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类招生条件下本科专业分层培养教育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层培养已成为本科专业教育的发展趋势。按学科大类招生,实质上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是学校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因此,新形势下要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按照通识教育和专业培养相结合的思路,设置新型模块化课程体系,打通学科基础,突出专业特色,构建从学科大类基础培养到专业特色培养的分层培养教育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
针对以往专业划分过细,专业教育知识面太窄,工程实践较薄弱的问题。开展大类培养模式下材料专业教育体系建设势在必行,本文从面向大类材料专业,培养宽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教学体系进行了构建研究,这些培养方案的施行,在本科生创新人才培养中取得了一些实效,为形成特色鲜明的大类材料专业培养教学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大类招生、分流培养已成为本科人才培养的主流,该模式下专业之间课程设置普适性和特殊性显得尤为重要。江西理工大学材料学科、冶金学科和化学学科进行合并大类招生,提出夯实化学基础,构建了两年相同的通识课程,三年级分流。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突出材料学科基础,强化成形理论与技术,紧密结合前沿设置特色课程,旨在培养高素质"三实"人才。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论述地方学院应培养素质高、基础好、知识广、能力强、有个性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基础上,采用树型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机械动力大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即筑建广博的"科学 人文 艺术"通识课程平台、宽厚的"工程 管理"学科基础课体系、精深的"技术 特色 创新"专业方向课程模块,配套教学与生产相结合的实践创新教学体系,形成四面一体的人才培养方案。实践表明,应用树型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拓宽通识教育,夯实学科基础,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灵活专业方向,发展学生个性,增强学生的工作适应性与就业针对性。  相似文献   

5.
传统教育培养的单一专门人才已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新形势及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按"专业招生、大类培养"与按"大类招生、大类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特别强调加强人文素质与科学精神教育,注重提高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按照"厚基础,提高能力,因材施教,培养特色"的差别化战略来构建的符合目前经济社会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其共同点是通过加强基础教育为学生提供了好的成才环境,但两种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考招生、管理机制、学生培养流程等方面存在异同。  相似文献   

6.
牛文娟  张翠玲  郭莹 《考试周刊》2012,(74):160-161
近年来,高校正在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已成为高校培养人才的模式和方向。随着学科大类招生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大类招生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针对目前各高等学校实行大类招生的热点培养模式,本文以宁夏理工学院电气信息学院大类招生为例。从专业分流制度和学生管理两大方面探讨电气信息大类培养的模式和经验。  相似文献   

7.
传统教育培养的单一专门人才已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新形势及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按"专业招生、大类培养"与按"大类招生、大类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特别强调加强人文素质与科学精神教育,注重提高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按照"厚基础,提高能力,因材施教,培养特色"的差别化战略来构建的符合目前经济社会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其共同点是通过加强基础教育为学生提供了好的成才环境,但两种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考招生、管理机制、学生培养流程等方面存在异同.  相似文献   

8.
大类招生与培养改革是我国本科专业教育走中国道路并形成中国特色的主动作为.这项改革起源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拓宽专业口径的按类(系)招生改革试验,兴于融合通识教育的专业教育改造,并在大教改思路下得以全面深化发展.当前,我国大类招生与培养改革处于校本探索阶段,形成了以专业大类与试验班为载体的全学科、宽学科与细学科方案.未来需进一步深化大类招生与培养改革,遵循学科发展逻辑、重构大类培养方案,遵从人才培养逻辑、全面服务学生发展,遵行教育治理逻辑、有效构建协同机制.  相似文献   

9.
本科教育大类培养模式作为人才培养模式的下位概念,是我国传统专才教育模式改革的产物,是在专才教育模式和通才教育模式之间呈现的一种有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类型,其具有整合性、个性化、本土性、系统性等特征。进一步深入推进本科教育大类培养模式改革,需要把握改革总体方向,选择适合的通专结合的大类培养模式;尊重学生个性,服务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发展;从国家制度和学校层面,坚持渐进变迁的改革路径;抓住招生口径、课程设置、专业选择、教学管理等关键要素,进行系统改革。  相似文献   

