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句新闻采写名言:“记者需要的是细节,细细节对记者为何这般重要?细节直该怎样捕捉?如何才能写好细节? 细节,一个最小的组成单位 这里所说的纲节,是指描绘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的最小的组成单位,是能真实、具体、形象、深刻地表现人物、事物本喷与特点的新闻元素。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  相似文献   

2.
新闻细节,是新闻作品中细腻精准地描绘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社会环境以及自然景物的最小组成单位,也是多角度表现事物感性特征的最小的材料。在新闻报道中应用好细节,是新闻抢占媒体制高点的重要所在,更是增加新闻魅力的重要砝码。《新京报》记者在《夏俊峰下葬:三个悲剧家庭纠葛终结》报道中的细节运用成功刻画出人物的个性,使我们不得不再...  相似文献   

3.
戴建伟 《新闻窗》2005,(5):12-12
细节是展现新闻魅力的重要环节,细节可以将人物和事件的特点加以突出,可以放大新闻的信息点,增强读者记忆深度,记者在新闻中抓住了的传神的新闻细节,无需赘言,读者便能随着你的现场细节再现整个新闻报道本身。  相似文献   

4.
弓雪 《新闻窗》2013,(4):49-49
读过《谁是最可爱的人》,谁不记得那个牺牲了的战士口中仍咬着敌人的半个耳朵?读过《为了周总理的嘱托》,谁会忘记铁人王进喜在临终前向领导同志交出小钱包、小本子这个无声的举动?读过孔繁森事迹的人,谁又会不被他殉职后身上只找到8元6角钱所震撼?新闻有了精彩的细节描写,就可以变得生动、鲜活、厚重起来,能给予读者充分的回想空间。很多有远见的记者都很注重挖掘既富有美感又能反映事物特征的新闻细节,那么这些细节如何获得呢?  相似文献   

5.
认知细节把握细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人民日报》报道,2003年北美历史上最严重的停电事故,造成了当地60亿美元的惨重损失,后经联合调查组专家论证,原因是俄亥俄州克里夫附近一些长得过于茂盛的树丛造成了电线短路。一段小树枝微不足道,当它在不恰当的地方连通电路的时候,细节引发的是全局性灾难。世界著名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讲述他成功的秘诀时,总结出了广为流传的名言:“魔鬼在细节”,也就是说无论一座建筑多么恢弘大气,只要细微之处留有瑕疵、存在遗憾,那这件作品就算不上成功。经济生活如此,建筑艺术如此,新闻作品更是如此。认知细节与把握细节对于细节在新闻中的作…  相似文献   

6.
在这个连吃饭都盛行快餐的时代里,人们对通讯的阅读需求远不如短快的消息,所以怎样把通讯,尤其把长一点的通讯写“活”,就显得尤为重要。“活”有多种手法,而细节在其中的分量则是不言而喻的。好的细节描写不仅可以渲染气氛,深化主题,而且能够提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增强人物的“立体感”,甚至可以催人泪下,感染读者。那么,细节的描写从何处入手?我想不外乎以下几种渠道:一是靠观察。具备一双敏锐的“新闻眼”,采访也罢,调研也罢,都要靠记者的眼睛去用心观察,捕捉常人难以发现的细节。《人民日报》老记者柏生早年采写《韧性的战斗》一文时,一头…  相似文献   

7.
李静 《新闻世界》2009,(7):51-51
《“老报童”罗伊去世了》是一个优秀的新闻文本。该文本中的细节描写主要体现在视力、体态、语言和声音等方面。细节“说话”可以赋予新闻生动性和形象感,塑造独特的人物,体现记者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8.
《今传媒》1997,(10)
回首平生谈憾事文/辽宁·赵维现在,有不少退下来的老新闻在写回忆录或撰写一些自己从事新闻工作的体会文章。其中有的总结自己毕生的新闻工作经验,有的对自己的新闻工作实践进行理论的抽象,也有的根据自己的亲历亲见匡正史实……。最近读了穆青同志在《中国记者》19...  相似文献   

9.
编辑部:  新年伊始,《新闻与成才》更名为《军事记者》。对我这个在新闻宣传战线上刚刚起步的同志来说,心里多少有一些遗憾。因为,在我陷入写作困境时,是《新闻与成才》帮助我走出了误区;在我因找不到新闻线索而迷茫时,是《新闻与成才》引导我如何使新闻稿写得更有新意;在我因不上稿而苦恼时,是《新闻与成才》上发表我的稿件而使我重新树立信心。所以,我对《新闻与成才》很是留恋。然而,它的更名,犹如凤凰涅,是升华和飞跃。我又为它高兴,并祝愿它越办越好!  我相信《军事记者》会像《新闻与成才》一样,是我们基层广大通…  相似文献   

