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伍守阳是明末著名的内丹家。伍守阳的生命观集中体现了道教内丹学的生命观,对我们今日生命哲学和生命科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启示。本文从四个方面:道化性命的生命本源观、神炁相依的性命观、性命双修的生命修持观和重五伦之德的生命伦理价值观对伍守阳的生命观作了解析。  相似文献   

2.
心性学说,是中国古代思想领域中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它包括儒、释、道三教的心性说。它的发展,是中国哲学体系完善、内涵深化、思辩形式不断提高的表现。其中,道教的心性说是在唐宋之际神仙信仰危机四伏、证仙思想由外丹转向内丹的过程中迅速兴起的,是内丹思想的根本性理论,其代表人物为张伯端、王 。张伯端倡三教合一,以其心性说证先命后性的内丹修炼术,使这一道教理论新形态的哲学体系得以建立。王 在总结三教心性说的基础上,用心、性、精、气、神等基本范畴来论证内丹修炼的性功和命功问题,并用先性后命、性命双修、内外功双…  相似文献   

3.
论唐代《易》、《老》兼综的道教学风卢国龙唐代道教的思想发展,在玄宗开元、天宝年间经历了一次大的转折,即由重玄之道转向内丹道。重玄与内丹,在心性修养的层面上是相通的,但二者又有差别。前者是一种思辨哲学,即从本体论的高度思考性灵超逸等问题,又因宗承老子学...  相似文献   

4.
陆西星为明代著名的道士,道教内丹东派的创始人。他生活的时期是晚期内丹学的发端期,内丹学的大量细节问题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讨论;许多内丹理论家援引儒释的思想来充实他们的内丹理论,大量儒释思想融入道教。陆西星的三教合一思想,从一个侧面揭示明代儒释道三教思想的深度融合与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张一鸿 《世界文化》2009,(11):42-42
不丹王国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南坡,其东、北、西三面与中国接壤,南部与印度交界。七千多米高的山峦,保护和隔离着这个小国。公元7世纪,佛教从西藏传到这里。现在藏传佛教(噶举派)是不丹的国教。  相似文献   

6.
本文系统梳理了经典意义上的内丹道的历史嬗变;在此基础上,努力挖掘内丹道心性学的价值和蕴含的文化内涵,认为内丹道在立足道教本位的基础上,积极吸收和融会儒、佛二教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谦下、真诚、学习、平等、多元、包容等诸精神,一方面能为当今异质文化尤其是中西文化的对话、交流提供了重要参考,另一方面也可为当今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更好地发挥文化软实力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7.
道教的最高追求、根本信仰是道。道教继承了道家思想中道的哲学内涵,视道为宇宙的本原和主宰,并将其演化为宗教的至上神,以它为道教的根本信仰,由此推演出道教的宇宙观、生命观、伦理观和人生观。道教的道之追求不仅是一种理论探求,也是一种现实行为,重视道对治理国家整顿政治秩序和帮助人生命永存提升生命境界的作用和意义,有着丰富的人生论内涵,由此形成了道教独特的人生境界论、人生价值观、生存环境论和性别意识观念。  相似文献   

8.
本文深入地分析了全真教创始人王重阳内丹心性学说产生的背景、主要内容和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认为王重阳在总结三教心性说的基础上,用心、性、精、气、神等基本范畴来论证内丹修炼的性功和命功问题,并以先性后命、性命双修、内外功双合深化心性概念的哲学内蕴,创立了特色鲜明的全真内丹心性理论。从而丰富和发展了中国传统哲学,标志着中国哲学的一种理论新形态的初步成熟,同时为全真教的内丹修炼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上清大洞真经》图像的研究,揭示道教灵修图像中神真秘讳、存神内炼和医学养生的奥秘,并且结合存神时的身神意象,广泛地推广到人体修炼与性命的领域.对于该领域的研究势必促成未来道教图像学的研究与发扬.  相似文献   

10.
张三丰是元末明初著名道士.张三丰的修道思想虽源自文始、少阳二派,但他又有创新,故自成一家.张三丰的修道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世宗奉张三丰为祖师的道派多达十几个.本文从人道与丹道论、筑基炼己论、药物论和法财侣地论等方面探析张三丰的内丹思想,以此揭示张三丰内丹思想的特色.  相似文献   

