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儿童教育政策体现了国家的教育理念,一系列政策法规构成了儿童工作的基本依据。我们在梳理儿童教育政策的基础上,自编问卷开展了政策执行情况的实效性调研。从调查结果看,我国儿童政策执行基本到位,儿童受教育权、课程安排及新课程改革、园校培养儿童良好品行满意度都很高,但也存在着政策宣传力度不够、家长学校影响力不够、学生课业负担重、对儿童自主能力培养不够等问题。因此,需增设社区文教场所,实行双向教育;积极发展早教机构和家长学校,引导家长采用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方式;学校应把"减负"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
3.
对民国时期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流动儿童教育政策演进过程和特点进行伦理分析,围绕流动儿童教育政策伦理困境与出路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提出:解决教育行政决策伦理困境问题,有赖于社会各方利益诉求之间的妥协与和解,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负有特殊责任;要建立流动儿童教育决策"伦理相关的动机观"、"伦理相关的社会成就观"和底线公平伦理观;构建教育行政决策的伦理准则,对决策活动进行道德审查;公平优先,兼顾效率,应成为最重要的伦理准则;应采取弱势强补、逆境决策策略,对社会发展进行伦理"底线约束",防止社会发展的断裂;完善中央与地方政府教育责任分担机制,强化国家责任,形成合理的教育利益博弈机制。  相似文献   

4.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重要渠道。但从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现状来看,还存在诸多问题,离课程的教学目标还有很大差距。本文针对这一现实问题,就如何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的实效性进行了集中探讨。  相似文献   

5.
6.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完善,"以流入地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的流动儿童义务教育政策的执行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目前该政策的推进出现了资源性短缺和执行主体积极性不高等问题,使不断增加的流动儿童对城市教育的需求与城市供给之间产生比较尖锐的矛盾,流动儿童义务教育政策的执行陷入困境。流动儿童义务教育政策涉及多个执行主体,涉及多层次、多个利益群体和目标群体,这些政策相关者构成政策网络,对政策执行和政策结果产生复杂影响。运用政策网络理论,通过政策网络视角和途径,分析政策执行网络主体间的及相互的依赖和冲突,客观展示流动儿童义务教育政策执行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7.
当前,在我国教育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存在着工具理性的过分使用以及价值理性日趋衰落的发展现状。结合流动儿童教育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分析当前教育政策执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进一步指出教育政策的执行应该做到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有机统一,使教育政策真正体现出对人性的关怀。  相似文献   

8.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特殊群体,主要分布在我国中南部地区的劳动力输出大省,农村留守儿童主要在学习、生活、心理、品行、安全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党和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加强了对留守儿童的保护、维权、教育与关爱,但仍存在问题.应完善法律体系,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关爱服务网络,建立农村留守儿童信息数据库,完善动态监测机制,促进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状况的不断改善.  相似文献   

9.
"形势与政策"课作为一门思想政治教育的必修课程,在培养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充分认识"形势与政策"课的重要性、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和积极创新教学手段、构建有效的教育教学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是增强形势与政策教育实效性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0.
实施大学生村官政策的目标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给新农村建设注入新生力量。但从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的实效性来看,效果并不显著,存在政策宣传不到位、政策设计不合理、村官能力与工作岗位要求差距太大等问题。为增强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实效性,政府要联合高校开展宣传和培训,并不断完善政策实施的保障机制,大学生自身要主动端正择业态度,树立服务"三农"的意识并提高相应的技能等。  相似文献   

11.
我国流动儿童的出现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的产物.农村地区的办学条件,包括学校设施、教师队伍等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不如城市,这是造成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的根本原因.我国教育行政决策面临观念的制约、能力的制约以及政策冲突的制约的困境.加强农村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农村教育的水平,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推动教育的均衡发展是缓解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我国流动儿童教育政策大致经历了两次转变:第一次以提供有条件的义务教育机会为核心,政策实现了由拒绝到有条件接收的转变;第二次以提供均等义务教育机会为核心,政策逐步由有条件接收向“同城待遇”转变,但义务教育后教育仍然是“一城两策”.流动儿童教育政策的发展方向是以实施人口城镇化战略为契机,以促进流动儿童向上社会流动为目标,涵盖义务教育和义务教育后教育.  相似文献   

13.
形势与政策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任务是帮助大学生树立起马克思主义的形势观和政策观.实现知识传授与方法传授相结合,教师供给与学生需求相结合,现实性与历史性相结合,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教学评价的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这是提高形势与政策教育实效性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4.
郭元凯 《天中学刊》2012,27(5):30-32
最近几年,各级地方政府通过贯彻落实国家流动儿童义务教育的"两为主"政策,基本解决了流动儿童"上学难"的问题。但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流动儿童教育面临由保证入学数量向保证学习质量过渡的挑战、社会融合问题的挑战、如何保证学龄前教育及初中后教育的挑战,也面临由单一教育模式向多元化和个性化培养模式过渡的挑战。政府应强化对流动儿童的长效管理,加强流动儿童的学龄前教育和初中后教育,为此,应继续完善教育政策和管理体制,加大对接收流动儿童学校的资金、校舍、教学资源等投入,保证流动儿童能像城市儿童一样接受优质的教育资源,保证在教育过程、结构中实现教育公平。同时,我国还应建立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四位一体的社会支持系统,应在义务教育公共性前提下体现个人的适度选择。  相似文献   

15.
为了切实提高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着眼于教学体制的完善、教学内容的整合和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等微观问题的探索,无疑是必要的,但却不够,宏观层面上的策略转换更为根本;在经验归纳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着重从形势与政策教学策略的根本转换,即从前提条件、根本保障和关键环节三个方面创造性地思考如何增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形势与政策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针对目前存在的学生对形势政策教育认同感不强、形势政策教育实效性不甚理想等问题,高校应从完善组织架构、推进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优化教学模式等方面,强化形势与政策教育。  相似文献   

17.
章少哨  夏小华 《文教资料》2010,(23):218-219
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采用供需理论、边际效用递减理论、经济效益分析具体分析了形势与政策教育中的经济现象,并指出只有贴近学生需求、创新教育方法、完善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管理制度等,才能增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流动人口的大量涌现,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日益凸显.流动儿童在流入地接受义务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经费拨款方式中一直以来是一个投资"盲点".为了解决流动儿童的教育财政问题,需采取改变义务教育拨款方式,实施"教育券"制度;实行以流动儿童基础教育为导向的财政转移支付;引进政府采购模式,规范农民工子弟学校的管理;设立专项基金,引入民间资本,弥补教育财政投入经费的不足等措施,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流动儿童教育经费使用和教育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19.
20.
增强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实效性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俊 《考试周刊》2008,2(17):32-33
当前,形势与政策教育是大学生了解国内外大事、理解国家大政方针、开阔视野、增强民族意识和责任感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环节.本文从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角度出发,客观地分析了当前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现状,阐明了新时期加强和改进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必要性,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效果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