10.
胡嘉 《新闻传播》2009,(7):124-124
细节,在《辞海》中的定义是:在文学艺术作品中“细腻地描绘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的最小组成单位.是对生活中的细琐小事或人物细微的神态动作的描写”。细节在包装中的主要表现那么.哪些属于包装中应注意的“细节”呢?笔者以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标题细节——让“文眼”亮起来新闻标题被喻为“新闻的眼睛”,它有四个主要功能:概括新闻内容、评价新闻意义、吸引读者注意、美化新闻版面。一个有影响力的新闻,好的标题是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11.
张启娟 《中国广播》2007,(10):43-44
有句成语叫做“画龙点睛”,意思是说,一条绘制精美的龙,只有被点上眼睛以后,才能有神韵。对于新闻写作而言,这个“眼睛”,就是细节。与消息相比,新闻专题类节目属深度报道,不能停留在对新闻事实的简单叙述或大略描摹上,得触及事物的本质,这种触及,常常需要用细节说话。著名作家沙汀有句名言:“故事好编,零件难找。”“零件”者,生动感人、过目难忘的艺术细节也。  相似文献   

12.
《新闻传播》2006,(11):32-32
《新闻记者》2006年第7期发表林新的文章《细节的力量——新闻细节的叙事特征与效果分析》。 文章说,新闻细节的力量主要来源于其在叙事上所表现出来的独特性。相对宏大叙事来说。新闻细节独有一种亲和力和感染力,能够让接受者在体验中认知和理解新闻。  相似文献   

13.
细节的魅力     
细节来自新闻事件本身,也来自记者在现场的发现、对事件的认知、对真相的求索。一篇好的新闻,离不开动人的细节,可以说,细节让消息、通讯等各种题材的新闻报道出彩。  相似文献   

14.
龙宣萍 《新闻窗》2005,(5):13-13
读罢《拜托,留住细节》一文,很受启发。当过记者编辑的入都知道“细节”的重要性,只是把这个问题加以总结并上升到理论高度的文章还不多见。从善炬同志的这篇文章中,我们清晰地知道“细节”在新闻报道中不可或缺的功能:“细节,除了形象概括的超级功能外,一定还具有长久的群体记忆功能和广泛的宽众传播功能。”大量的新闻实践证明了这一点。比如上个世纪60年代穆青等同志采写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尽管那时我才上小学,但父亲在读这篇文章给我们姐妹听时,其中焦裕禄用椅子顶住疼痛的肝区坚持工作的“细节”至今未忘,仍深深地感动着我。  相似文献   

15.
谢治国 《中国广播》2004,(11):48-50
新闻报道需要重视细节,并且善于抓住典型细节。因为“新闻事实是由众多的细节组成的,在这些细节中,有一部分肯定更能体现新闻的主题、更能揭示新闻事件的本质、更能说明新闻人物的性格。要把新闻写好,记者必须善于捕捉这样的细节,并在新闻中刻意加以描绘。”  相似文献   

16.
在谈论到新闻写作发展新趋势时,新闻界不少同志认为,在新闻报道中运用细节材料,将成为一种突破,更加广泛地引起人们的注意。穆青同志在谈到借鉴外国记者的成功经验时说:“在外国记者的一些比较成功的报道审,我看有两个东西突出了。一个是评论,就是说不完全用事实讲话,而是利用各种事实发表议论,发表看法。另一个是注意抓细节。抽象的东  相似文献   

17.
一篇新闻怎样才能吸引读者?好的题材当然是至关重要的,但是采写的技巧也不可忽视。现在都市类报刊流行一个说法:“魔鬼细节。”讲的就是细节在新闻采写中的重要性。可以这样说,在新闻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对细节的捕捉与把握,已经成为新闻竞争取胜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于为苍 《新闻界》2005,(1):110-111
消息中的细节是指那些来源于新闻事实中的具有新闻典型意义的细小情节,记者常常通过对细小情节的特写性描绘,使新闻对象栩栩如生,逼真传神,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最佳的新闻写作包括一整套技巧,它们使事实、概念、思想、感情的发布变得平易流畅,水到渠成。”消息写作使用目击式的细节描写,可以增强消息的现场感和真实性,提升消息的新闻价值,凸显消息的主题内涵,同时也折射记者的新闻审美思想。  相似文献   

19.
论新闻细节     
姚林 《新闻世界》2012,(10):10-11
细节是新闻写作中的珍珠。鲜活的细节把人们带到现实的情景之中,让人们更真实地感受着新闻事件的发生与发展。不会捕捉细节,是记者能力不足的表现,是新闻作品苍白的根源。本文主要论述了新闻细节的含义和作用、如何捕捉生动的新闻细节以及新闻细节的误区和防范。  相似文献   

20.
宋朝大文学家王安石的《咏石榴》中。有一名句曰:“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说的是典型的、有特征的细节的作用。大自然景色是如此,新闻报道也是如此。抓住、抓准了典型的细节特征,报道也就有了感染力。 我曾采写过一篇3千字的通讯《三天三夜》,刊登在《辽宁日报》上.并被当时县城的几所中学编为语言课外教材。这篇通讯写的是,解放军某部通讯兵郭培新同志,驾驶着摩托车,在突然面临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