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国际视角来看,“中国梦”与世界的和平发展有着密切联系。“中国梦”的提出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复兴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而且对推动世界和平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其实现也离不开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当前,“中国梦”的实现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国际环境中既有诸多挑战,也存在很多机遇。为此,中国应当顺应世界潮流,结合自身现实,积极调整外交战略,为“中国梦”的实现打造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2.
从一个国际视角来看,“中国梦”与世界的和平发展有着密切联系。“中国梦”的提出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复兴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而且对推动世界和平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其实现也离不开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当前,“中国梦”的实现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国际环境中既有诸多挑战,也存在很多机遇。为此,中国应当顺应世界潮流,结合自身现实,积极调整外交战略,为“中国梦”的实现打造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3.
近两年,国内和国际的政界和学界对中国“和平崛起”的讨论非常热烈。本文首先对“和平崛起”的概念进行了梳理和辨析,认为“和平崛起”意味着以和平的方式达到崛起的目的。其次,笔者分别分析了中国“和平崛起”的国际环境的有利方面和不利方面。最后,通过历史的和现实的考察,通过对客观国际环境和中国主观意图的分析,笔者认为,和平崛起是中国必然的战略选择,中国也必将和平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  相似文献   

4.
中国故事的国际言说面临两重困境:一是“西强我弱”的国际言说格局、西方媒体对我国的不实报道以及西方政府对我国的恶意抹黑等国际舆论环境;二是以往我们自身在对外言说中存在的主动性不够、经验不足等短板。从言语行为的角度考察,只有注重改变中国故事国际言说的方法方式——全面真实言说、“我”“他”共同言说、快速及时言说以及用受众乐于接受的方式言说等,才能切实有效地提升中国声音与中国故事的国际接受度,进而提高中国的国际形象。  相似文献   

5.
罗琨  黄旭 《河池学院学报》2004,24(3):119-122
冷战结束后,中国积极融入国际体系,中国的国家角色发生了变化,“和平、友好、合作、负责任的地区性大国”是中国对自己角色的定位。在此背景下,中国理性地分析国际环境,调整传统的国家安全观,形成了“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的新安全观。以新安全观为基础,中国新世纪的安全政策“首先着眼于维护国家的主权、统一与领土完整,同时服务于经济建设,努力确保一个稳定的国际环境,尤其是良好的周边环境”,以此达到维护国家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孙玉玲 《天中学刊》1999,14(6):93-95
50 年代中后期,中苏交恶,中美对抗,“一边倒”政策破产,“一大片”政策应运而生。在当时特定的国际环境和历史条件下,“一大片”政策扩大了中国的国际空间,增强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促进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振奋了民族精神。但该政策也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相似文献   

7.
国际地缘文化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有着推动和制约双重影响。“中华文化圈”和“中华经济圈”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良好区域地缘环境,同时还必须建立中华太空子文明,努力使太空环境成为全人类的“乐园”。  相似文献   

8.
杨守明教授的《中国和平崛起论》已于2008年12月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针对国际社会一波又一波的“中国威胁论”展开论述。首先,通过探讨时代主题,论证国际社会制约因素“不容许”中国以“战争”方式崛起,只能以“和平”方式发展,从而说明不管中国主观“愿不愿”威胁世界,国际社会制约因素将使中国“不能”威胁世界;其次,通过考察中国国际战略思想、中国坚持本国利益与外国利益兼顾的思想,说明中国始终秉承“和平”、“合作”的理念,只可能以和平、合作的方式崛起;再次,对中西方两种传统文化理念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2010年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生物多样性年。主题是“生物多样性是生命,生物多样性就是我们的生命”。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制定了2010国际生物多样性年中国行动方案,  相似文献   

