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冯志强 《精武》2006,(8):14-16
丹田混元气是先天之气,是包括太极拳在内的内家拳术之根本。如果不练好先天的丹田混元气,单凭后天之气和体力,是不可能真正练好太极拳的。太极混元内功是修炼太极内气、培养太极内劲、增强太极内功的功法,既是练好太极拳的入门基础功法,也是使  相似文献   

2.
沈明 《武当》2013,(7):24-24
“太极内功”是依据太极拳的拳理拳法,使内气运行产生技击与养生作用的功法,是以拳修道的入门功夫,也是各拳家秘不外传的核心技术之一。对于“内气”的特殊属性,人们“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在修炼太极拳内功时,缺少具体量化的标准,导致练功时的运动量和强度难以掌控,往往“差之毫厘,  相似文献   

3.
陈钰骅 《武当》2001,(5):24-24
能否严格遵循太极拳原理与法则锻炼,是练好太极拳的关键问题。修炼者应先熟悉太极拳的拳理功法,即王宗岳《太极拳论》中的“著熟”。只有太极拳的拳理功法熟悉了,才能在锻炼中慢慢悟到太极拳不同于其他拳种的“劲”。“著熟而渐悟懂劲”,“著熟”是修炼太极拳者正确与否的路标。太极拳经典拳论都是著者的拳艺达到极精境地时的心得结晶。拳理拳法理论著作的熟悉理解,是决定太极拳爱好者能否入门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论"健身气功·五禽戏"编创理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健身气功·五禽戏"新功法的理念.主要表现在编创的价值取向是以广大群众为本,着眼于广大群众"强身健体、养生康复"的锻炼目的;是对传统五禽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基础上,结合时代特色,给以新内容、新思想的补充和完善后编创而成;面对健身气功中猖獗的封建迷信,新功法编创是以科学的精神为指导,并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检验论证新功法的科学性;新功法编创是一个系统工程,改变了以往编创的旧模式,采取了由不同学科专家成立课题组,运用集体的智慧,弥补个体认识上的不足而编创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林泉宝  张顺林 《精武》2006,(5):42-42
赵堡李氏(李作智)太极拳的“两仪九功”,是太极内炼的核心功法,而其中的无极两仪功为之入门功。有了混沌初起的入门功,才能继续其它内炼功法。它不仅是太极拳内炼的基础,也是内丹修炼的筑基法。下面我们来介绍无极两仪功:预备姿势:两脚开立,稍比肩宽,脚尖微内扣,屈膝,开裆。不要挺裆,挺裆下气受阻。下腰溜臀,肛门提起,腹微收,腰脊舒正,含胸拔背。头正颈直,下颏微收,舌抵上腭。嘴微闭,牙齿轻叩,用鼻子呼吸,两眼平视。虚领  相似文献   

6.
复兴 《精武》2007,(2):I0001-I0001
桩功是太极拳运动中非常重要的功法之一,为历代拳家所重视,故有“入门须站三年桩,百练不如一站”之说。武林中每一门派都有结合本派拳术特点的桩功,通过练习来添补套路中的不足,增长功力,培养意志。传统的陈氏太极拳也不例外,它的桩功有动、静二种,真正做到动由静生、动静互根,静桩如无极桩、浑  相似文献   

