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我是一名中学教师,也是《新闻通讯》的热心读者。每当贵刊一到,必先从头至尾浏览一遍,尔后选择相关篇目细细品嚼。在这里,我想以一个读者的身份谈谈感受。在《新闻通讯》中,不乏佳栏(目),比如,每期的首篇文章,就能使人耳目一新,它通过事实材料,或者对客观形势的分析,以及针对新闻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突山、鲜明地阐述党对新闻宣传工作领导的方针、政策,从而使  相似文献   

2.
对一个企业秘书来讲,常读《新闻知识》也能使人受益匪浅。《新闻知识》在今年的订阅计划中,已成为我的友好“伙伴”。《新闻知识》贵在“新”,时效性强、可读性浓,是初学写作的阶梯。我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利用在《新闻知识》上学到的知识,采写了一篇通讯,被《军工报》  相似文献   

3.
我的一位朋友仅初中文化程度,喜好写新闻报道,但刚开始却是屡投不中。自从订阅了《新闻知识》后,两年就发表作品300多篇,并有数篇获奖。他感慨地说:“多亏了《新闻知识》这个好老师。”我觉得《新闻知识》能赢得广大读者的喜爱,其原因大概有这么几点。一是《新闻知识》服务性强,它交流采写技艺,介绍新闻知识,对新闻工作者和业余爱好者都有助益。如“超生盲流村采访记”、“两则村级新闻获奖感言”等等,对读者都很有启迪。其次,《新闻知识》的内容广,选题新。既有为新闻事业与改革鼓与呼的篇章,如“继续坚持新闻改革”,“马克思恩格斯心目中的总编辑”,又有进行新闻理论探索方面有深度的文章,如“新闻价值”、“辩证思维与舆论导向”等等,为新闻学术界的百家争鸣提  相似文献   

4.
难得的益友     
我是一名农村青年,劳动之余,喜欢拿笔写一写自己身边的新人新事。由于我初学写稿,对新闻写作方面的知识比较缺乏,写作水平也较低,每次寄往报刊电台的稿件如石沉大海,因而在一度失去了写稿的热情。就在我处于犹豫不决的时候,一天,省电台来信让我订阅《新闻知识》,于是,我便立即订阅了这本刊物。每期《新闻知识》一到手,我顾不得干农活后的劳累,在灯下专心致志地阅读。从刊物中汲收知识的营养。通过学习《新闻知识》中的“卷首论坛”、“新闻研究”、“得奖新闻采写谈”、“业务研究”、“采写体会”、“新  相似文献   

5.
我是《新闻爱好者》的读者之一,也是甘愿为它添砖加瓦的作者之一。我曾经多次向学生推荐《新闻爱好者》,这是由于它有如下优点。一、栏目丰富多采。它既有“每月一评”等具有指导性、方向性的栏目,又有“和通讯员谈心”、“采写体会”等业务性、技术性的栏目;既有“业务漫笔”、“通讯工作经验”等新闻写作方面的知识性的拦目,又有“飞花拾零”、“文学知识”、“修辞趣话”等触类旁通具确欣赏性的栏目。使人有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的感觉。二、内容有针对性,能解决新闻写作中的具体问题,非常实用。它真像许地山写的《落花生》中的“落花生”那样,不靠“鲜红嫩绿的颜色”,不是“好看而无用”,而是朴实而“有用”。特别是初学写作的通讯员,由于在新闻写作方面知识不够丰富,经验不足,有时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一筹  相似文献   

6.
一篇新闻最先映入读者眼帘的就是标题。“看书先看皮,读报先读题。”那么,何谓题目?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说:题,“额也”;目,“眼睛”。标题是一篇新闻的眼睛,是用以揭示新闻要义的最简短的文字。  相似文献   