11.
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主要派系有宁玛派、噶举派、噶党派(老黄教)、萨迦派。及至十五世纪初叶,宗喀巴创立格鲁派(黄教),此后噶党派并入格鲁派。此四大派系一直传承发展至今天。藏传佛教的东传经历了一个颇为漫长的过程:先是从青藏高原北向传入西夏,对西夏文化影响甚大。佛教是党时西夏人最重要的宗教信仰,国家设有管理佛教与僧人的机构,社会上僧人数量很多,据载,仅一次佛事活动即发愿度党项、汉、吐蕃僧人三千人。吐蕃僧人很受尊崇,有的吐蕃僧人被封为“国师”、“帝师”。同时,藏传佛教也还北传至当时的辽、金,但对内地…  相似文献   

12.
黄震与谢良佐同为理学大家,但因所属年代不同,黄震对谢良佐的理学思想颇具微词.《宋元学案》中黄震对谢良佐的批评集中在三处:其一,对"信得命及"的天理论批评;其二,对"养得气完"的修养工夫论评析;其三,对"以禅证儒"的道统论诘难.这三处批评彰显了黄震经世致用的理学特色,维护儒家道统的强烈责任感,也从侧面展示了谢良佐天理论中...  相似文献   

13.
《老子》人性论思想可以从三个向度予以关照:“性自然论”从《老子》的“道”论出发,由“道性自然”而论断“人性自然”,呈现了《老子》人性论的理论背景;“性至善论”从《老子》的“德”论入手,由人类社会中价值理想的实现始源于至厚充足之人性的保存,来论断人性至善,凸显了人性的内涵特质;“性真论”从《老子》的“真”概念着眼,由人为之失和人文之伪来反衬人性之真,指明了复性工夫的修养路径。《老子》的这三种人性论诠释并不是互相矛盾、彼此割裂的。性自然论、性至善论、性真论三种观点的价值,在于各自关注到《老子》在人性思考上的不同向度,仅仅停留在某个向度中去理解《老子》人性论是片面的,是故务必将三者合辙并观,方能领会《老子》人性论的整全内涵。  相似文献   

14.
在易学发展史上,宋代是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被称为“宋易时期”。所谓“宋易”,乃是针对“汉易”而言,是基于宋学与汉学相对的易学学风和阶段的划分。宋学特别是宋代理学的形成和发展,是与对易学的研究分不开的。理学主要是心性之学.注重探讨性命义理,其中一个重要的思想来源就是《周易》的经传。  相似文献   

15.
汉画中反映道教教义教理的图像、文字是我国宗教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不凡的内质在赢得世人惊羡目光的同时,也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赞誉和持久关注。汉画不仅以大量的道教仙圣形象来象征修道的终极目标,而且还以文字、图像的形式呈示了具体的修仙方法。从道教的形神观和性命观来看,汉画对于身心关系的表现以及对于生命的关注和探索,具有丰富的哲学意蕴。对之进行深入的开掘和阐扬,对于以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来修身养性和构建和谐健康的生活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文人画是中国文人、士大夫阶层的艺术创作,明清时期的文人画更是其中的翘楚。而道教思想作为中国哲学史、宗教史上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中国社会、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文章以文人画和道教思想的基本内涵为引,从分析文人画与道教思想的历史溯源入手,博古通今,论述了道教思想与明清文人画在艺术精神上的高度契合,并探究了明清文人画与道教思想的关系,解析了明清文人画中道教思想的体现,论证了哲学与艺术间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7.
道教中的神仙学在外界的眼光中被目为中品,低于上品的老庄,高于下品的符。刘勰《灭惑论》称:“道家立法,厥品有三,上标老子,次述神仙,下袭张陵”①。道安《二教论》亦载:“道家厥品有三,一者老子无为,二者神仙饵服,三者符禁厌”②。这都是把神仙学置于道教...  相似文献   

18.
生活于中国云南丽江的纳西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文化底蕴深厚、魅力独特的少数民族之一。纳西族人民善于吸取其他民族优秀文化如喜马拉雅周边的巫术、藏传佛教、道教乃至印度婆罗门教、古波斯文化……  相似文献   

19.
<正>道教是中华民族固有的传统宗教,从它产生以来已经有1800多年的历史。早期道教一般指的是道教的创建和改造时期,也就是东汉至南北朝时期。由于这一时期距今年代久远,所以在对早期道教进  相似文献   

20.
<正>明洪武年间,解缙以“太平制作之一端”(《明史·解缙传》)为由,上疏官方重新整理、修订理学经典。至永乐年间,《五经大全》《四书大全》《性理大全》正式修订完成,自此标志着朱学正式成为官方钦定的主流学说。与此同时,商品经济与市民社会的兴盛不断冲击着传统观念。针对这种情况,明初理学家以朱学为核心,力图维护其地位不被动摇。但他们在心性论、工夫论等立场上,不经意间改变了传统理学的原意,使之逐渐向心学靠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