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文章以许昌企业网页的英文版本为着眼点,分析了企业网页中汉译英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主要的三种误译,即功能性误译、文化性误译和语言性误译,并针对以上误译种类试探性地提出了解决方案,以期对企业的英文本翻译及翻译教学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从语言层面对导致误译的诸因素进行探讨,详细地从词的误译、句子结构的误译、语法的误译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建议,旨在对正在学习日汉翻译的学生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胡骑兵 《考试周刊》2014,(83):19-20
本文以深受好评的由风软美剧字幕组翻译的Boston Legal第一季的第一集字幕为例,分析其字幕误译的三种类型:缺乏逻辑分析剧本对白的语境而导致的误译;缺乏文化背景知识导致的误译和翻译态度不严谨导致的误译,并给出相应的避免类似误译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关联理论的认知语境角度可以用来探讨《高级英语》教学参考书中的误译现象:一是认知语言语境差异引起关联缺失导致误译;二是对认知情景语境转换不当导致误译;三是对认知文化语境生疏导致误译。而遵循最佳关联原则是避免误译和进行合理创造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温州市公示语问题进行调查,并对误译问题进行过程性剖析之后,本文认为造成误译的原因主要有三个,其中根本原因是公示语译写规范的缺失以及管理上的缺位。基于此,作者提出了消除公示语误译、规范公示语翻译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余婉馨 《海外英语》2022,(14):27-29
《死水微澜》是现当代巴蜀乡土文学的典范之作,其中富含地道的四川方言,展示了巴山蜀水之地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尤其反映出了渗入近代四川人民生活方方面面的袍哥文化。通过对比胡志挥和Bret Sparkling&Yin Chi对《死水微澜》第二部分“在天回镇”的翻译,笔者发现大量方言误译,并将其分为袍哥文化相关方言误译和其他巴蜀方言误译。其中,与袍哥文化相关的方言误译可进一步细分为对袍哥组织和人物身份的误译以及对袍哥文化的误译,其他类别的巴蜀方言误译其成因则有隐喻传达无效、人物指代混乱和文化能力欠缺三方面。  相似文献   

7.
翻译中的误译现象非常常见,但是相较于简单地将其归罪于译者能力,理性地认识并分析其根源显得更为重要。阐释学的出现,尤其是它的三个原则"理解的历史性"、"视域融合"和"效果历史"则充分地论证了误译现象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林语堂先生的学识和声望,使得其翻译中的误译现象更加有力地佐证了误译的普遍性。本文选取"理解的历史性"和"视域融合"两个方面,对林语堂诗歌英译中的误译现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典诗词英译,隐性主语复现为英语诗句的主语时,人称、性别、数三个方面常产生错误;主语的误译可能造成诗的意义含糊和诗的意境失真;主语误译的主要原因有三:对诗词的字面推敲不够、对诗词相关的文化背景了解不够和对诗词的意境体察不够;要避免主语误译就应该在这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9.
英汉误译与文化预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从文化预设的三个角度,即关于物质世界和造物方面、历史和传统方面、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来探讨引起英译汉过程中翻译误译的文化原因。同时,从典型的误译案例出发,分析引起英译汉误译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以《铁木前传》沙博理英译本为研究对象,从无意误译和有意误译两个方面分析了其中的误译现象。就无意误译而言,从翻译过程的角度分析了译者由于理解和表达错误导致的误译;就有意误译而言,主要从非文本操控的角度分析了有意误译的原因及当时的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指出译者应极力减少无意误译;而作为译者创造性的改写行为,有意误译是译者主体性发挥的结果,具有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作者从军事角度评析了选自盖茨回忆录《责任》的24个译例的问题所在,讨论了导致误译的可能原因,给出了自己的相应译法,并建议建立第三方校译制度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此类误译。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释意学派的理论出发,分析口译过程中出现误译的主要原因及对策。释意理论将口译分为三个阶段:理解、脱离原语言外壳(deverbalisation)和重新表达。译者若在此三个环节中的任何一环做得不够的话,就有可能在实际的口译过程中出现误译的现象。故本文将释意理论与具体实例相结合,就产生误译的原因进行探讨并且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3.
尽管忠实是衡量翻译的的重要标准,然而由于两种语言在社会风俗、意识形态、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方面彼此迥异,因此误译现象的存在极为普遍。误译分为有意识误译和无意识误译,英语专业学生在翻译实践中受母语的干扰常常出现语言和文化现象方面的无意识误译。本文介绍了误译的概念及分类,并用具体实例对英语专业学生在实践中产生误译的原因进行细致地剖析,有助于提高英语专业的翻译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4.
余华的中长篇小说《活着》英译本To Live出版后,在英语国家引起很大反响,深受读者喜爱。该小说语言通俗易懂,翻译难度适中,但英译本中仍出现了多处误译。从翻译批评的角度来看,To Live中的误译现象可划分为语形、语义和语用偏离三种类型;语际转换困难、思维差异、文化传递障碍以及翻译中不同角色对翻译结果的影响都是造成误译现象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因各种原因造成的英译汉误译很多。本文列举了一些翻译中常见的误译例句,分析了造成这些误译的主要原因:翻译态度不够严谨、缺乏对英语文化的充分了解、汉语表达能力弱。同时提出避免误译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论积极性误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误译分为积极性误译和消极性误译两类。积极性误译指的是译者为了完美再现原文的风韵而进行的创造性翻译,虽与原文在形式上并不完全对等,但却能传达最为重要的信息。积极性误译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出于审美需要而进行的积极性误译;由于文化缺省而导致的积极性误译;由于英汉各民族思维方式不同而导致的积极性误译。  相似文献   

17.
王薇 《时代教育》2014,(11):172
本文主要谈论林纾前辈在翻译中的误译问题及其因素,并将误译归为两大类:无意误译和有意误译。"无意误译"受到翻译者自身的局限,是一种错译。"有意误译"是翻译者翻译时的一种策略、方法,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误译在翻译实践中是不可避免的。有意误译是译者有意为之的一种翻译策略,是语言因素和文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从文化角度考虑,意识形态操纵了翻译策略,译者为特定的政治立场服务而有意政治误译。文化过滤为有意误译提供了文化理据,成为原语文化被译语文化接受的有效途径。有意文化误译的手段有文化形象替换、文化信息的丢失、省译和删节。  相似文献   

19.
法律英语翻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通过对法律用(术)语、法律内涵和法律学术三个层面翻译中的误译现象进行剖析并与正译进行比较,用出发语与目的语体系的法律、化特质和微妙的词义特征来解析误译现象。从法律的功能“在于表现、传播和执行国家意志,而不是一般的思想交流”的角度出发,对法律内涵的误译以《海商法》为例进行了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20.
在原语中心论的影响下,追求译文完全“忠实”于原文的传统思想长期占据翻译理论的中心位置。因此,误译常常被斥为“劣译”。随着国内翻译研究范式的逐渐转变,译者的创造意识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误译,特别是文化误译也具有了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试图从接受理论、哲学阐释学等方面探讨了文学翻译中误译的不可避免性,并以霍克思译《红楼梦》出现的部分文化误译为例证,阐明了文化误译与译者的再创造之间的关系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