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飞 《军事记者》2008,(1):18-18
我正在休假,突然被编辑部召回,指派做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嘉宾访谈视频直播。当天下午,我便和工程师一起直奔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踩点”。 走出演播室,做异地嘉宾访谈,对“中国军网”来说不是第一次了,但要做异地视频直播,难度不小。一是硬件条件限制,二是嘉宾时间有限。北京中心的“新闻官”把我们的“临时演播室”定在新闻中心。  相似文献   

2.
<正>上周答应了北京台的《新闻天天谈》栏目去做嘉宾,结果给忘的一干二净,12点的直播节目,11:40主持人打电话问我到哪了才想起来,赶过去也来不及了,连声道歉。那期节目是两个嘉宾聊手机APP的话题,我从行业角度,另一个嘉宾从法律角度,结果最后只剩下法律角度了。人家节目组高风尚,不跟我计较,接着又请我做节目,聊联想收购摩托罗拉的话题。约好后,没料到节目组临时有政  相似文献   

3.
正感谢各位朋友各位嘉宾,非常荣幸在美丽的珞珈山下和大家谈谈数字出版。今天可能是我这一年来最高兴的一天,各位嘉宾的演讲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特别是今天上午方卿教授和范德韦尔教授的演讲,他们谈到的一些内容实际上就是多看苦苦追求和投入了巨大资金四年要做的事情。今天我想用多看的实践为二位教授所讲的内容做一个注脚。我所讲的东西都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说到纸质书和电子书的关系,传统上很多人都认为电子书是一种介质的更替。实际上,这是一种不全面的说法。纸质书和电子书之间在移动互联的驱  相似文献   

4.
前不久,江苏教育电视台因录制竞猜节目《棒棒棒》时,对录制现场的恶言丑行不加制约,致使粗俗视频网上传播,被国家广电总局宣布停播。为什么正规的电视台录制节目现场会出现嘉宾与观众尖声对骂呢?作为嘉宾的干露露母亲说:"说白了吧,别人给我钱,我才发飙的,要不然我能那么去做吗?"一语道破"天机",说明当下有些电视节目为了追求收视率,真的是不择手段。  相似文献   

5.
电台,电台     
最近接了一单生意,每周的某个晚上12点到某电台做嘉宾,为睡不着觉的年轻人们解疑释惑。节目的名字很传统,叫《零点悄悄话》,片花介绍曾经担任嘉宾的要么是性学教授,要么是情感问题专家。好在我谈的话题比较平易近人,无非是教比我小十来岁的小伙子怎么追女孩的事情,这个我拿手,要是谈别的.估计脸得憋得像下不出来蛋的母鸡。  相似文献   

6.
在传统媒体理念中,办报纸的是报人,做电视的是电视人,泾渭分明。而我,一个办报工龄23年的报人,在电视圈涉足却有13年:在央视和浙江各家电视台,作为嘉宾参与新闻评论和淡话节日1000余期。  相似文献   

7.
嘉宾发言"我创意,我行动"是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的主题口号,但是今天的主题我认为应该是:我努力,我成功!  相似文献   

8.
我在编辑制作电视访谈节目的时候。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主持人的巧妙提问。而被访嘉宾精彩回答的时候,我都会兴奋得从编辑台前跳起来。做电视节目的人常说:做好的节目,先要能感动自己,才能感动观众。电视访谈节目中的提问技巧是做好访谈节目的重要一环。在电视访谈节目中,绝大多数信息起源于主持人的提问;  相似文献   

9.
在央视推出多当谈话节目之后,地方台纷纷效仿设立谈话节目,这社观众有了更多的选择。可是经过一段时间后,观众觉得每个节目都大同小异,不外乎是主持人对嘉宾的夸奖与钦佩,总是讲一些嘉宾愿意说而同时也是嘉宾觉得最了不起的事情,节目沿着嘉宾的思路走,而不是主持人来引导嘉宾去满足观众欲知的需求和交流的愿望,结果,观众看完以后会有一种“做秀”的感觉。  相似文献   

10.
由天津市广播电视局研究室主任编辑杨斌著的《把脉嘉宾──电视节目嘉宾现象透视》一书已由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这是杨斌继《电视幽默论》、《电视广告的潜信息》、《电视幽默论纲》后的第四部电视理论专著。该书就目前渐趋清晰和明朗的嘉宾现象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从嘉宾的起源、定位、选择、魅力、素质、特点、表现与表现力、组成形式到嘉宾现象的现状、各种类型节目中嘉宾的形态、构成等都进行了分析。作者的文风轻松幽默,别具一格,对媒介批评做了有益的尝试。《把脉嘉宾──电视节目嘉宾现象透视》一书出版  相似文献   

