构建成如今这个样子的。正如西蒙那.德.波伏娃在《第二性》里所说:“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变成的。“  相似文献   

14.
女性并不是天生就是现在人们意念中的那种形象,而是包括大众媒介在内的社会文化环境把她们构建成如今这个样子的。正如西蒙那.德.波伏娃在《第二性》里所说:“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变成的。“  相似文献   

15.
媒介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女性角色规范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疆日报》对新疆妇女的情况报道很多,对研究少数民族地区党报再现女性形象的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通过对2012年《新疆日报》图片中女性形象进行内容分析,试图探讨《新疆日报》是否存在塑造女性形象类型化的问题,并分析其表现方式和原因。  相似文献   

16.
梁璐 《新闻世界》2010,(7):173-174
在电视剧题材日益丰富,剧中角色职业日益多元化的今天,有越来越多的国产电视剧将剧中女性角色设定为新闻工作者,她们的事业、情感等方面都通过电视剧这一媒介得以再现。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力图探究现实生活中女性新闻工作者的生存现状,以及电视剧将她们作为艺术表现对象时有可能带来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17.
电视广告中女性刻板印象解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电视广告在传播商业信息的同时,掩映着一个时代的文化。因而从对电视广告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女性身上,可以一定程度的窥探电视媒体的性别意识和性别立场,解读女性作为独特社会文化群体是如何传达时代的声音的。 当前,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电视广告中已经出现独立、自信、美丽的现代职业女性形象。但由于受到性别心理差异和社会传统心理的影响,女性形象的“物化”倾向和“性别歧视”倾向仍然严重存在,强烈的性别角色差异形成了电视广告中的女性刻板印象。 本文从传播学、社会性别学以及女性意识形态等相关理论支撑下的广告女性形象分析入手,试图解析当前电视广告中女性刻板印象形成的类别、原因以及对社会价值观产生的影响;并对电视广告中女性形象的未来变化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18.
黄红蓝 《新闻世界》2014,(11):174-175
新闻报道与人类对美的追求密不可分,但媒体在传播信息时,可能会有意无意地反映出一定的审美偏差。本文主要从社会新闻报道出发,认为在女性报道中更易出现此种偏差。在女性报道中,媒体大多聚焦于女性的性别特征或者女性的刻板印象,而并非新闻所需传达的信息本身。  相似文献   

19.
犯罪女性作为社会中一个特殊的群体,在新闻报道中呈现的形象被高度类型化,媒体倾向于将其塑造成"受难者"、"牺牲者"以及"不良行为者"等形象,从而制造出关于该类群体的刻板印象。而在报道的语词使用方面,则力图突出犯罪女性"柔弱"的特质,并将其违反传统角色的行为进一步夸大渲染,凸显出其与理想女性角色的距离感,通过污名化、色情化和贬损化的描写,对女性的社会角色进行框定,体现出了媒体报道鲜明的性别偏向和性别意识。  相似文献   

20.
"去年母亲节刚过,汶川大地震撕开一道深深的伤口,教以万计的母亲,失去了她们的孩子;数以万计的孩子,失去了他们的母亲.又一个母亲节悄然而至.为那些失去孩子的母亲,为那些失去母亲的孩子,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我们能够做些什么?"为帮助灾区母亲圆梦,<楚天都市报>推出"心系汶川·母亲节特别行动",重回震区,寻访那些在灾难后仍乐观生活下来的坚强女性.本文以该报"心系汶川·母亲节特别行动"系列报道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汶川地震周年祭报道中的女性形象,力图颠覆和修正传统的"女性刻板印象",展现新时代女性特质,还士性一个真实的形象与风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