7.
沈明 《武当》2013,(7):24
"太极内功"是依据太极拳的拳理拳法,使内气运行产生技击与养生作用的功法,是以拳修道的入门功夫,也是各拳家秘不外传的核心技术之一。对于"内气"的特殊属性,人们"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在修炼太极拳内功时,缺少具体量化的标准,导致练功时的运动量和强度难以掌控,往往"差之毫厘,谬以千里"。针对这种练功时"缺理少法"的情况,本着"大道至简,科学修炼"的原则,敝人斗胆在此浅谈修炼太极内功的三步要点,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8.
<正>传统太极文化与现代时尚的完美结合、古为今用,26式传统杨式太极拳术、剑术应运而生。26式传统杨式太极拳、剑套路突破了传统教学程式,焕发新的活力,以适应信息社会、快节奏生活的需求。26式传统杨式太极拳术、剑术套路,是以上世纪30年代杨澄甫宗师在北京所传108式传统杨式太极拳及68式传统杨式太极剑为蓝本,依据杨澄甫入门弟子崔毅士前辈所传套路由其嫡孙崔仲三先生编创,是传统杨式太极拳系列套路练习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李剑方 《武当》2008,(9):15-17
拳谚云,“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可见太极功法在整个太极拳修炼中的重要性。传统太极拳不是“太极操”,需注重内功的修炼和浑圆劲的增长。太极拳的拳势套路本身就是一种科学严谨的综合功法,所有的身法、手法和功法都包含在里面,所以说“功夫须向架里求”。但在太极拳的实际修炼过程中,各种功夫并非均衡发展,也很难均衡发展。为能弥补常规练习中的不足,强化修炼整体内功,前辈太极大师在实际教练中总结出许多特殊的太极功法,作为有效的辅助练法,收到了奇效。  相似文献   

10.
健身气功·易筋经新功法的编创及其成效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身气功·易筋经新功法的编创原则是:基本保留传统易筋经十二势精要,在广泛采集传统易筋经十二势的基础上进行创编。基本沿用十二势原始名称,古朴中体现新意;从健身气功、中医和相关学科知识的角度阐释创编功法的功理、功法、功效等等。此功法主要适应人群是中老年及不同层次、不同健康状况人群的需要。此外,对编创功法技术上应遵循的原则,功理、功法的成熟、发展与提高,研究结论及其防病、健身效果等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技击健身之术,其机理包容睿达,内容博大精深,集气功导引、技击招式、哲理思辩、道德修养于一体。太极拳的主要仿生特点,是从形神上模仿生物的形态,借以提高人体机能与健康状况。因此,太极拳功法招式的创编与仿生学有着直观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文章在太极拳功法基础上,将静功、动功、头部、尾部、腿部、声音六部分十二种功法与生物仿生进行有机的结合,把太极拳功法与仿生更有效地组合连接起来,解决当前太极拳功法在传统仿生学理论研究上散乱无序的状况,使其逐步成为系统性、整体性的框架理论体系,使太极拳这一传统的文化瑰宝具有新的生命力,进而形成系统性功法仿生理论,从而更好地促进人体本能的恢复,增强养生技击效果。  相似文献   

12.
《黄庭经》主要分为《黄庭内景经》与《黄庭外景经》,讲道家修炼养生之道,也是国人'气功'养生的功法基础。河南温县陈家沟人陈王廷创编了陈氏太极拳,以他发明的'缠丝劲'为统御,协调上、中、下周身关节,把《黄庭经》导引术主张的静态功法,变成了内静外动、动静结合的太极拳运动,使得《黄庭经》导引术等功法由静练变为动静相结合的练;由...  相似文献   

13.
太极拳教学的五先五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提高太极拳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笔者在教学的方法步骤上进行了钻研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先功法后套路在进行太极拳教学时 ,不少教师只注重套路教学 ,而忽视了太极功法的训练 ,结果造成学生在练习中出现步子不稳 ,身子不正 ,动作松软无力 ,或者僵硬死板 ,达不到太极拳健身的效果。我们知道太极拳是一种刚柔相济 ,内外兼修的内功拳法。因此在初步传授时 ,要先进行功法练习 ,而后进行套路练习。太极拳的基本功有太极桩功、开合桩功、升降桩功、虚实桩功等 ,通过各种桩功练习 ,可以提高太极拳专项素质 ,端正身体姿势 ,沉稳重心 ,为学生掌…  相似文献   

