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再谈数学开放型题的教育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叶政 《数学教育学报》2003,12(3):100-102
数学开放型题教学过程体现了多元考证思想、多元评价思想、多元统一思想、建构教学思想、平等教育思想等,其潜在的教育价值取向与社会的价值取向是趋同的.数学开放型题的教育价值在于:消除“远离数学”的恐慌;增强学生数学就在身边的观念;提高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多元文化对当前的价值教育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如下策略:利用多元文化资源,培养学生做出正确价值判断的能力;确立主导价值观念,建构现代价值教育体系;激发学生能动性,建立主体性价值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3.
蔡文国 《英语教师》2023,(2):182-185
分析核心素养下初中英语文化教学的现状,主要表现为忽视文化教学的重要性、文化教学体系不够完整、文化教学内容较为局限、学生文化意识比较薄弱、整体教学任务繁重而无暇顾及文化教学。结合教学实例,探索核心素养下初中英语文化教学的改进措施,即及时转变教育观念,提升文化教学地位;借助词汇教学契机,融入西方文化背景;深入发掘教材内容,提升文化教学深度;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引入多元文化资源;注重中西方文化对比,增强学生的文化认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拓展文化知识范围。  相似文献   

4.
世博会作为人类社会重要的社会公共活动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价值,给我国学校德育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这种价值主要体现在创新精神、多元文化、爱国主义和国民素养等方面。充分利用世博会的道德教育资源,将世博会的道德教育价值与青少年道德教育有机结合,需要在多元文化和传统文化教育中增强学生的多元文化沟通与鉴别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文明素养教育中铸练学生的公民素质。  相似文献   

5.
对民族大学学生进行多元文化教育既是理解我国多元一体民族文化构成的需要,也是民族大学学生“文化乡愁”和其文化身份重构的需要。在教育过程中要以培养学生全面的文化认知、多元的文化价值取向、自主的文化反思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为目标。为此应该把握好教育内容的选择策略、教师的教育策略和校园文化的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6.
随着多元文化教育的深入发展,培育学生文化共生观成为课程目标。学生在学校的教育影响下形成对多元文化的认识、理解、关怀、包容,并在这一基础上引导自身行为的态度倾向与价值判断。以文化共生为教育的价值取向有其理论基础,并且课程培育学生文化共生观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学校培育学生文化共生观的策略应该围绕着课程改革、教师素养和学生自觉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学校教育缺乏主动应对多元文化的观念,在数学教育中的突出表现是缺乏对数学文化的判断、选择和认同,缺乏对各民族数学文化的理解和接纳.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化批判与选择能力,在数学课程与教学中渗透多元文化数学教育的思想无疑是十分必要的.这一点也正是《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所提倡的,教材编写中应“介绍有关的数学背景知识”,“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注重数学的文化价值”,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人类生活经验和实际需要的密切联系.由于不同民族文化中不尽根数的估算,其产生的历史渊源不同,解决策略更是灵活多样,尝试从多元文化数学的视角对历史上“不尽根数的估算”做出述评,既可以丰富数学新教材的编写内容,又可增加趣味性,体现多样化,增强学生探究其中算理的欲望;也可以展现不同文化背景之下的数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背景,  相似文献   

8.
当代文化的多元现象以及多元文化的冲突、融合已愈加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学校教育,尤其最为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文化价值观念。学校教育自然不能只被动地承受着多元文化对学校教育的冲击,任由多元文化对学生的影响于自发状态,良莠并存。  相似文献   

9.
多元文化视野中的课程与教材建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多元文化是一种概念,也是一种教育改革运动,它的出现与全球化的移民热潮、弱势族群意识的觉醒、对民族同化主义的质疑以及现代教育模式的批判等因素是密切关联的,是一种基于平等、自由、正义、尊严的教育理念和实践主张,它涉及种族、民族、阶层、性别、宗教、语言、特殊性等多方面的议题。课程和教材的变革是多元文化教育实现目标的重要途径,其目标是通过课程反映不同学生的学习型态;让学生了解族群的整体经验,促进文化理解的“敏感性培训”:提升文化理解力和包容力,并能积极采取社会行动,以实现关于社会民主与公正的情感与道德的承诺。多元文化主张对我国教育的民主化和现代化、对新课程的建设是有借鉴价值的。  相似文献   

