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平海 《四川教育》2000,(2):68-69
课堂是语创新教育的主阵地,怎样把语创新教育落实在课堂上?“凡事预则立,不预则毁。”捕捉好语教学的创新点是关键。创新点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切入点,是创新教育的载体。如果每节课都有一两个创新点.一课一得,长期坚持,则学生的创新素质就会滚雪球式或螺旋式发展,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就会与日俱增。  相似文献   

2.
21世纪是创新教育的世纪,而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古人云“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而充分弓I发学生探索新规律,启发新思想、诱导新做法。则更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拓展其思维空间,培养其创造素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数学素质是数学教学的一个主任务,必须切实重视培养。  相似文献   

3.
申莉 《天津教育》2002,(3):38-39
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以为,学习创新的主体是学生,思想精髓是自主发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凭借课文,紧扣语言,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自主中学习,在学习中创新。一、以质疑促自主,在讨论中创新“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质疑是学生在对教材深层次理解和探究的基础上的一种求真、求异的思维过程,它蕴含着学生可贵的创新意识,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精神的提升和外露。1.疑点探究引创新。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易于遇到新困难和新问题。有问题是积极思维活动的表现,探…  相似文献   

4.
《学记》曰:“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也。”古人都有这样的见解,我们现代人则更应具有创新的意识。于是,我在六年级的乘法口诀教学中大胆开放课堂,给予学生足够的发展空间,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数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5.
创新性成长促进系统在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中,社会群体创新支持系统营造创新促进氛围,学校教师的教育创新性对学生的创新成长起主导性促进作用,而学生自身的创新潜质则是其创新性成长的内部主体因素。  相似文献   

6.
古人云:“水性虽能流,不疏则不能;人性虽能智,不教则不达。”而善教,则贵在创新。创新不仅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未来社会的需要,更是一个民族发展壮大的精髓。作为一名小学教”币,怎么样才能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大胆地想创新、敢创新,进而达到能创新,最终发展成为适应未来社会和具有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宴践,谈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创新与高等教育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教育现代化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终极目标,而高等教育创新则是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有效途径。高等教育创新属于化创新的范畴,应包括教育思想创新、教育目标创新、教育制度创新、教育管理创新、教育内容创新和教育艺术创新。  相似文献   

8.
学生比较难拿作“发展等级”分的情况;受清代戏剧理论家李渔“变则新,不变则腐;变则活,不变则板”的启发,着重从“变”这方面辅导训练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能力,以写出创新的佳作。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小学四年级学生为对象,用《威廉斯创造性倾向量表》测验和教育实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为期3年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创新精神可以培养,必须培养;培养则发展,不培养则萎缩。培养创新精神能促进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黄淑珍 《湖南教育》2002,(13):35-35
重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勇气。创新意识是一种渴望用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超常规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意愿。创新意识强的人,总是能够从超出常规的独特视角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具有强烈的创新欲望和可贵的创新勇气。古人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质疑是创新的前提,任何一项伟大的发明创造无不始于质疑。质疑意味着对传统的既成事实、观念、方法的挑战,而创新就是向传统的定论挑战,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做到无疑寻疑,有疑解惑。重求异,增添学生…  相似文献   

1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1世纪是一个科技时代,而科技是以知识为载体的,科技进步的快慢则取决于知识创新和应用的程度,所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已经成为21世纪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知识创新和应用的关键是要有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而人才的获得则来源于教育,由于基础教育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背后是创新教育,创新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创新人才,而中学阶段(尤其是高中阶段)是初步形成创新人才的重要阶段。因此,在教学中彻底改变教育观念,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既是时代的要求,又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目标所必需的。  相似文献   

12.
培育知识资源的高等教育在知识经济时代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而教育创新则成为高等教育能否顺利发展的枢纽。文章在阐述教育创新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高等教育创新的重要性,探讨了高等教育创新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3.
大学教育要想掌握生存和发展的主动权,就必须以变应变,不断改革和创新。大学教育创新,是大学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而以变应变则是大学教育创新的动力泉源。  相似文献   

14.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要培养创新人才,教育本身就必须创新,教师则必须具备创新素质、教师的创新素质主要是:创新教育观念;立体的知识结构;创造性的教育能力;新时代的人格特征,健康的体质和得体的风度仪表。  相似文献   

15.
创新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的创新则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创新素质的培育主要有五个方面的问题,即教育爱和教育热情、教育意识、研究能力、独立获取信息能力、管理技能。培育教师创新素质,是实现新世纪教育创新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16.
教育创新的核心,是课堂教学的创新。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则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为此.笔者从五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以便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作为课堂教学主导者的教师,要牢固树立创新教育思想,依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创造性地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8.
论高等教育制度创新的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介绍了两种基本的制度创新模式:强制性创新模式与诱致性创新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高等教育基本制度改革应选择政府为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创新模式,而高等教育具体制度的改革,则应选择高校为主体的诱致性制度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论高师英语专业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语学科的基本特点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人文性是其根本属性,与创新思维的培养密切相关;高师英语专业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教师和学生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这个系统工程,学校应致力于推进教育改革,营造创新的大环境。教师要致力于创新教学,启迪学生创新思维,而学生本人则应主动创新学习,提升创新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20.
素质教育的实施,对创新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江泽民总书记曾指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教育重在创新,而学校教育又是教育的主战场,数学教育则成为创新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就此,浅谈一下笔者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