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国际国籍法的新发展与中国国籍法的渐进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籍是自然人隶属于一个国家的法律资格与身份,是连结国内法与国际法的纽带。近年来,在全球化的驱动下,国际社会逐渐对双重国籍采取宽容的态度,很多国家和地区纷纷修改完善国籍法,核心是承认或接受双重国籍,开始松动拥有国籍即享有公民权原则,以追求和实现本国利益的最大化。我国施行了近30年的《国籍法》存在许多与国际形势、国家利益不协调的地方,需要进行修改和完善。改革的可行方案是有步骤地渐进推进务实灵活的双重国籍政策,将一定的注意力投向拥有国籍与享有公民权相脱离的可能性,最大限度地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尊重和保护国籍权。  相似文献   

2.
薛福成在晚清侨务中占有重要地位。首先,他对侨务认识的深度超过了前代并走在同时代的前列。而且,正是基于他对侨务的这些认识使其在南洋与香港的设领交涉中积极主动,不遗余力,最终南洋设领成功,而香港设领功败垂成。薛福成亦是推动晚清归侨政策转变的功臣。薛福成能取得如此业绩是与其个人才情和策略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3.
金晶 《巢湖学院学报》2011,(4):96-98,130
晚清华侨政策的转变反映了清政府对海外华侨的认识及所持立场的变化,而这一转变离不开洋务派的促进作用。在转变过程中,晚清的华侨政策历经三次阶段性突破,护侨的价值取向也由政治因素转向经济因素。  相似文献   

4.
本文拟通过清朝驻南非第一任总领事刘玉麟在任职期间开展的一系列保护华人华工的活动,揭示晚清政府侨务在南非的实施情况以及刘玉麟为晚清侨务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近代北美华侨的移民动机和过程与其金融意识密不可分。现代金融业发源于欧美,近代来自广东四邑等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北美华侨在其海外收入的存储、汇兑、投资过程中,较早地与侨居国的现代金融机构发生联系,由此培育出一批熟悉西方金融和市场经济运作的人才,对本民族现代金融和经济的萌芽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柳青 《唐山学院学报》2015,28(2):64-66, 102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一支新兴的政治力量,维新派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提出了许多救亡图存方略,迁都思想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无论是早期维新派还是以康梁为首的变法维新派都对迁都思想作了详细阐述。但是,由于政治环境、认识水平等方面的差异,维新派的迁都思想又存在多样性、复杂性,探析近代维新派的迁都思想对于深入研究维新派以及理解中国近代化,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7.
晚清时期华侨教育的发展分3个时期:19世纪70年代以前为华侨自发办学时期,该时期清廷在华侨教育上毫无政策可言;19世纪70年代起到19世纪末为部分清廷官员推进华侨教育的发展时期,该时期清政府的侨务政策发生缓慢变化,对华侨教育问题也渐渐重视起来;20世纪初至清末为华侨自觉创设新式华侨学校的华侨教育大发展时期,该时期清政府采取鼓励国内教员到海外任教、设劝学所、派视学员、制定华侨学堂规则、创立暨南学堂、推行“新政“广揽华侨人才等措施,使得华侨教育出现第一次兴学高潮.尽管晚清时期,清政府是在其思想、经济、政治等各方面利益驱动下才采取措施推进了华侨教育的,但是从客观上讲,这对华侨教育政策的转变无疑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文章分析了清代民人出国原因,详细论述了晚清政府对出国华侨态度的重大变化,以南洋和美洲为例阐述了晚清政府遣使设领保护华侨的过程及努力,并分析其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晚清西方传教士创办教会学校的目的:一是作为传教的辅助手段,二是传播西方的近代科学知识。教会女学的创办开创了中国女子接受教育的先河、改变了中国人的传统教育观;晚清教会医学校的创办促进了中国西医学教育的发展,为中国培养了早期的西医人才。  相似文献   

10.
11.
清朝前期出于政治、军事的需要,对海外华人采取敌视、迫害政策,主要表现在:限制华人出国、迫害归国华侨和对待华侨社会的敌视态度。这一政策的实施不仅使广大华侨在海外遭受许多非人之难,而且也使海外华侨与中国社会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上产生了巨大隔膜,从而也为近代中国华侨政策的转变设置了诸多障碍。  相似文献   

12.
双重国籍是指一个人同时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公民权或国民身份。我国不承认双重国籍。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我国可以有选择地承认双重国籍,进一步放宽中国海外华人绿卡中请条件,在我国境内具有中国国籍和外国国籍的双重国籍人,其国籍身份以其是否出境为判定标准,不宜承认东南亚华人双重国籍,与加拿大、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对等承认双重国籍,在法律上建立海外华人子女选籍制度。  相似文献   

13.
华侨与清末梅州新学教育的兴起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文章论述了梅州新学教育兴起的历史背景 ,认为 ,华侨参与梅州新学教育有其原动力、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 ,其参与的方式具有多种多样  相似文献   

14.
现代化的"内核"是指对现代化动力的认识、道路模式的选择,现代化的"基点"则是动态的过程,包括态度、信念、动力、变迁等方面,中国早期的现代化是在内外环境发生剧烈变动的背景下进行的,地处云南西部边陲的腾冲成为近代云南边疆地区现代化的缩影。亦侨亦商的腾冲侨商,通过争取民族独立、维护国家统一;倡导社会革命和社会改革,尝试工业化;培育人的现代化,为现代化创造内在动力,同时,保持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为现代化创造外在动力,为云南边疆地区的现代化作出了开启之功。  相似文献   

15.
熊命辉 《湘南学院学报》2004,25(6):30-33,43
清末法律渊源,由于社会发展状况的明显差异,可以以清末法制变革为分水岭,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变革前,法律渊源以中国传统法律渊源为主,即律、例、会典、地方性法规、条约等正式渊源和习惯、判例、法律解释等非正式渊源。变革后,除已有法源外,从立法角度还初步形成了以宪法大纲为核心,包括宪法大纲、全国性法律法规为主要内容的带资产阶级性质的近代法律渊源体系,从立法角度打破了"诸法合体"的传统法律渊源体系。  相似文献   

16.
清政府对海外华侨政策的演变是一个漫长、渐进的历史过程.根据这一变化过程中的主要特征、原因及其采取的措施,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严禁和敌视时期、漠视时期和开始重视侨务时期。  相似文献   

17.
晚清域外游记揭示了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接受西方文化时的复杂心态,以及打破封闭自足的格局,走向世界的艰难历程,具有重要的文学史和文化史价值。学界对晚清域外游记的重视不够,现有研究仍止于个别名家名作的解读和阐释,多流于资料梳理与背景介绍,少有鞭辟入里的剖析。引入比较文学形象学、旅行理论的视角,进行跨文化研究,应是晚清域外游记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鸦片战争以后,由于逃避清政府的压迫以及掠卖华工等原因,华侨人数猛增。华侨素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曾作出过巨大的贡献,如建立革命组织,积极发展革命力量;创办各种进步报刊,大力宣传革命思想;踊跃捐资筹款,为革命提供经济援助等。华侨在辛亥革命中的贡献决不可小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