7.
如果不是从事了新闻工作,也许我至今没有机会接触《新闻与成才》。那还是1988年初,我从四川市委办公室调出参与组建绵阳日报,因为没有专门搞过新闻,心中无数,使四处请教,寻找资料,仍然间发现了《新闻与成才》。翻开一看,见“新闻业务”、“作家与记者”、“新闻知识卡片”、“知识杯”、“写作杂谈”众多栏目,内容丰富,亲切实用,既有“下里巴人”,又有“阳春白雪”,像一个个老师与我娓娓交谈,对我们这种正愁不知如何起步的办报人来说,真是雪中送炭。从此,《新闻与成才》成了我的良师益友。说来也巧,一次我翻开当年第9期《…  相似文献   

8.
去年九月,我应聘担任了由南昌市工交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主办的《求索》杂志责任编辑。此时此刻,我衷心感谢“扶”我当上了编辑的《新闻知识》——这位不见面的老师。我和《新闻知识》攀上“良缘”,是从一九八五年五月开始的。打这以后,我一直坚持认真阅读《新闻知识》,并在新闻工作中加以运用。如今,快近九个月了,《新闻知识》的辛勤“汗水”没有白流,编辑之“果”令人喜  相似文献   

9.
我是一名新闻爱好者。1992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矿宣传部见到一本《新闻知识》杂志,立刻被她吸引住了。于是,便开始自费订阅至今。每月从邮递员手中接过散发着油墨香味的《新闻知识》后,我都从头于尾将她读完,回过头来再仔细品味“新闻写作研究”、“采写体会”、“通讯员经验谈”等栏目中的文章,然后翻开被新闻单位打入“冷宫”的底稿,逐篇对照,查找病因。同时,按照《新闻知识》中传授的方法,加强自己写作基本功的训练,认真推敲稿件中的标题,进行谋篇布局,力求文章短小精悍。功夫不负有心人。仅前年一年时间,各级新闻单位就采用我的稿件达35篇。我认为这是《新闻知识》把我从一个门外汉带进了新闻写作的殿堂。在我从内心感激这位良师益友之余,由不得想起眼下比较时兴的一句话——爱“她”没商量!  相似文献   

10.
读者之声     
今年,矿党委宣传部为我们基层报道组订了一本《新闻与写作》,等刊物发到手里,我们几个通讯员争相传看,一致认为《新闻与写作》办得很有特色。特色有三: 一、内容充实。除了详细具体地介绍新闻写作技巧、知识外,还设有“视听之友”“美学漫谈”“知识与趣味”“大众传播媒介简介”等栏目。贵刊把新闻与文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人增长知识,开拓视野。  相似文献   

11.
蔡雯 《新闻大学》2001,(4):9-12
随着媒介市场竞争的加剧,我国各类新闻媒介对“策划”越来越重视和强调,1996至1997年,《新闻大学》、《新闻界》、《新闻记者》、《新闻知识》等一批新闻学术刊物和新闻业务刊物曾先后开设专栏,集  相似文献   

12.
我是国内贸易部门的一位新闻写作爱好者,曾获得一些报刊奖励达10多次。 当我捧着一本本获奖证书,就不由得想起了《新闻知识》这位无声的老师。 由于自己酷爱新闻写作,所以经常学习《新闻知识》有关内容,特别是“爬格子”写不出来时,就翻阅《新闻知识》杂志。去年以来,我已有16篇稿件在《西安晚报》和《陕西财贸》上发表,使我写作的劲头大增,仍不舍得放下笔,我从内心感激《新闻知识》。我觉得这本杂志具有知识广泛,论理深刻等特点,它适合基层通讯员、业余写作爱好者,有所得、有所知、有所乐。 去年的一天,我到《报刊之友》编辑部去送稿件,看到了该刊出版的1993年第3期主编笔谈21页上有一篇题为《“主雅客来勤”——〈新  相似文献   

13.
一、信息又是什么呢? 《对新闻定义的再认识》(载《新闻知识》1989年第11期)认为,“新闻是……事实”、“新闻是……报道”、“新闻是……传播”,等等定义,由于在定义方法上出了毛病,所以“不能成立”,而具有科学性、客观性、普遍性、鲜明性的  相似文献   

