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6岁年龄段的幼儿正处于一个教育与发展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一个特殊的阶段。重要主要表现在能力的形成方面,从个人成长的角度分析,36岁年龄段的幼儿正处于一个教育与发展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一个特殊的阶段。重要主要表现在能力的形成方面,从个人成长的角度分析,36岁是一个人个性品质、能力获取的关键时期,许多重要的能力都是在这一时期获得的;特殊则是指经过这一段时间后,幼儿正式由不定型过渡发展到基本定型,进而转向更加正式和系统的发展过渡时期。因此,加强这一阶段的情感教学,教会幼儿如何表达和引导个人情绪,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从幼儿情感教学入手,就幼儿园心情墙的应用,发表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
“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遗憾的是在“严师出高徒”、“棍棒之下出孝子”的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之下,斥责、惩罚总是那么理直气壮。希望孩子进步快,总批评慢;希望细心,总训斥粗心;优点不说少不了,缺点不说不得了。  相似文献   

3.
助人为乐、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如今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得到了太多的关注与爱,很多家长却忽视了对孩子的爱心教育。使子女只知道受宠,不知道爱人。要了解是什么给孩子带来快乐,仅仅是别人给了他什么东西,还是他用自己的微薄力量给别人做了什么事,如果享受他人创造的幸福是快乐的唯一源泉,那就非常不好,他将是一个无情无义的人。是呀,如果孩子只知索取,不知奉献,那将是十分危险的。本文论述了如何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理解教育的本质就是在理解人的本质,任何教育理论都必然要建立在某种人性假设的基础之上。从一定意义来说,有怎样的人的观念,就会有怎样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5.
从教育的目标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来看,教育的理想目标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同时向社会各行各业提供优秀的人才。目前虽然社会各界意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并采取相关措施加强德育工作,但是在各层次高等学校中乃至整个社会中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和观念还未得到彻底颠覆,因此将高等学校"爱的教育"提到显著的高度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文章在阐述爱的本质意义的基础之上对目前高等学校"爱的教育"的现状及其产生的原因做出分析,提出高等学校"爱的教育"的目标是引导学生学会爱自己、爱他人,并呼吁全体校师生以及整个社会为实现"爱的教育"的目标而不懈努力,继而为改善德育工作的效果,提升人才素质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教育本质的问题在教育界争论了三四十年,教育学者、教育家们各抒己见,纷纷表达自己的观点,彼此之间展开了相对激烈的讨论,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样的争论促进了教育理论的大发展,也是人们对教育本质的认识越来越清晰:教育越来越回归到人本身。同时借着《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公布、实施的东风谈谈笔者对教育本质的看法。由于不能面面俱到,所以笔者主要是从人的自由来看教育本质。  相似文献   

7.
论及“教育”,多数人都会讨论“教什么”和“怎么教”。但是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和教育体制的影响,学校教育在实践中常常忽略了教育的本质,对教育目的认识不清,不以教人为务,而以虚华为装饰。事实上,真正的教育必须以引导学生成人为务,以培养健全人格、发展良好素质为本。  相似文献   

8.
“教育哲学漫谈”之四。回答“教育是什么”,即教育本质问题 ,是教育哲学需要研究的首要问题。本文从分析教育与人、教育与社会的关系着眼 ,在阐述教育内部的和外部的基本规律的基础上 ,概括地提出了对教育本质的认识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教育者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 ,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身心全面发展并适应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9.
人、文化、教育构成了一个相互联结、相互影响的不可分割的系统.从文化性的角度看待人,我们会对教育有更深刻的理解:人的文化性表现为人的符号形式化,而符号正是教育内容的主要承载者;人的文化性的内涵是自由,教育是对精神自由的永恒追求.  相似文献   

10.
陆继椿 《上海教育》2010,(22):60-61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和提高人的素质。尽管一个人所处的时代、社会、国家和民族有不同,天赋、个性、环境和条件也各异,但为适应其生存、成长和发展的需要,必须给予及时、有效的教育,这是永远不会改变的事实。于是,人类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发现和总结出十分宝贵的教育规律,其中的原则、方法又被后来的无数教育实践不断地证明着和丰富着。  相似文献   

11.
杨艳春 《教育探索》2008,1(3):98-99
马克思人的本质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依据,人的本质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这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从人的本质出发,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价值观教育的可能性应该首先从人的本质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中去寻求。从人的本质来看,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动物是一个具有完成性的存在者,它的本能就代表了它的全部属性。而人则不然,人的发展,人的本性,可以说完全取决于后天的培养和塑造。人的一切都是在特定的环境定向引导下形成的。作为一个未完成的人,人并不知道自身该如何发展,只有通过社会的一系列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教育家夏丐尊说过:学校教育到了现在.真空虚极了。单从外形的制度上、方法上.走马灯似的更变迎合。而教育的生命的某物.从未闻有人培养顾及。好像掘池.有人说四方形好.有人说圆形好,朝三暮四地改个不休,而于池的所以为池的要素是水.反无人注意。教育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  相似文献   

14.
要使思想教育工作卓有成效,必须把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爱护人贯穿于思想教育工作的始终。  相似文献   

15.
王夫之是中国明清之际伟大的哲学家和教育家.社会的大变革给王夫之思想烙下了深刻的批判印记,他以“六经责我开生面”自勉,对民族兴衰之命运展开了深刻的思考.政治斗争失败之后,王夫之辗转到学术领域,从此开始了40多年的教书著述生涯.他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关于教育的作用.笔者运用教育人类学的理论方法从民族发展、教育的可能性与必要性、教学论等方面对王夫之民族教育思想进行解读,有助于更全面系统地理解王夫之的教育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6.
人的生命及其教育蕴藏着内在的规律和自我生长的力量,只有具备了追寻真教育的良知和理想,具备了创造真教育的睿智、气魄及其行动能力。才可能真正激发和引导生命,兑现教育的本质。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在国际上被广泛接受的社会思潮,现已成为受到人们尤其是理论界普遍关注的最热点问题之一,对此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8.
舒志定 《教育学报》2012,(3):3-8,16
解读马克思关于人的教育问题的语境、主旨与实质,是深化马克思教育思想研究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从人与社会相互关系的视角,把"现实中的个人"确定为教育对象,提出"现实中的个人"是"对象性存在"和人的发展的三阶段理论,阐释教育目的的内涵以及实现教育正义的道路。以此立场理解教育,使教育成为"现实中的个人"的"实践"活动,凸显教育理解的历史维度,实现教育思想方式的革命。因而,加强马克思人的教育思想的研究,有利于展示马克思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为当前学校教育改革提供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9.
对教育本质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是什么"一直是人们关注和争论的话题,从上层建筑说到生产力说,再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说,今天教育产业化、教育民主与公平等问题又为其增添了新的内容,乃至出现百家争鸣之势.但是这些争论都离不开教育与社会发展和教育与人的发展这个三边关系.分析与解读这组复杂关系,对于认识教育本质是十分重要的.教育是造就人的社会活动;教育既是社会生活的永恒的和普遍范畴,又是历史的范畴;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是极普通,又是极复杂的.  相似文献   

20.
环境对人的成长起着重要的影响。我们的孩子每天都在受家庭、学校、社会多方面的影响,有意无意地接受着各种信息。我们不可能要求孩子头顶的天空永远明朗,孩子喝着的水绝对纯净,孩子所走的路总是平坦。更多的时候,孩子处于一种自然的状态,在正反面的交锋中成长。因此,我们教师应用自己的爱去帮助、引导学生。让他们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