11.
大川 《今传媒》2006,(10):34
看到一条好新闻,如沐春日阳光,夏日清风。今年8月8日,《中国新闻出版报》头版有一条新闻,题为《2006年上海书展开幕式别开生面领导不讲话嘉宾作演讲》。读后,让人顿觉清新,为之一喜。亲临书展开幕式的,有国家有关部委和上海市委、市政府的多名领导,却没有一位作“重要讲话”,而是请与会的作家王蒙、全国劳模包超帆和“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之一的洪战辉三位嘉宾,每人作5分钟的主题演讲,演讲内容就是本届书展的主题“我爱读书,我爱生活”。演讲结束,市委一位领导才宣布:“2006年上海书展开幕”。三位嘉宾演讲得如何,笔者不做评论,只需看看…  相似文献   

12.
工作的味道     
从小就喜欢听广播,向往长大到电台工作,当梦想成真时,却发现很多事并不是我想象的那样。刚开始编资讯总过不了口播关,听主持人提意见时,心里酸酸的。第一次上节目做嘉宾,开头不会打招呼,  相似文献   

13.
正《如何把报纸做强做大》一书早在三四个月前即已出版。近日参加了"《如何把报纸做强做大》出版座谈会",我认真地聆听了众位与会嘉宾深思熟虑并饱含感情的发言,回想着当初看稿时内心的感动瞬间膨胀为一种冲动:一种想让业界更多人了解这本精练实用且引人深思的专业好书的冲动;一种想和大家分享这本书的编辑花絮与编辑感悟的冲  相似文献   

14.
一不留神,济南成了我去的最多的地方.山东电视台齐鲁频道有个栏目<开讲天下>,我经常去做节目.开始的时候有些例行公事,因为类似的节目<一虎一席谈>等,我都当过嘉宾.最近的几期节目选题,却让我有了一些研究的兴趣,并且认为可能对整个中国电视的健康发展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5.
时统宇 《视听界》2011,(4):114-114
《旗帜》是央视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而制作的10集大型文献纪录片。播出前夕,为了加大该片的宣传力度,央视3套的《文化正午》做了几期访谈,其中有关《旗帜》的航拍和史料的两期节目,我是嘉宾之一。就电视研究而言,这算是一次典型的用电视的手段研究电视。  相似文献   

16.
敬畏雷霆     
《新闻世界》2008,(3):57-57
电视上在做一个访谈节目,嘉宾是一位市长。当主持人开玩笑说他位高权重,可以呼风唤雨时,他神色凝重地说:“完全不是,我很有敬畏感。”是敬畏上司?或者敬畏法纪?他却答:“不是。遵纪守法是每个人必须恪守的准则,那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敬畏。敬畏,应该是在自己拥有极大选择权的时候,灵魂的甘心慑服和自觉听从。”  相似文献   

17.
2007年,为迎接北京第29届奥运会,中共北京市委、市政府向全市人民提出“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的号召后,我一直在思考:作为一个已经退休多年的档案人,自己究竟能为北京奥运会的召开做些什么?正在这时,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推出“评书奥运”节目。因为我在该台的“茶余饭后话北京”节目担任过一段时间的嘉宾,因而被主持人聘为该评拈文稿的执笔人之一。  相似文献   

18.
《如何把报纸做强做大》一书早在三四个月前即已出版.近日参加了"《如何把报纸做强做大》出版座谈会",我认真地聆听了众位与会嘉宾深思熟虑并饱含感情的发言,回想着当初看稿时内心的感动瞬间膨胀为一种冲动:一种想让业界更多人了解这本精练实用且引入深思的专业好书的冲动;一种想和大家分享这本书的编辑花絮与编辑感悟的冲动……  相似文献   

19.
马季 《网络传播》2010,(4):90-91
在电视上看过李开复先生做嘉宾的节目,话题是年轻人如何就业、创业,如何表达和展现自我,如何看待成功。李先生与电视节目主持人搭档,与一些大学生互动,模拟他们走向社会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我印象最深的是,由李先生担任CEO的谷歌公司允许员工按照自己的个性布置工作环境,里面布娃娃、长毛绒玩具应有尽有,有的工作台甚至像一个婚礼现场。  相似文献   

20.
在河南卫视的一档鉴宝类节目中,一位名叫安子熙的女嘉宾满心欢喜地端出"干爹"送给自己的翡翠挂件,结果却被当场鉴定为玻璃做的地摊货。正当节目视频被当作笑话疯传于网络时,该女嘉宾又通过微博澄清自己是"托儿",表示节目中所有的一切都是在演戏,都是节目组安排的……悬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