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主要结合刘俐李教授的<焉耆汉语方言研究>,对焉耆方言中的儿化韵在作用和分布方面作一个系统的分类和总结,以区分焉耆方言中的"儿化"和"儿尾",并进而预测在焉耆方言中"儿化"现象不仅不会消失,还将会有所发展.由此加深我们对"儿化"和"儿尾"两个概念的再认识.  相似文献   

2.
谈明刊闽南方言戏文的校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最近正式出版的<泉州传统戏曲丛书>第一、二卷中所收人的明刊古戏文,对方言古戏文的校注原则与方法加以探讨,并举例说明了"存真、辨形、循音、觅证"等四种方法在校注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名著<金瓶梅>自问世数百年以来,对其思想和艺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而对其作者更是扑朔迷离,迄今难有定论.本文从<金瓶梅>中的方言土语以及一些习俗入手,进行了有益的探讨.认为<金瓶梅>的作者可能是河东人,或者起码在河东生活过,或者在其流传的过程中经过各种文人的加工.  相似文献   

4.
当今时代,网络正在成为语言创新的重要平台,网络上不断产生的新语言现象令人眼花缭乱,其中有一些网络语言跟方言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笔者将其归纳为以下三种情况:一是方言词语的直接借用。即直接把方言词语拿来使用,在使用的过程中语义也可能略有变化。如:"偶"作为第一人称代词"我"。据说这一用法源于台湾。台湾话题女王许纯美就经常"偶"不离口,比如她说:  相似文献   

5.
刘小文 《重庆师专学报》2013,(4):127-129,153
四川省荣县有悠久的历史,又有较为封闭的环境,较好地保存了方言原貌。文章选取了当地方言中的部分古词语进行解释,所选词语均为《四川方言词典》《重庆方言词典》未收或虽收而未尽完备者,以帮助我们分析语言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6.
方言是一种语言的地方变异形式,其中词汇的变化可谓日新月异。方言词语可作为共时方言词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文从《陇西方言词语汇释》中筛选出了162条词语,称其为"区别于兰州方言的陇西方言特征词",审视陇西方言与兰州方言的共性和个性,得出"表示名物的词语变化最为明显,最能体现方言间的共时词汇差异""兰州方言和陇西方言在语法层面来说,基本没有区别性,是一致的"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反切词语是包头方言以至晋陕方言中的一种语言现象,与反切的形成有直接的关系。其形成有两个阶段,即秦汉以前由急读缓读形成的不自觉反切阶段和汉末魏晋南北朝的自觉反切阶段。魏晋南北朝阶段风靡全社会的反语活动,是反切词语形成的重要基础,促进了反切词语的成熟和发展,反切词语从此在民间以及文学作品和历史典籍中代代相传。  相似文献   

8.
从常用的襄阳方言词语中,列举出40例具有典型地方特色特征的词,拟从语音、音韵、文化习俗等诸方面对方言词语的本字进行探究.这在指导方言规范化书写,正确使用方言、宣传和保护方言方面有积极作用和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9.
湖北省建始县域方言属于西南官话成渝片区,具有浓厚的民族地方方音色彩.收集整理建始地区使用频率较大的一些词语,从形象化词语、反映生活习俗的词语、形象化的熟语、方言词汇与地域文化的关系四个方面对建始方言词语进行了归纳总结,分析建始方言词汇的地域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10.
永州方言中存在着许多"有音无字"的古语词,这些词语大多在永州方言中还作为日常口语使用.文章继黄丽<湖南永州方言中的古语词考释>之后,对永州方言中的另一些口语词进行了本字考释.  相似文献   

11.
12.
广州话和藤县漾江话都是粤语,但广州话属于广府片,潆江话属于勾漏片。漾江话受广州话较大影响。文章比较和描写了二者声韵调特征,并证明漾江话的语音系统仍属于粤语勾漏片。  相似文献   

13.
关中方言除渭河平原以外,南面包括陕南商洛和安康两地的部分县市;西面包括豫西陕县、灵宝、卢氏等地和晋西南汾河谷地数十县:北面包括陕北南部的五个县;西面包括宁夏固原地区东南、甘肃平凉和庆阳地区。从历时的角度看,关中方言的特征词大致可分为三娄:传承词、创新词、变异词。关中地区长时问作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中心,其方言中的特征词能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情况,对当代的音韵学、词汇学、社会学、民俗学等有宝贵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文归纳了三声调方言临洮话的语音系统,详细介绍了它的语音、音韵特点。  相似文献   

15.
语言随社会发展而不断发展,分化和整合是语言发展的基本运动形式。方言流失是一定时期内语言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汉语方言发展的现状,它表明在汉语方言发展历程中,整合正处于主导地位。正确认识方言流失的原因,提出具体可行的方言文化保护对策,是保护方言文化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6.
闽方言是广东三大方言之一。总体而言,粤语作为强势方言,对闽、客方言有较明显的影响。但在局部地区,闽、客方言对粤语亦不乏反作用力。运用大量方言材料,结合历史人资料,试图初步揭示闽语在广东特定的环境中对粤语的反作用力,分三部分:一、广东闽方言的分布;二、粤方言语音中的闽语成分:三、粤方言词汇、语法中的闽语成分。  相似文献   

17.
樊华 《铜仁学院学报》2009,11(6):63-66,104
遵义方言和重庆方言同属西南官话的成渝片。二者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系统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相似性,尤其是儿化程度明显高于西南官话其它方言片。  相似文献   

18.
西汉扬雄编纂的《方言》,在中国方言之学和世界语言文字学史上 ,都称得上是当之无愧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19.
扬雄的《方言》所记录的古代口语有不少在现代偃师话中依然使用,虽然其中的一些词在语言和语义上发生了一些细微的变化,但仍保留了非常明显的古语词痕迹。本文通过对这些古语词进行追源性分析,力求为研究汉语方言历时性演变规律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文章将保德方言语音与北京语音作了较深刻的比较。全文分三部分:一、声母的比较;二、韵母的比较;三、声调的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