14.
邵义会 《精武》2006,(5):40-41
太极球功法是太极门练习内功、增加功力的一种辅助功法。由于师承关系不同,太极门各流派所传太极球功法多有不同,如有放球于石槽中的推揉研摸法,有球贴墙壁揉动法,也有运球于身手中的旋动法等。本门所介绍的太极球功法,是一代太极拳宗师陈照奎先生当年秘传给我的恩师马虹老师的陈氏太极拳系列辅助功法之一。本人跟随马虹老师多年,并得到恩师传授多种陈氏太极拳辅助功法秘诀。自恩师传我太极球功法后,本人坚持常年操练,并请人特制了一个14.5公斤重的大理石球,用于日常练功之用。平时结合练习太极拳套路,潜心研习太极球功法,拳球结合,相辅相成。经过多年实践,感到自身内气充盈,身腰力厚,下盘稳固,受益匪浅。下面介绍的太极球功练习法,就是本人在马虹老师亲授功法的基础上,并根据自己多年练功体悟加以整理的。现介绍给大家,供同道朋友参考。  相似文献   

15.
浅谈太极拳     
李迎 《精武》2010,(6):75-75
现代人大多认为太极拳像一种健身功法,觉得练太极拳的多数是一些年龄大的人,年轻人不太喜欢练,更有甚者觉得年轻人练太极拳是不可思议的事,这说明现代人对太极拳的认识还很不够。太极拳究竟是一种武术还是一种像气功一样的健身功法呢?其实太极拳简单地说是中国人根据易经的原理创生的一种拳法,它的缓慢是因为采用了道家思想的爱生、养生的宗旨,  相似文献   

16.
文章结合当前国内大力推广全民健身趋势,针对在四川民间广泛流传的峨眉十二庄传统健身功法,运用现代系统科学思维,以传统的中医整体生命观和现代整体医学模式为具体理论指导,遵从现代健身气功的编创原则,对峨眉十二桩的功法源流、功法特点等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研究,以为峨眉十二桩健身功法的发展提供较为完善的理论依据,为进一步创编峨眉十二桩为健身气功奠定前期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郑勤 《武当》2013,(7):11-13
太极拳六段选功法是太极拳最基础的内功之一,也是非常重要的。太极拳六段选功法采用定步习练之法,其主要特点是由各种立圈、平圈或斜圈,结合起、落、旋、转、虚、实、开、合等动作。主要的手法有掤、捋、挤、按等等,步型则以弓步、虚步和马步为主。习练时,如果健康状况较好,可以划大圈;而训练技击手法宜划小圈,且应变换各种圈  相似文献   

18.
宗锡元  宗婷 《精武》2010,(6):24-25
拍打靠是查拳名家李恩聚先生所传,是在传统功法的基础上加以改进的,其功法简单易学,功法合理,收益较好。是李氏查拳入门功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太极拳常识三讲”,是针对初学太极拳的同志讲的,这些内容也都是几年来初学太极拳的同志经常提出的问题。太极拳涉及的方面比较丰富多采,初学的同志比较难以掌握。三讲容内是分为三个部分讲述了太极拳的入门常识。第一讲“太极拳基本要领”,逐句解释了“贯顶拔背,涵胸调档,坐髋塌腰,收臀撑裆,沉肩坠肘,气宜鼓荡”。第二讲“太极拳运动中的手法、眼法、身法,步法”。第三讲“太极拳运动中的几个特点”,主要谈了太极拳运动中的平衡性,协调性及落点。以上三讲,仅作为太极拳入门常识,供初学太极拳的同志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采用了典型调查法、文献资料法、综合分析法等,从字门拳与太极拳的文化渊源、技击、拳理、功法等系列的差异性分析,探寻两者的特殊性与相似性。通过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字门拳动作更小巧紧凑,手法穿插走圆,整体练习快慢相间,招式上比太极拳更具变化性。在技击上,太极拳强调螺旋劲和挥鞭劲,字门拳强调吞、吐劲,字门拳偏向于勇猛进攻,以攻为守,动作短而毒。而太极拳偏向于以守为攻,虚实相生,防守中暗藏杀机。功法养生上太极拳更注重丹田为核心循经络而运行全身,达到周身上下合为一体。而字门拳也强调养气炼丹,调节周身血液循环,但在筋骨、经络的内在修炼上未及太极拳系统全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