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网民对网络购物接受度的提高,第三方支付工具的飞速发展,我国网上购物市场的发展速度近年来明显加快,数千家购物网站的应运而生,网络公关及突发网络事件的应对对于网络商家而言越来越重要。Benoit的形象修复理论是危机传播领域的重要理论之一,本文拟通过"淘宝商城事件"案例,用形象修复理论和危机公关相关原理分析此次危机传播处理策略,以期对类似的网络危机事件给出有意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企业频频发生各类危机事件,无论是产品质量问题引发的危机、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引发的危机、还是媒体失实报道引发的危机都在不同程度上对企业形象造成不良影响.班尼特(Benoit)提出的形象修复理论在危机传播领域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将对该理论进行一番梳理,然后借助日前发生的“双汇瘦肉精”事件,通过分析双汇集团在这次危机传播中的表现,进而探讨形象修复理论在企业危机传播中的应用,在文章最后还将对中国食品行业危机频发的原因及应对策略进行探讨与总结.  相似文献   

3.
李佳敏 《今传媒》2020,28(1):48-53
网络与新媒体的发展,提升了社会的“媒介化”程度,危机传播对政府媒介形象具有现实的影响。本文以陕西奥凯电缆事件为例,运用案例和理论分析的方法,从形象修复的角度剖析西安市政府和奥凯公司在危机传播中的应对策略,探讨人为危机事件发生时,政府应采取何种媒介策略化解危机并进行形象修复。依据研究结果,为政府面对危机传播、修复媒介形象提出了四点相关建议,以期维护政府的公信力,强化媒介执政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4.
危机传播管理经由上世纪80年代的强生"泰诺"药物中毒事件进入大众视野,并在消费者日益增强的维权意识下成为一个被企业和学界重视的学科。中国人民大学的胡百精教授提出,危机传播管理应从事实和价值两个方面入手。新媒体崛起之后,企业公关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为企业开辟了更快速高效的公关渠道。本文以班尼特形象修复策略,来指导和评估危机公关中的告知路径,具体分析了"海底捞"门店卫生事件危机发生、发展、公关、信道、结果整个过程,阐述了新媒体时代的危机传播管理。  相似文献   

5.
肖凝  刘洁 《新闻传播》2018,(15):102-103
危机传播管理经由上世纪80年代的强生"泰诺"药物中毒事件进入大众视野,并在消费者日益增强的维权意识下成为一个被企业和学界重视的学科。中国人民大学的胡百精教授提出,危机传播管理应从事实和价值两个方面入手。新媒体崛起之后,企业公关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为企业开辟了更快速高效的公关渠道。本文以班尼特形象修复策略,来指导和评估危机公关中的告知路径,具体分析了"海底捞"门店卫生事件危机发生、发展、公关、信道、结果整个过程,阐述了新媒体时代的危机传播管理。  相似文献   

6.
如何在公共危机事件中进行恰当的政府形象管理.在当下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公共危机事件中政府形象的话语考察出发.探讨政府与媒体、公众的对话误区,分析公共危机事件中政府形象的传播原则,进而提出政府形象塑型传播和矫型传播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现代社会,形象代言对于企业和消费者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形象代言是把双刃剑,产品缺陷导致的危机事件不仅使当事企业深陷舆论的漩涡之中,也使形象代言人备受指责。网络时代,形象代言遭遇危机事件时还不得不面对公众的逆向口碑传播。这就要求形象代言人既要做到对公众负责,又要做到对自己的形象负责。  相似文献   

8.
对于危机传播.国内外学者众说纷纭,但综合来看.“所谓公共危机事件传播(简称‘危机传播’),是指针对公共危机事件,运用大众传媒及相应手段,对社会进行有效控制的信息传播活动。其目的在于,通过及时、有效的信息传播对公共危机事件进行干预和影响,使其向好的方向转化。”不管是危机前的信息预警,还是危机爆发后的新闻发布和公众沟通.抑或是危机后期的形象修复等,无一不需要调动一切信息传播手段来进行处理。因此,英国学者迈克尔·里杰斯特一针见血地指出,“只有进行有效的传播管理,才能进行有效的危机管理”。这是对危机传播本质特征的精准把握。  相似文献   

9.
组织传播可以大体分为组织内传播和组织外传播。组织成员在组织内的角色认知,是组织传播得以正常运转的前提。组织的正常运行仰仗于组织内部信息的有序传播,组织文化则组织内部传播"人格"表现,也是组织对外展示的重要内容。组织外传播关注的主要内容,包括组织间传播、组织形象传播、组织危机传播。组织形象对组织的意义,主要诉诸于人们的心理。积极开展危机传播,在挽回、修复组织声誉的同时,有时甚至会使组织"因祸得福"。  相似文献   

