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捻军起义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从1851年(咸丰元年)到1863年(同治二年),其领袖是张乐行.后期从1863年到1868年(同治七年),到1866年(同治五年)以后又分为东西两路,赖文光是东捻军领袖,张宗禹是西捻军领袖.张乐行、赖文光和张宗禹,是捻军起义在两个时期和三个方面的代表人物,结合他们的历史事迹,这里将捻军起义的产生、发展和败灭的全程,作一全面的概括的叙述.  相似文献   

2.
荣禄作为清末最受慈禧宠信的大臣,参与了清末许多重大事件的决策。至今,人们还只是对荣禄在戊戌变法中扼杀维新运动的经历了解甚深,而对荣禄其人的全貌,他的经历,他在晚清历次重大事件中的作用,尚缺乏全面认识。本文力图对荣禄一生作一比较全面的评述。荣禄,字仲华,瓜尔佳氏,满洲正白旗人,生于道光十六年(1836年),卒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荣禄历经成、同、光三朝,他的发迹主要是在光绪朝。荣禄出生在一个被清廷大加褒奖的“忠义”之家。祖父塔斯哈,道光初年官至喀什噶尔帮办大臣,在遭光十年(1830年)九月的新疆回疆动乱中被难于阵。动乱平定后,清廷授塔斯哈都统衔,并予骑都尉世职。荣禄伯父长瑞袭世职,授三等侍卫,荣禄父长  相似文献   

3.
董福祥(1839—1908),字星五,清代甘肃固原人。清同治元年(1862年)倡集团练;同治三年(1864年)六月,率部反清。期间与各路回民军、西捻军联合作战,共同抗击清军。同时为牵制清军、使西捻军顺利东渡黄河作出过重要贡献。自同治七年十月开始,清军围剿东线西捻军的主力陆续调回陕北,陕北的形势发生了变化。十月十三日,钦差大臣督办  相似文献   

4.
丁宝帧(1820-1886),字稚璜,清贵州平远(现织金县)人。咸丰3年(1852年)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上。咸丰10年(186年)任岳州知府;同治元年(1862年)调任长沙知府;同治2年(186年)升授山东按察使,次年(1864年)改任布政使。同治6年(1867年)升任山东巡抚,赏头品顶戴。同治7年(1868年)赏太子少保。光绪元年(1876年)摆任四川.总督,赏紫禁城骑马。光绪11年(1886年)病故,清廷厚赠太子太保,溢文城公。并命山东、四川、贵州三省修词以祖之。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  相似文献   

5.
中法战争结束后,清廷创设海军衙门作为名义上主持全国海防活动的临时性专务机构。海军衙门建制、章程、运作等制度设计缘自醇亲王奕之手,组织建制仿照总理衙门而设,却又吸纳神机营资源,以致神机营兼设的负面形象伴随始终。政务运作突出表现为大臣集体负责制与先期咨报模式,对全国海防事务只能负有限的集体责任,对地方海防不具备严格的约束力。海军衙门的实际功能深深地植根于制度建设与政务运作中,其历史地位须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6.
戊戌后,荣禄因政变之功,领班军机,节制北洋海陆各军兼统武卫五军,权倾朝野,为有清所绝无仅有,弄清荣禄在嗣后庚子事变中的态度,将有助于了解此一时期的清廷政治.一所谓列强“归政”照会,历来被视为慈禧太后开衅八国的关键,而荣禄被视为祸首,其重要的一条原因即为该照会是由他进呈慈禧。但关于照会慈禧归政的记述。各家极不一致,此胪陈如下:《庚子国变记》:6月16日“召大学士六部九卿入议。太后哭,出罗嘉杰书示廷臣,相顾逡巡,莫敢先发.”  相似文献   

7.
一,赖文光加入捻军还是捻军加入太平军。罗尔纲先生认为后期捻军的人数多于赖文光的部队,但组织的主体、骨干是赖文光的基本队伍,而最高的领导又是赖文光本人,所以说是捻军投入太平天国队伍。实际上,赖文光领导的西北太平军于1864年11月与清军进行总决战后,几乎全军覆没,赖只好率残部加入捻军。《求阙斋弟子记》等文献资料都记载了赖文光加入捻军的史实;捻军是一支独立的抗清队伍,有自己的组织制度,即“五旗军制”。这五旗军制并没有因赖文光残部的加入而发生丝毫改变;赖文光在捻军领导集团中的地位,也居于张宗禹、任化邦之下。所以,组织的主体、骨干并不是赖文光所率西北太平军残部,而是捻军;赖文光本人也并不是最高领导者。赖文光加  相似文献   