10.
炉子上的中国式粥饭噗噗地冒着气,走廊里传来中文交谈声,在因德里尔校园中的一座 “中国式家庭”楼宇里,每个“家庭成员”都像讲英文一样普遍地使用汉语。去年春天从中国留学归来现居于此的詹姆斯·科扎克说:“这里的环境非常舒适,我们大家都尽量多地用中文交流。”在校园的国际学生宿舍中设置“中国式家庭”还只是一种实验。10名学生住进了“中国式家庭”,其中8名是学习中文的学生,一名生活助理,还有一位叫李静珍的教授来自中国,她在“中国式家庭”里有自己的办公室。率先倡导在语言系设立国际宿舍的德语助教迈克·索苏尔斯基介绍说,语言环…  相似文献   

11.
回归国际关系研究的中国重心,架起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指出,世界转型与中国崛起并行,赋予中国巨大的国际战略塑造空间,国际关系理论主流范式的整合正在积极回应世界转型,但对中国崛起的解释乏力,而中国的国际关系研究依旧处于模仿和追随西方阶段,以西方重心为重心,被笼罩在西方范式之下。作者呼吁,回归国际关系研究的中国重心、架起理论和实践的桥梁。作者认为,实现这一宏大理想,需要加强对中国之世界理想的研究、加强对中国崛起的战略研究、加强对策研究的理论基础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加入WTO不但给本国经济带来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在拉动世界经济发展,并获取为发展中国家争取更加平衡、更加有利于发展的WTO游戏规则体系的权力.该文旨在阐明:中国在加入WTO后产生的变化给中国经济的影响,以及中国依据本国国情和在世界贸易中的份额正确定位和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与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克什米尔问题,是印巴关系的核心问题。其战略地位和重要性决定了它与大国,尤其是中国有直接利害关系。因此,中国在实施南亚战略过程中给予该问题以密切关注。以历史分析法阐释历史时期中国在克什米尔问题上的政策演化,阐述了中国在实施南亚战略过程中如何对该问题进行考量,并对中国的克什米尔政策给予了简要评析。  相似文献   

14.
从中国现代化建设之需要和澳大利亚经济、政治考量的双重视角,探讨澳大利亚政府发展援助(ODA)对我国1978年以来现代化建设的作用和意义,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中澳关系的理解,促进相互间的进一步友好合作.澳大利亚是西方最早并长期坚持援华的国家之一,澳援为我国应对现代化进程中产生的经济、社会问题,对我国市场经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均产生了积极有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现代化面临的根本任务和主要矛盾上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就是中国共产党主导的在现时代展开的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国共产党主导的中国现代化历程实际上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这决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因中国现代化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而具有了历史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同时也决定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法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当代自费留学潮成因中的经济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自费出国留学从数量和质量上已发展成为当代出国留学的主流。自费出国留学的发展受政治、经济、社会及国际大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当代中国自费留学热潮的兴起又明显地与当代中国经济及国际经济发展相关。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公民收入的增加,奠定了自费出国留学热潮的经济基础。教育国际化的发展,使得中国已经成为公认的潜力巨大的留学生市场。加入世贸组织,中国经济获得了新的发展动力。因此,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国际经济的发展又势必促进自费出国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中,中国的国际形象得到提高、大国地位得到全面重塑,具体表现在:中国战场的突出贡献和中华民族的巨大牺牲为中国大国地位的提高奠定了基础;不平等条约的废除使中国成为国际社会的平等一员,中国的大国地位开始转机;跻身世界“四强”是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集中表现,标志着中国大国地位的正式确立;国共两党都为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当然,中国大国地位在重塑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具有两重性。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的意识形态,是中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中国“软实力”的视角,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软实力”的地位、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对于提高中国“软实力”意义、以提高中国“软实力”为目标,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途径等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9.
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 is now a fashionable topic in China,Is it suitable in China′s ELT?After some considerations on it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as well as some discussions on China′s specific features while applying it,my paper argues that it can′t shoulde the heavy task of China′s ELT.  相似文献   

20.
国际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关系到国际行为主体的发展状况和国际体系的运转效率和兴衰。金融危机为中国开发国际资源提供了机遇,中国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依靠自身优势,开发各种各样的国际资源为我所用,以提高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力,增强在国际社会中的竞争力。但是,在开发和利用国际资源的过程中,中国也应量力而行、谨慎从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