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短距离越野滑雪是一项比赛强度高、轮次多、赛间间歇短的体能类项目,是我国备战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重要突破口。主要基于英文文献,探寻世界级短距离越野滑雪运动员专项体能特征,为提升我国该项目专项体能的科学训练水平提供参考。研究发现:1)世界级短距离越野滑雪男女运动员的身高分别为175~188 vs.166~176 cm,体重为70~92 vs.55~70 kg,瘦体重占比接近83 vs.70%;2)比赛中的能量供应以有氧代谢为主,并呈现有氧无氧动态交替主导;3)具有较高平均滑行速度和连续"多赛"能力,在起滑和冲刺阶段的速度最快,高速滑行中上、下肢呈现明显的"爆发式"用力特征,躯干力量对各种技术动作运用具有重要影响。为此,国家队冬奥备战科技助力应围绕专项体能突破展开重点攻关,深入探寻影响比赛高速滑行保持能力的生理学与运动学因素,加快提升比赛表现水平。  相似文献   

2.
短距离越野滑雪是一项比赛强度高、轮次多、赛间间歇短的体能类项目,是我国备战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重要突破口。主要基于英文文献,探寻世界级短距离越野滑雪运动员专项体能特征,为提升我国该项目专项体能的科学训练水平提供参考。研究发现:1)世界级短距离越野滑雪男女运动员的身高分别为175~188 vs.166~176 cm,体重为70~92 vs.55~70 kg,瘦体重占比接近83 vs.70%;2)比赛中的能量供应以有氧代谢为主,并呈现有氧无氧动态交替主导;3)具有较高平均滑行速度和连续"多赛"能力,在起滑和冲刺阶段的速度最快,高速滑行中上、下肢呈现明显的"爆发式"用力特征,躯干力量对各种技术动作运用具有重要影响。为此,国家队冬奥备战科技助力应围绕专项体能突破展开重点攻关,深入探寻影响比赛高速滑行保持能力的生理学与运动学因素,加快提升比赛表现水平。  相似文献   

3.
根据我国竞技运动以及自由式滑雪雪上技巧项目的本身特点,运用因子分析法,在广泛征求有关专家、教练员、运动员意见的基础上研究分析我国自由式滑雪雪上技巧项目发展及策略,目的在于了解我国自由式滑雪雪上技巧项目的发展状况,找出影响和制约我国自由式滑雪雪上技巧项目发展的经济类因子、管理类因子、训练类因子、人员类因子、科技类因子、环境类因子等主要因素,提出加强潜优势项目管理体制建设,加强潜优势项目教练员、运动员综合素质能力建设,多渠道筹集资金,实现经费来源多元化,提高公众认知度等促进我国自由式滑雪雪上技巧项目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旨为我国自由式滑雪雪上技巧项目更快、更好地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越野滑雪运动员的体能是发挥其动技术、战术的基础和保证.将运动员陆地体能训练获得的效果转化为雪上滑行的竞技能力是提高与比赛成绩的关键.在备战第十三届全国冬季运动会时,探索适合运动员陆地体能训练效果转化为雪上比赛竞技能力的手段,认为体能训练之前必须进行功能性动作质量筛查,依据动作质量筛查的结果设计针对性矫正康复训练,确保运动员在新一轮的训练中不再因伤病影响训练.在此基础上进行核心力量训练、灵敏素质与协调能力的训练,并通过灵敏与协调素质的训练提高动作速度与上下肢配合能力,构建陆地训练向雪上竞技能力转化的桥梁.  相似文献   

5.
“木桶模型”和“积木模型”是竞技能力结构的“双子模型”,通过加强训练理论的研究。建立运动员竞技能力的结构模型,实施模式训练:构建800m跑专项主导竞速能力,高度重视多种竞速能力的协调发展和互补作用;提高个体乳酸阈水平,利用血乳酸控制专项速度能力训练,提高血乳酸的产生能力和耐受能力;建立运动员全程速度结构和适宜节奏的概念,充分发挥现有的专项速度竞技能力,建立起合理的全程速度训练新理念;在有氧耐力训练的基础上。不断增加混氧、无氧代谢供能能力的训练。  相似文献   