8.
(一) 同治四年(一八六五)的五月下旬,捻军在山东荷泽打死了僧格林沁,消灭了满清王朝的精锐部队——内蒙古马队后,满清朝廷连忙催调曾国藩为钦差大臣来抵御。汉奸刽子手曾国藩,在把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沉没於血泊之中以后,又以其鲜血淋漓的手,来绞杀中国北部的人民起义军了。原在上年十月,当僧格林沁和官文对捻军起义束手无策的时候,满清政府就曾不得不起用湘军,命令曾国藩带兵到皖鄂交界处“督剿”,那时,曾  相似文献   

9.
道咸年间,四川啯噜与教门、会党彼此渗透融合,最终衍化为哥老会。咸丰至同治早年,随着湘军兴起,哥老会流向军营,且渐次蔓延,以曾国藩为首的地方官为防范哥老会的传播出台了一系列的对策,值得注意的是,道咸时期清廷并没有关注哥老会,直至同治早年清廷才介入地方政府对哥老会的处理。  相似文献   

10.
略论聂士成     
聂士成字功亭,安徽合肥人.1862年(同治元年)由武童投效当时在安徽镇压太平军和捻军的袁甲三军营,第二年,又随李鸿章的淮军东下,开始了他的戎马战斗生活,直到1900年在保卫天津战役中牺牲为止,前后近四十年.这四十年中,聂士成从士卒迁升到总兵、提督,他一生的主要活动,可以归结为镇压农民起义和抗击帝国主义侵略两个方面.试分别论述于下.一聂士成站在维护封建王朝统治秩序的立  相似文献   

11.
清季咸同年间,在剿抚捻军问题上,朝廷内部意见不一,遂发生纷争。兵部侍郎胜保、安徽巡抚翁同书、科尔沁郡王僧格林沁等人认为捻军势力甚大,应派人前去安抚,使其为朝廷所用。而曾国藩、李续宜、严树森等人皆认为捻军势力猖狂,多次与湘军发生冲突。实匪祸之心永驻,不能安抚,只有用兵剿灭,方能解除后患。胜保等人与湘淮集团发生分歧,争执甚是激烈。而此时湘淮集团实力如日方中,终使胜保于同治元年冬被革职逮问,次年秋赐令自尽。  相似文献   

12.
1857年张乐行率主力捻军南下淮南,与太平军联合作战,留守淮北的捻军则以"圩寨"为依托,坚持抗清,逐渐发展壮大,并开辟山东、河南、苏北战场,不仅牵制、消灭大量清军有生力量,而且直接促成了北方民众运动的高涨,对张乐行淮南捻军与太平军的联合作战,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配合作用,张乐行所以能在淮南坚持5年之久,与淮北捻军的屏障之功是分不开的。1861年底,张乐行率部回归皖北后,淮北捻军重新聚集在他的周围,开始了新的征程。  相似文献   

13.
从1856年2月雉河集会盟到1857年3月与太平军霍邱会师,为初期捻军战争和淮南时期捻军战争的“交接”期。在这一时期,我们可以发现,捻军战争的形势跌宕起伏,变化无常。但总趋势是战争主动权得而复失,作战形式不得不由进攻转换为防御,“圩寨战”作为防御战的基本形态,逐渐取代“野战”,开始确立它在捻军战争中的特殊地位。一 1856年4月,袁甲三复出攻捻前,捻军依然保持着雉河集会议前夕蓬勃发展的势头。 1854年11月,张乐行复出反清,与龚德树、苏天福、王贯三捻军合兵,“四出滋扰”,势力迅速壮大,到1855年秋,众至数万,形成捻军反清的一个高潮。为了控制皖北战局,摆脱  相似文献   