14.
我是陕西省永寿县监军中学的一名语文教师,又是个业余通讯员。一个偶然机会,我得到一本《新闻知识》杂志。 自此,我定期到县广播局的朋友那儿借阅《新闻知识》杂志,从中汲取“营养”。很快,《新闻知识》成了我的良师益友,并且最喜爱阅读“通讯员之友”栏目的文章,对通讯员们的成功经验都作了详细的笔记。并发誓,今生当不了一名记者,但必须当好一名业余通讯员,文章不写半句空。通过经常借阅《新闻知识》,使我既获得了新闻业务知识,又提高了写稿能力,增强了对新闻素材鉴别的敏感性,形成了较强的新闻意识。 在《新闻知识》的指导下,我努力撰写新闻稿件,巳  相似文献   

15.
《新闻知识》在华县受到了广大通讯员的喜爱,在1988年,全县数十名骨干通讯员不约而同的都订了《新闻知识》,县委通讯组还给年度优秀通讯员奖订了30份全年《新闻知识》,通讯员高兴的说:“这奖品发到了咱心上。”县委通讯组每年都把《新闻知识》的发行与学习组织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在今年经费非常困难、不少报刊减订2/3的情况下,《新闻知识》在华县的发行量却在增长。县乡30多名民政工作通讯员达到了人手一份。一些乡镇领导、部门领导也订了《新闻知识》。这些不通搞  相似文献   

16.
今年《新闻知识》第二期的《企业报园地》摘发了晨光报、陕机报等几家企业小报同仁们的心声,编辑部为此还配发了编者按语。作为一个企业报的编采者,我感到由衷的高兴。随着改革的深化,企业的转轨,企业报的新闻改革已势在必行。然而,由于国家大中企业的“改革”大多尚在浅层次、显层次,作为背景的全国新闻改革也缺乏大的突破;加之作为新闻母系的文化领域,目  相似文献   

17.
《新闻知识》创刊迄今15个年头了。它受到广大读者特别是新闻工作者的欢迎。我视其为益友,从长或阅读中获益匪浅,它无愧于全国新闻学核心期刊和陕西省一级期刊的称誉。今年1月,《深圳商报》入盟,成为《新闻知识》的联办单位后的四个月里,为刊物提供了《深圳商报》深化改革和编采工作的不少新鲜经验,南风拂面,更加吸引读者了。《新闻知识》近年来都创出了不少名牌栏目。我十分喜欢《新闻知识》的“新闻文摘”、“‘国内新闻界’吓o“信』息窗”。去年一至十二期刊出l能条(篇)。今年一至第四期。几个专栏共刊出文摘、短文和简讯61条…  相似文献   

18.
汉阴县广播站对我们1986年写稿成绩较突出的29名业余通讯员,每人奖订了一份今年4月至明年3月的《新闻知识》杂志。当我接到《新闻知识》第4期时,如获至宝,象接到热恋时“情书”似的反复阅读。一本《新闻知识》,对他人来说并不起眼,可  相似文献   

19.
名艺评论家肖云儒读《原野》(健涛、郗居正)后,写了一篇《原野上,好大一棵树》(《新闻知识》2003年第11期)。他根据《陕西日报》高级记原野的新闻实践,总结出原野是“重量级记”,写“重最级稿件”,表现出“重量级人格”,其秘笈足因为他仃双让人大开眼界的“新闻眼”,精力过人的“新闻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新闻策划一词在新闻理论界引起了很大的争论。许多知名度较高的新闻理论期刊,都开辟了定期或不定期的专栏进行讨论。如《新闻记者》的“探索与争鸣”,《新闻知识》的“专题讨论”等等,另外《新闻大学》、《中国广播电视学刊》也在“业务研究”或“工作探讨”等栏刊登了这方面的文章。现将近两年来新闻学术界的讨论进行梳理分析,以供参阅。一、全面肯定观。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新闻是可以策划的,它是适应当前媒介竞争需要而进行新闻改革的重大举措。新闻是新近事实的报道,事实本身并不是新闻,它只是一种客观存在;虽说新闻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