6.
从运动训练学项群理论的视角,分析了体操、艺术体操、武术、跳水、蹦床等夏季项目,以及自由式滑雪、U型场地单板雪上技巧和花样滑冰等冬季项目运动员的身体形态特征,探讨了在我国技能表现型项目竞技水平普遍提高的情况下,与同属于技术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目运动员身体形态上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调查法等,对自由体操项目和自由式滑雪雪上技巧项目的特点进行了研究,目的是通过研究找出两个技巧性项目间的共同点,以期利用我国竞技体操项目的优势为雪上技巧项目提供借势发展.研究表明:雪上技巧项目和体操项目都属于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的项目.在比赛中,雪上技巧和体操类似,运动员需要完成较高难度和较高质量的动作才能获得高分.在训练中,雪上技巧的高难动作可以像体操高难动作,采用分解练习法、诱导练习法、辅助练习法等进行训练.  相似文献   

8.
为切实提高我国国家艺术体操队运动员的竞技表现能力,及时调整队伍的训练计划和参赛方案,圆满达成国家艺术体操队东京奥运会参赛目标,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视频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基于2017—2020奥运周期国际艺术体操评分规则的更新内容及变化特点,重点分析艺术体操运动员竞技表现能力发展的新方向,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国家队运动员竞技表现能力提升策略。结果显示:2017—2020奥运周期,国际艺术体操评分规则更加强调"个性化"与"多样化"的难度编排,突出成套完成的"艺术美韵"与"技术规格";强调运动员临场表达成套主题的能力和高规格完成动作的能力;今后应重新审视项目本质,提高成套编排质量、重视基本技术训练,促进多种竞技能力协调发展、改进技术细节,确保高规格完成及稳定发挥,全方位提高国家队运动员的竞技表现能力。  相似文献   

9.
vo_2 max水平的高低是衡量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的客观指标。许多研究已经证明,耐力项目的成绩与vo_2 max呈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对我省参加第六届全国冬运会滑雪队26名男女运动员有氧能力的测定与分析,找出了滑雪运动员在有氧能力方面的差距。根据我国运动员的实际情况,要求教练员在平时训练中应把有氧训练作为基础,还应提高上坡时抗乳酸能力和下坡时短时间内尽快恢复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高原训练可以改善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提高速度耐力性项目的竞技水平。本文论述了高原训练对自行车运动员心肺功能和血液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理论研究薄弱是我国开展雪上项目的主要掣肘因素,也制约了我国对2022北京冬奥会的备战。本研究从运动员生物学特征、比赛技术及训练角度分析了冬季两项的项目特征,认为形态学的主要特征为身体强壮、体脂率低,运动员在滑行和射击中的主要生理指标特征分别为较高的HR、VO2max、乳酸阈值与机体总工作效率,及良好的身体感知与自我调节能力,运动损伤特征为日常训练多发,女性与7年以上运动员多发,下背部与膝部多发。技术特征方面,滑行中自由滑行技术的G2和G3分技术对成绩影响最大,ML站姿更利于射击中维持身体稳定性,而肩上夹紧枪托及较轻的双手持枪力度更利于持枪稳定性和射击准度。年度体能训练以LIT为主,MIT与HIT比例较低;陆地体能训练中滚轮滑雪比例最高,辅以较高比例蹬车训练,雪上训练以自由滑行G2、G3分技术练习为主;力量训练中,男运动员侧重均衡的上、下肢练习,女运动员侧重上肢力量训练;射击训练多采取分组竞争、模拟比赛的方式进行,并注重训练大风天气下的适应力。  相似文献   

