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流动儿童的入学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但入学后的城市文化适应问题却逐渐显现出来。流动儿童城市文化适应难主要表现在前期语言交流困难和风俗习惯差异大两个方面。而解决流动儿童城市文化适应难主要有以下对策:大力推广普通话,构建良好语言环境;循序渐进,逐步培养良好卫生习惯;加大群体间互动频率,消除偏见与隔阂;尊重差异,相互接纳。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跨区域之间的文化适应对流动儿童城市适应的影响,采用自制流动儿童城市适应问题访谈提纲,对湖南省X市2所小学共14名流动儿童进行半结构式访谈。结果表明:(1)流动儿童在城市适应心理状态及物理和人文环境方面较差,但总体状况良好;(2)流动儿童文化适应困难主要表现在前期人际关系紧张、语言沟通困难方面;(3)文化适应问题是造成流动儿童城市适应前期困难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刘润 《早期教育》2014,(5):53-56
入学准备是儿童入学适应状况和学业成就的预测因素之一,通过分析学龄前流动儿童的发育发展及其家庭方面的材料,发现其入学准备教育存在的问题:身体、语言和情绪情感方面的入学准备状况不足;流动家庭结构不稳定、家庭教养方式落后以及家庭负面情绪不能为学龄前儿童做好入学准备提供良好基础。基于这些问题,从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家庭改善内部环境以及尊重流动儿童主观感受等方面进行了有效思考,以期为学龄前流动儿童创设良好的入学准备环境。  相似文献   

4.
流动儿童入学难问题的实质在于户籍关系引发的经济问题。1986年的《义务教育法》未把流动儿童纳入在法律保障体系之内;而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在流动儿童教育的管理体制、经费保障和投资体制方面的规定更为全面和到位,从根本上解决了流动儿童就学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笔者采用《教师-学生评定量表〈T-CRS-C〉》2.1中文版与《家长参与儿童入学准备的调查问卷》,考察了兰州市安宁区215名一年级公办学校的流动儿童与本地儿童的入学适应状况。研究表明,一年级流动儿童总体适应良好,但在行为控制与同辈社交能力方面适应较差。本地儿童与流动儿童在任务取向、自表能力、同辈社交能力三个方面存在差异。一年级流动儿童的入学适应与就读公办性质的幼儿园、家长较高的参与儿童入学准备水平、担任班干部、就读Y小学与K小学积极相关。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通过对武汉、黄石、宜昌、丽水以及舟山5市20所中小学的1167名流动儿童的调查,发现流动儿童的城市文化适应问题已经凸显出来,主要表现在语言交流障碍以及风俗习惯差异大两个方面.报告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教育安置方式与流动儿童城市适应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整群取样法对北京市1164名流动儿童,525名当地儿童及流动儿童主要来源省份的568名农村儿童进行问卷调查,考察流动儿童城市适应现状及其与教育安置方式的关系。结果表明,与北京当地儿童相比,流动儿童社会文化及心理适应不足,但与农村儿童相比,他们的社会文化适应更强,但心理适应不佳;公立学校流动儿童在社会文化和心理适应上都明显优于打工子弟学校儿童;控制了性别、年龄、来京时间及家庭经济地位等影响因素后,教育安置方式对流动儿童城市适应仍然有显著预测作用,公立学校流动儿童社会文化适应更好,自尊更高,且更少产生孤独、抑郁等心理适应问题。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流动儿童区域文化适应的特点及对其城市适应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区域文化适应问卷和城市适应问卷,对北京市7所中小学的992名流动儿童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流动儿童人际观念适应困难显著高于生活方式适应困难;(2)流动儿童文化适应、文化认同和城市适应均在家庭经济状况、年级、来京时间、性别、学校类型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3)流动儿童城市适应与文化适应有密切的联系,区域文化适应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城市适应。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发达地区,当"入学难"的问题基本解决后,流动儿童受教育过程公平成了亟待解决的焦点问题.加强相关法规与制度建设,加强对流动儿童学校的评估和管理,建立适应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办学方式和灵活的管理办法,改革教学方法,转变对教师和教育质量的评价观念,是保障流动儿童受教育过程公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当前,义务教育阶段流动儿童"上学难"的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但"升学难"的问题却逐渐显现出来。"升学雄"主要表现在:初中升普通高中难,初中升重点高中更难,高中升大学难上加难。流动儿童升学难的归因主要有:户籍制度壁垒导致流动儿童升学资格被剥夺;高中容量不足导致流动儿童升学空间进一步缩小;  相似文献   

11.
流动儿童的文化适应是流动儿童在学校中学习与当地学生交流互动的技能,学习适应学校日常生活并完成学校任务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感受、行为方式与能力,它反映了流动儿童的学校生活状况和受教育的质量。通过对北京市公立小学的300多名流动儿童的研究表明,流动儿童文化适应的总体状况良好,但是在文化适应的各个维度上仍然存在一定差异,流动儿童在生活满意感、人际关系和环境适应方面表现一般,心理适应和心理健康方面得分较低,应该受到高度关注。学校应改变对流动儿童的刻板印象,关注其积极品质,减少户籍因素对流动儿童入学机会的影响,提供更多的教育支持,改善流动儿童的校内人际关系环境。  相似文献   