14.
(一) 江地新著《捻军史研究与调查》即将出版山西大学历史系教授江地同志新著《捻军史研究与调查》一书,即将由山东齐鲁书社出版。该书是作者关于捻军史研究的第四部专著。本书从横的方面对捻军史有关重大问题,如起义始末、作战方法、人物评价、性质剖析、起义分期、史迹调查等等进行了研究和阐述。书中并附有《涡河北岸初期捻军活动图》和《淮北捻军圩寨战图记》,以及两篇调查记。全书约二十余万字,是关于捻军史研究的一部有价值的学术读物。各地新华书店正在征订中。  相似文献   

15.
早在太平天国定都南京遣军北伐的时候,安徽省北部颖亳一带的捻军,就群起响应,呼应作战。北伐军失败後,散兵有的加入捻军,因之势力更加强大,杨韦事变後,李秀成和陈玉成对捻军的联系比前较强,李秀成曾招捻军助战,捻军因而接受太平天国的纪律,大受群众欢迎,陈玉成在安徽与清军作战时,又曾得捻军的帮助。因此捻军的首领张洛行於太平天国辛酉十一年曾受天王的“殿前北方统率天军顶天扶朝纲天王”的爵号。同年冬,陈玉成部下的遵王赖文光扶王陈德才等奉命远征西北,明年夏,回师援玉成,又联合捻军,转战陕豫一带,关系更为密切。到了一八六四年春天京危急,陈玉成英勇牺牲後,远征西北的大军,归秀成节制,再度西北征,广招兵马,文光、德才等由陕西回军救援,师未至而天京陷落,此後赖文光部和自江南北上的太平军馀部,由於大局的转变,遂完全与捻军合流,继续了坚强的抗清斗争,使太平天国的正朔,又延续四年之久。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翁同龢家藏《致太世叔函》为线索,厘清了该函作者沈鹏由常熟到京城在翰林院苦读细节,以及翰林院诸生的构成及苦读状况;并阐述沈鹏成为编修后仗义执言,不顾生死的壮举。在慈禧等守旧势力发动戊戌政变后,他大胆上书,为光绪皇帝鸣不平,要求朝廷改弦更张,严厉惩处军机首辅荣禄、军机大臣刚毅以及太监李莲英等"三凶",因而遭到清廷及两江总督鹿传霖等人的残酷迫害,必欲置其于死地而后快。最后,由于外人干涉,清廷虽然被迫提前释放沈鹏,但由于他长期饱受折磨,出狱不久便与世长辞。  相似文献   

17.
尹嘉宾是晚清阜阳籍将领,主要活动于咸丰、同治、光绪三朝,前期主要与太平军、捻军作战,后期倾力维护地方治安、统领练军,官至记名提督、署南阳镇总兵。因牵涉教案被革职,死后葬于阜阳城东南。  相似文献   

18.
江地先生新著《捻军人物传》最近已由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江地教授长期从事捻军史研究,这部书是作者继《捻军史初探》、《捻军史论丛续编》、《初期捻军史论丛》、《捻军史研究调查和研究》之后第五部也是最后一部关于捻军研究的学术专著。该书近20万字,分五个部分:前期捻军领袖传、后期捻军领袖传、地方农民军领袖传、叛徒传和攻捻清军将领传。每一部分又包括传记和附表两个类型,传记记主要人  相似文献   

19.
<正> 有些研究捻军的同志认为,张乐行不只一次受过清廷的招抚,并且肯定他参加了打定远捻陆遐龄。有的同志甚至说他是“敌人的鹰犬”。笔者认为,这种看法似乎可以商榷。关于张乐行受招抚,据笔者所见,主要有以下史料记载了这件事。《涡阳县志》:“(一八五三年)二月,钦差、工部侍郎吕贤基,兵部侍郎周天  相似文献   

20.
三口通商大臣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廷为适应中外情势变化而在天津设立的一个新官职,设立于1861年底,裁撤于1870年天津教案后,期间皆由满清贵族崇厚充任。其最初职能为办理三口通商交涉事宜,并兼管天津钞关,后来又逐渐扩充到练兵、海防、制器诸项,并兼及地方政务领域,对同治年间的内政、军事、外交等均有重要影响。三口通商大臣职能的演变,是外国列强、清廷中央以及崇厚本人三方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