12.
采用心理测量法,对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国家队运动员2010—2011年陆上训练和雪上训练(冬训前后)的注意力、应激、训练状态、赛前情绪4项心理指标进行监测和分析,了解运动员的训练特征及心理状态。结果发现:运动员陆上训练和雪上训练心理状态是有差异的,不同性别的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运动员心理状态呈现出不同特征;运动员的注意力处在一般水平,经过冬训注意力有所提高;经过冬训运动员的应激状态均有所改善,男队员改善明显,冬训后困扰男队员的主要为比赛所带来的压力,而女队员则主要为生活遭遇和运动损伤的压力。大部分运动员的赛前状态良好,一部分运动员存在轻、中和重度的心理疲劳。结论:对于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运动员进行心理状态监测是非常必要的。对运动员采取的心理调节策略、方法应具有鲜明的个体性。  相似文献   

13.
短道速滑训练分为陆地训练与冰上训练两种模式,冰陆交界区是由陆地训练向冰上训练过渡的训练阶段,起到将陆地训练成果转化到冰上训练的作用。针对5名优秀短道速滑冰运动员进行了六个训练时期,为时10个月的有氧训练生理生化指标追踪测试,研究其在指定时期内的变化特点。监测数据分析表明,运动员冰陆交界区的有氧代谢能力低于陆地训练期有氧能力的最高峰值,整体呈下降趋势。但随着冰上训练的深入,检测数据呈上升趋势并超过陆地训练最高水平,达到年度最高峰值,也就是有氧能力达到本年度水平最高点。根据这一特点,指导运动员进行有针对性的科学训练,提高冰陆交界区有氧训练质量,进一步提高我国短道速滑的竞技水平。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资料法,梳理以“Biathlon”为主题的英文文献,试图揭示世界级冬季两项运动员的专项体能特征,为我国运动员有效备战北京冬奥会提供参考。研究发现:世界级男女冬季两项运动员身材壮硕,且体脂率低;供能形式随比赛地形和阶段发生变化,平地和下坡滑雪、动转静和射击阶段对有氧代谢能力要求高,出发、上坡滑雪、静转动和冲刺阶段以无氧代谢为主;耐力素质是核心,呈现出以低强度为主、中高强度为辅的训练负荷特征,滑雪速度随比赛进程和地形变化,易受地理环境、天气等客观因素影响,力量耐力和爆发力的作用突出,平衡稳定能力有效保障射击命中率。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调查等研究方法,以黑龙江省雪上项目注册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雪上项目不同年度注册运动员发展状况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发现,越野滑雪、高山滑雪继续保持运动员数量上的优势;单板滑雪成为黑龙江省雪上项目的新亮点.年龄结构分析得知,雪上项目运动员的最佳训练阶段为15~18岁之间;黑龙江省雪上项目队伍梯队建设还不合理,高山滑雪运动员梯队比例形成“U”字形现象;单板滑雪和自由式滑雪项目二线运动员不足,形成了人才梯队培养体系的断裂.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法,梳理以“Biathlon”为主题的英文文献,试图揭示世界级冬季两项运动员的专项体能特征,为我国运动员有效备战北京冬奥会提供参考。研究发现:世界级男女冬季两项运动员身材壮硕,且体脂率低;供能形式随比赛地形和阶段发生变化,平地和下坡滑雪、动转静和射击阶段对有氧代谢能力要求高,出发、上坡滑雪、静转动和冲刺阶段以无氧代谢为主;耐力素质是核心,呈现出以低强度为主、中高强度为辅的训练负荷特征,滑雪速度随比赛进程和地形变化,易受地理环境、天气等客观因素影响,力量耐力和爆发力的作用突出,平衡稳定能力有效保障射击命中率。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中国运动员在第23-30届共8届奥运会以及2006年以来参加历届世锦赛以及亚运会的成绩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对中国田径竞技实力项目的分析,预测在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的竞技实力与成绩。分析表明:当前,中国田径运动项目中男、女中长距离竞走,女子投掷、马拉松跑等为优势项目;男子110m栏竞技实力下降,待新人崛起;女子标枪和男子跳高项目竞技实力逐步显现,为潜优势项目;中国运动员在所有的47个田径比赛项目中,还有男女100m、200m、400m、800m、3 000m障碍跑、4×400m接力跑;男子400m栏、1 500m、5 000m、10 000m、马拉松;女子100m栏,女子跳远,男子投掷类项目没有运动员进入过前8名。2015年北京世锦赛中国男子跳远、标枪、撑杆跳高、100m跑,女子100m栏,男子4×100m等项目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探讨田径项目状况可以促进人们对田径竞技运动整体发展状况的了解、清晰田径运动不同分项间存在的异同性,可以为田径运动的综合管理提供思路、为田径运动提供制胜策略及训练理念。  相似文献   