10.
民族学生到内地接受教育会有一个文化不适应的过程,而内地民族班的教师的素质对学生的文化适应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的多元文化教育倡导多元文化价值认同和多元文化互相尊重的教育理念,倡导教育的平等。从多元文化教育理论的角度研究内地民族班教师的素质培养是必要的,要提高内地民族班教师的素质就应该采取相对有效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社会转型时期的师生文化冲突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转型时期,价值多元和文化冲突走进了教师和学生的学校生活,师生之间的文化冲突成为学校中不可忽视的现象。这种文化冲突主要表现为:教师代言主流文化与学生浸染多元化价值的冲突;教师强调学科知识传授与学生兴趣多样化的冲突;教师实行统一标准与学生渴望差异性对待的冲突;教师采用家长式管理与学生崇尚民主平等的冲突。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文化不断渗入全球化浪潮中,各民族和各个国家文化的相互交流与碰撞,形成多元化的文化。目前我国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在多元文化发展的影响下,面临一系列问题,导致大学生对文化缺乏一定的认知,严重影响学生的思想行为和价值取向。这就需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剖析各种社会文化,让学生具备多元文化视野,增长见识、开启智慧,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多元文化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3.
论多元文化教育的内涵和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元文化教育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和价值。文章通过对多元文化教育的发展历程回顾,研究和探讨其内涵和价值: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看,多元文化教育反映了教育平等理念;从教育哲学的角度看,多元文化教育体现了对学习者主体性和自主性的尊重;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多元文化教育符合新的知识观和学习观。  相似文献   

14.
面对全球化趋势和多元文化冲突,学校教育需要高度关注地方文化的课程价值。地方文化作为课程,其本体价值主要表现为:滋养学生的本土情怀,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感;拓展学生的综合性知识;培养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多元文化的能力。地方文化之于课程,其工具价值具体体现为:促进课程内容适性转化;丰富课程资源,活化教学;保护文化多样性,彰显课程特色。为此,学校、地方和国家教育政策制定者必须充分理解和相互欣赏。  相似文献   

15.
中小学生生存的文化环境与价值观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处在社会大变革时期的中小学生,面临复杂的文化生态环境和多元文化的价值选择。基于北京市民价值观的现状,优化学生生存与发展文化环境的关键是抓好现代学校文化建设。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的策略是:整合学校、社会、家庭教育及学校教育的内在要素,开展实验研究和专题探讨。  相似文献   

16.
外语教师具备多元文化意识的必要性体现为:实现教育目标的需要、增强教学效果的需要和培养学生正确价值现的需要;外语教师培养多元文化意识方法包括:树立文化平等观、增强学习自觉性、培养多元文化包容性和增强多元文化批判思维.  相似文献   

17.
瑞典、芬兰、丹麦三国的学前教育目标的共同点是:保育与教育同等受重视,特别强调儿童社会性的发展,注重托幼机构与家庭的合作;看重自然环境对儿童成长的价值。但从表述方面看,教育目标也各有侧重:瑞典侧重文化多元;芬兰侧重适应严寒;丹麦侧重特殊教育。  相似文献   

18.
我国多元文化课程研究的现状及其发展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我国多元文化课程的研究是一项具有创新意义的工作,它不仅给民族地区的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提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本土化建构的理性选择;而且也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做出应有的贡献。当前,在我国多元文化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其一是缺乏专门指导民族教育的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其二是缺乏灵活性的民族教育课程结构;其三是缺乏民族性的民族教育课程内容。我国多元文化课程的发展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需要政策、资金、教育及社会各界的协同努力才能实现。而应采取的基本对策主要有:确立多元文化共存的基本理念、确立多元文化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对多元文化课程的内容进行统整、构建多元文化课程发展的基本模式、确立有效的多元文化课程开发的保障机制以及发展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多元文化课程意识等等。  相似文献   

19.
<正>一、问题提出文化是国家与民族的灵魂,具有构建价值意识的功能。在多元文化交融和冲突并存的今天,如何引导学生坚定文化自信是当前教育的重要课题。小学阶段是个人价值追求和思维方式形成的关键期,也是意识形态和文化素养逐步形成的关键期[1]。为此,在学生心中扎下“中国之根”,引导学生理解和认同中国文化,为学生塑造“中国价值观”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归旨。  相似文献   

20.
教育价值取向重建及消除边缘化学生的教学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育价值的功利取向是一种社会取向,这种取向下的教育活动对生命价值有所忽略。对生命价值的忽略主要表现为对学生个性的压抑、生命存在的多样性被忽略。这些表现使那些处于不利境地的学生趋向边缘,成为课堂活动中的边缘化学生。课堂活动中要改变边缘化学生的生存状况就必须对课堂活动的价值取向进行重建。其主要措施有:关怀普及,从精英走向大众;构建生命化课堂教学的价值观;课堂评价的多元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