12.
多元文化教育旨在创设一种开放、多元、尊重、包容的人文环境,为弱势人群提供有质量的教育。在我国社会分层日益加快的背景下,流动儿童教育问题成为当前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通过对流动儿童在民办学校中的生活满意度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流动儿童对友谊、自由、家庭、学校、环境基本满意,对学业不满意;父亲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对流动儿童生活满意度影响无显著性差异;母亲文化程度、年级对其生活满意度影响差异显著。为了提高流动儿童生活满意度,应该鼓励民间办学,规范流动儿童的入学途径;增强教师多元文化教育的实践能力,保证流动儿童的教育质量;建设民办学校校园文化,为流动儿童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13.
王晓芬  王莹 《幼儿教育》2014,(Z3):17-20
使用布瑞肯基本概念量表中的入学准备部分(SRC),对江苏省某市三区4所示范幼儿园41个班级的180名儿童进行测查发现:在园流动儿童的入学准备水平随年龄增长稳步提高,但各领域发展不均衡;男女差异不明显;小班和中班流动儿童的入学准备水平显著落后于本地儿童,但到大班时流动儿童与本地儿童的入学准备水平已无显著差异,表明长时间的系统的学前机构教育能有效促进流动儿童入学准备水平的提高。为此,研究者建议未来应建立适应人口流动的接纳性教育体制,进一步提升学前教育机构的保教质量,转变教养者的教育观念和行为,将正规与非正规学前教育相结合,以促进流动儿童做好入学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流动人口呈逐年增长趋势,流动儿童随父母来城市后在面对陌生环境时会出现一系列不适应问题。基于生态系统模型视角,梳理个体对环境的歧视知觉、家庭风险、人际关系、社会环境对流动儿童问题行为的影响,有助于家校联合提升流动儿童心理弹性,帮助流动儿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预防和减少问题行为发生,建议街道社区加强社会治安,重视社区文化建设,帮助流动儿童更快更好适应城市,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以北京市272名城市大班幼儿与流动大班幼儿为研究对象,对其入学语言准备状况进行测查,结果显示:城市幼儿和流动幼儿语言各方面的发展不均衡,细微差异识别、前阅读技能和故事理解方面的发展水平均好于其他方面,基本达到了入学准备的要求,但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与入学准备要求差距较大;城市幼儿和流动幼儿除汉字结构意识一项不存在显著差异外,无论是语言总分还是其他各项目得分均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城市幼儿入学语言准备水平显著高于流动幼儿。政府应加大经费投入,提高城市幼儿和流动幼儿所在园教师的专业素质,改善流动幼儿的语言教育状况,有效地缩小流动幼儿与城市幼儿教育质量的差距,以推动教育公平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流动儿童学习需要与城市儿童有所不同,本文通过对教学进度、教材、语言风俗、学习资源、接受信息的偏好方式、学习习惯等方面的调查研究,发现各地教材的使用、教学的进度存在差异,流动儿童语言差异较大、弥补方式各有不同;流动儿童与城市儿童在学习资源获得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在认知形态、学习习惯方面差异不明显。针对流动儿童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校是市教育局为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让流动儿童和城市孩子一样享受优质教育而创办的第一所公办流动儿童专门学校,所有的学生都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弟。  相似文献   

18.
以近十年中国知网所登载的有关流动儿童城市适应问题的文章为研究对象,采用归类整理的方法对不同年限、不同视角、不同作者的文献进行梳理,可以发现:适应的概念涉及流动儿童的心理适应和文化适应两个方面;心理适应不良、环境适应不良、文化适应不良是流动儿童群体城市适应困难的主要表现;适应的影响因素包括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四个层面;该领域的研究视角多元、方法科学,但实证研究居多,应加大理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取样过于狭隘,样本研究年限过短,应拉长研究年限,增加追踪调查。  相似文献   

19.
吕少蓉 《教育导刊》2008,(12):27-29
流动儿童作为社会转型期的新群体,其义务教育成为教育界的新问题、难问题。流动儿童入学的政策限定是其接受教育的障碍之一。本文将采用实证研究方法,以湖北武昌区流动儿童义务教育情况为例,对流动儿童入学的政策限定做出定性与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一、阅读对农村儿童入学适应的特殊意义儿童入学后,与幼儿阶段以游戏活动为主相比较,学习任务加重,需要具备相关的学习准备。1.方言区农村儿童入学适应的主要问题(1)用普通话交流能力差。方言区农村儿童交往语言以方言为主,儿童入学适应的第一关是学会用普通话进行口头交流、逐步过渡到规范书面语。在对海南农村小学调查中发现:儿童写作文时习惯先用方言构思、再将方言翻译成普通话再转为书面语。因此海南农村小学生写作水平普遍不高,主要问题是语言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