18.
乳酸阈能够客观准确地反映出运动员的有氧工作能力,因此在运动训练活动中广为教练员和运动所采纳用以评定运动员的有氧工作能力。将乳酸阈应用于速度滑冰的运动训练当中,对个体乳酸阈值在速度滑冰训练中应用进行评定,并分别对运动员有氧工作能力、有氧和无氧耐力训练强度都进行了评定。提出实例来说明速滑专项耐力素质训练中利用乳酸阈训练提高速滑有氧耐力素质和速度耐力素质训练的方法和达到的效果,使乳酸阈训练方法更加有效地指导运动员的冬夏季各项训练,为提高速滑运动员专项耐力素质以取得优异的比赛成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雪上运动作为冬季室外运动项目,运动员必须要忍受其他项目所难以想象的极度严寒.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对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文化生活带来了冲击和影响,这些负面影响不可避免地会对运动员产生冲击,侵蚀他们的思想,使其对雪上运动的前景堪忧,缺乏信心与斗志.教育理念存在偏差、训练比赛任务重、运动队结构复杂、文化层次普遍低、辨别是非能力弱等是影响政治思想教育效果的主要因素;"重训练比赛轻管理教育"的误区、对思想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和教育理念有偏差等问题,在各个滑雪运动队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从提高滑雪运动队人员的科学文化素质,持续夯实教育根基入手,坚持把感恩教育作为成人成才的关键,大力塑造运动员良好的道德基础;从"讲政治"的高度,重视思想教育工作,培养运动员牢固树立"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政治思想觉悟.  相似文献   

20.
冬残奥项目发展迅速,但由于冬季项目设置的特殊性,加上残疾人体育项目分级的复杂性,使得冬残奥运动损伤的发生率远高于健全人冬奥会和夏残奥会。2002年以来冬残奥项目伤病特征:整体损伤率较高,近年来呈上升趋势;高山滑雪、残奥冰球、单板滑雪三个项目损伤率较高,肩膀是损伤的多发部位。我国备战冬残奥的队伍中主要损伤部位:高山和单板:肩膀、脚踝和膝盖;残奥冰球:腕部和肩膀;北欧滑雪:腕部和膝盖;轮椅冰壶:肩膀。主要风险因素:残疾本身引起二次损伤、过度使用等内在因素;比赛中天气、温度、赛道以及设备等外在因素。预防措施:启用全过程式伤病监控系统,加强伤病预防综合策略实证研究,注重相关人员伤病预防教育,发挥运动设备的伤病预防作用,提升伤病预防医疗保障条件。我国在备战过程中应特别注意运动员的运动损伤与负荷的记录和分析、运动员的体态问题、运动员的损伤预防教育问题、运动器材辅具的自主设计和研发问题以及运动队医疗人员的配备问题。以减少备战和举办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过程中运动损伤的发生,体现《奥林匹克2020议程》所提出的"以运动员为中心"的人文关怀理念,为科学备战冬残奥会和促进残疾人冰雪运动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