10.
又是一年考试季。随着2014年高考的日渐临近,各地高校新政迭出,其中,"大类招生"堪称亮点。东北财经大学继续实施分数优先,扩大大类招生专业;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全部按大类招生;南开大学大类招生专业增至12个。大类招生正成为我国重点高校招生的改革趋势。所谓大类招生,是指高校将相同或相近学科门类合并,按一个学科大类进行招生。学生入校后实行宽口径大类培养,经过12年的基础培养之后,再根据兴趣爱好和双向选择原则进行专业分流,开展专业理论和技能培养。资料记载,早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北京大学就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16字教学改革方针,即在低年级实施通识教育,高年级实施宽口径的专业教育,并于2001年正式开始实施"元培计划"。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重点高校,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和学科专业特点,也先后实施了按学科大类招生与培养制度,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刻的改革。  相似文献   

11.
大类招生及培养是改革传统招生方式和培养模式的一条有效途径。本着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的原则,形成了化学大类新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学科基础课平台,为化学类人才培养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樊秀龙 《成人教育》2011,31(7):49-50
实施大类招生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适应高技能人才发展需要的一种新趋势,从学生知识、能力、素质整体出发,构建宽基础、多专业选择的大类招生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有利于学生就业与未来发展,有利于学校加强专业建设,发挥优势,办出特色。  相似文献   

13.
研究生教育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是关乎国家发展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大事,是国家智力支持的重要保障。通过分析我国当前研究生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机械工程专业研究生为研究对象,结合本专业的特色学科优势,探索具有国际化的研究生开发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及教学资源整合等,为我校的国际化人才培养和学部自身的国际化合作与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在国家教育改革大背景下,湖北文理学院提出“211”人才培养模式,应对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应顺利实现教育内容与对象的对接、国家统一要求与地方具体实际的对接、思政课与专业素质课的对接,贯彻学科交叉、大类培养、淡化专业、增强交互、鼓励创新等思政课改革理念,从人才培养理念、培养规划、教学方法手段改革、课程建设、能力素质考评等方面实施全方位教学改革,走出了一条具有基础性、通用性的富有地方特色的高校思政理论教学改革之路。  相似文献   

15.
把握任职教育特点,加强学科特色建设,是任职教育院校学科发展的重要举措。学科特色建设必须适应任职教育转型,制定科学的学科发展规划;切合信息时代要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培养机制,加强学科队伍建设;紧贴学科前沿,强化学科基础条件建设。  相似文献   

16.
人才培养模式的准确定位,对于人才的培养质量以及学科能否健康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是人才教育与学科相关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的基石。独立高校的表演人才培养模式应该与一流大学的精英式、学术性培养模式区分开来,量体裁衣,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应用型人才,走出自己学校的专业特色。本文以笔者所在独立高校为例,明确此类高校人才培养方向,针对现行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试着构建科学的、有利于学科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17.
谷科 《科教导刊》2020,(2):38-39
在学科大类的培养体系下,如何对各个专业的公共课程、公共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从顶层进行规划,建立联系和区分,改革计算机专业大类人才的基础教育课程培养体系,加强基础理论教育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专业发展兴趣和良好的思想品德,将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教改课题。本文以新时代教育方针下的要求作为指导方向,根据现有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探讨和改进省属重点高校计算机专业大类人才培养方案基础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内容和目标,主要包括新时代教育方针下省属重点高校计算机专业大类人才基础课程培养体系改革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培养体系改革与实践的具体措施、体系改革的实效性分析等。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重点阐述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方法,一是要深化跨学科教育理论认识,将传统学科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二是创新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实施"通识+跨学科"教育,开展经管大类培养、"金融+X"交叉培养、复合型专业培养;三是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推进"跨学科(专业)课程优化+小班化研讨式教学+综合实践能力强化+创新创业训练"四大改革;四是完善政策制度,为跨学科卓越人才培养提供可持续发展保障。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先深入分析了现存三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利弊,进而提出了适应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按"专业招生,大类培养,专业方向分流"的人才培养模式,并探讨了在进行"学科大类培养,专业方向分流"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在高职院校生源类型多样化条件下,从学生自身发展需求、职业取向、生涯规划、学习能力等综合因素出发,建立与高职专业群生源结构相适应的教育教学模式,实施专业群"大类招生、分层教学、分类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制订专业群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方案,以满足高职院校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