10.
杜嘉班纳事件折射出了其企业危机公关的诸多问题:企业价值观的混乱、传播路径选择的无序和危机公关策略的不当,以及由此导致的危机公关传播效果欠佳及品牌信任修复失败。本文拟从杜嘉班纳案例切入,以网络民族志参与式观察及焦点小组访谈等质化研究方法,从社会学、传播学、市场营销学及心理学等学科角度探讨公众视角下影响企业危机公关传播效果的各个要素,以期为企业危机公关过程中的策略使用提供可行性建议。本文创新性主要在于以公众为核心,从公众视角进行探究,因为所有企业危机公关传播归根结底都是与公众的"对话"。  相似文献   

11.
危机事件经媒介可以广泛传播,同时也会使危机事件更具杀伤力.政府危机公关涉及公众利益,目的是为政府树立正面形象,获得良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本文从"躲猫猫"事件入手,剖析在媒介传播危机事件处理中对于政府危机公关效益的影响,同时得到政府危机公关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2.
对一个企业来说,发生危机时如何做好公关活动是至关重要的一点。如今在这个全媒体时代,手机这种商品的任何一点缺陷都会在消费者间和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本文主要针对三星Note7手机"爆炸门"事件,用传播学理论对事件发生后各方的舆论传播态势和三星公司的危机公关行为进行分析,为传播学理论研究提供实例参考,同时为企业公关活动和消费者决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风险社会下媒介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危机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本文以三星Note 7爆炸门事件为例,采用"情景式危机传播"理论分析此次危机,进而揭示三星在此次危机中出现的重大危机传播策略问题,并从四个阶段渐进式的提出企业应当做到的危机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4.
危机是指"危及个体或组织利益、形象、生存的突发性或灾难性的事故与事件."[1]因此,处理和化解危机事件历来是组织形象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所谓政府的"媒介形象"则是指"政府通过大众传媒所展示和传播的形象.它是由政府的现实形象转化而来的.政府的现实形象是其媒介形象展现的基础和依据.所以,政府的媒介形象展现首先与它自身的现实形象有关,同时也与大众传媒的报道方式、传播方式有关,与社会公众的接受与认同有关."[2]从这个意义上说,政府的现实形象是其媒介形象展现的基础和依据.但对社会公众而言,很多时候,政府的"媒介形象"就等同于其"现实形象".  相似文献   

15.
在高度商业化的娱乐界,危机公关在明星丑闻处理中具有关键作用。从情境式危机传播视角看,2014年"文章婚内出轨"这一事件中,文章在挽回个人形象上虽采用了"重塑型"、"淡化型"等策略,取得了一定效果,但负面影响是主要的。同时,由于微博传播的特点,也发现SCCT理论提出的策略存在"部分失灵"或"不再适用"的情况。  相似文献   

16.
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认知和评价.突发性危机事件的出现,特别是对危机事件中的传播得当于否,往往影响着"外界对这个国家安全性与可靠度的认知,都会影响人们对这个国家居住、旅游、投资环境的评价".  相似文献   

17.
《新闻界》2014,(11):45-53
传播效果是衡量媒介效能的指标之一。在突发危机事件中,政府官方微博的危机传播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事件的发展态势,而构筑政务微博的话语权则成为政府危机传播的重要目标。本文以新浪政务微博"北京发布"在"7·21"暴雨中的危机传播为例,研究了政务微博的危机表达和传播效果,从政务微博管理主体、政务微博运营现状以及危机传播技巧三方面提出了政务微博的危机传播及话语重构策略。  相似文献   

18.
陈晨 《东南传播》2012,(5):22-23
面对危机频发的现代社会,我们有必要对危机公关策略进行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分析研究,以期对今后的危机公关策略实践有所指导性意义。本文使用内容分析法,在形象修复理论框架下对45篇有关危机公关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并结合情境危机传播理论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解释。经研究发现,使用"否认"策略、"规避责任"策略都会对公关效果造成不利影响,而使用"减少敌意"策略、"纠正行为"策略会有利于公关效果。是否采用"表达歉意"策略和是否采用复合策略都对公关效果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9.
国家领导人形象是政府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期"习近平排队买包子"相关传播活动是政府形象传播的一次全新尝试。基于此,从传播流的理论视角出发,以习近平排队买包子事件引发的信息传播活动为例,分析其信息流和影响流走向,探寻新媒体语境下政府形象传播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国家形象危机中的传播策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形象危机的出现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与危机事件相伴随的形象危机;一种是传播失当(当传不传和不正确地传播)造成的形象危机。无论哪一种情况出现,国家形象的受损都是不可避免的。为了减轻国家形象受损的程度,或者从根本上避免形象危机的出现,制定科学、有效的危机应对和传播策略是十分必要的。为此需要改变旧有的传播观念;树立危机传播意识;尊重国际传播规律;掌握有效传播的方法与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