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昔衣今裳     
8岁那年,祖母生了场大病.以为自己将不久于人世,祖母便开始给子辈孙辈们分送遗物.我是女孩子,珠宝、银元什么的与我无关,我得到的是一件旗袍,藕荷色织锦缎滚着桃红的边,胸前绣着一只凤凰,桃红色的身子,五颜六色的翅膀,翅膀的末端打开来正好落在髋部,华丽又端庄. 我对祖母一直敬而远之.那年祖父刚刚丧妻,祖母是祖父长女的同学,就成了填房.她身材娇小,皮肤白皙,说着一口好听的外乡话.在我印象里,她不同于别家的祖母.她不许我们上她的床,不留我们在她那里吃饭,更不准在她怀里撒娇.所以她临终前赠送的这个礼物,既不能让我感激或依恋,也不能引起我的伤悲或怀念.  相似文献   

2.
周晴 《编辑学刊》2002,(4):65-66
和郑春华的认识,可以追溯到十多年前.那时,我刚刚进少儿社,在<巨人>杂志工作,记得那时<巨人>上,将发表她的一篇低幼文学作品<贝加的樱桃班>.那年我23岁,才出大学校门,而春华已经小有名气了.我是拿着稿子去请她修改的,以我当时一个大学生的眼光,提出了文章中的一个细节让她改一下.我至今记得,那细节中,她写手指受伤的贝加将手指跷得老高老高!而我认为,生活中男孩子应该不会这么夸张!  相似文献   

3.
Last Order     
不到最后一刻,我们不知道命运是否已经将事件的结局完全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或许她说得对,长此下去,终有一天我们会互相埋怨.毕竟我们的感情始于遗弃.正确一点说,是她对我的感情始于被遗弃,而我在被遗弃前早已爱上她这回事,无补她不爱我这个事实.  相似文献   

4.
终于,1962年8月5日,一个星期天的清晨,玛丽莲做了又一次尝试. 她在电话中对他说:"别离开我."她恳求着. "已经结束了,"他答道,"我永远不会离开我的妻子,也不会再见你." 他挂断了电话,而她则竭力想把自己扔到睡梦中去.床边就是一瓶50片装的安眠药.这药是她的老朋友了,总是给她带来一片安宁.  相似文献   

5.
终于,1962年8月5日,一个星期天的清晨,玛丽莲做了又一次尝试.   她在电话中对他说:“别离开我.“她恳求着.   “已经结束了,“他答道,“我永远不会离开我的妻子,也不会再见你.“   他挂断了电话,而她则竭力想把自己扔到睡梦中去.床边就是一瓶50片装的安眠药.这药是她的老朋友了,总是给她带来一片安宁.……  相似文献   

6.
我眉飞扬     
我认识一位女子,相貌身材肤色连牙齿,哪里长得都美丽。但她对我说,对自己的长相很自卑。我不由得又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地将她打量了个遍,就差没变成一架B超仪器,将她的内脏也扫描一番。然后很失望地对她说.对不起啦.我实在找不到你有哪处不够标准.还请明示于我。她一脸沮丧地对我说,这么明显的毛病你都看不出.你在说假话。你一定是怕我难受.故意装傻,不肯点破。好吧.我就告诉你,你看我的眉毛!  相似文献   

7.
朋友失恋了.与之相恋两年男友突然去追一个爸爸极富的女孩--对某些人,金钱的感召力总是胜过真情.我一早去看她时,她将自己娇小的身体藏在宽大的晨褛下,屈腿抱膝,脂粉不施,缩在沙发的怀抱里.我因为刚爬了六级楼梯,脸上红扑扑的,与画惯了妆的朋友一对比,但见她无精打采,萎萎蔫蔫,似一朵缺了养份的花,可怜兮兮.  相似文献   

8.
一宝珍来找我,我知道有事,没想到是这回事.她找一个当兵的对象,见一面就走了.然后那男的就给她写了一封信,表示同意相处下去.宝珍是我的小学同学,她长得很漂亮,也很能干,在农村是里里外外的一把好手.男方的母亲非常愿意,男的也就同意了.宝珍来是为了让我给她回信,她小学还没毕业,不会写信.  相似文献   

9.
一周之内,路子找理由大老远和我连续见了三次面.每次见面,她都穿了漂亮的新衣服,我忍不住称赞她.每次她都很兴奋地问:"真的吗?真的很漂亮吗?"最后,她告诉我,这三套衣服,是她和他最近三次见面时候穿的.我也非常高兴,很喜欢她这样子呈现在她所爱的人面前.  相似文献   

10.
三十年的梦     
中学时代,我暗恋着一个美丽的女孩.她有着清秀的脸蛋,一双会说话的大眸子,个儿虽不高,却小巧玲珑.她叫关小倩,我叫她倩.  相似文献   

11.
假睫毛     
我想去买一副假睫毛送给将去新疆旅行的一位中年女摄影家。她的同事说你别献殷勤了,她老公可是公安局的。我对她的那同事说:你误会了,她说她睫毛短,尤其下睫毛几乎是“秃顶”,上次去陕北她眼睛都让沙尘迷得又小又红了。我又阐释了一遍假睫毛是防护品、是劳保用品,甚至眼睛残疾者的“假肢”——只不过那种“肢”小而多罢了。  相似文献   

12.
朴槿惠是一位有着传奇经历的女总统.很多人认识她,或者因为她有一位做总统的父亲,或者因为她是"嫁给国家"的"三无女人",再或者她的当选标志着一个时代的开启等等.然而,我对于这个人物的兴趣,来自于她对中国哲学的热爱.2007年3月,韩国《每日经济》的记者采访朴槿惠时,她谈到:"二十多岁时,我曾面临难以承受的考验和痛苦.父母都被枪杀,曾经信任的人离开,连呼吸都觉得困难.当时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这本书改变了我的人生."这段话在我心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中国哲学追求"内圣外王",终究是要落实到个人的修养和社会的功用中的,这是一种对万物、对众生的有系统的反思.  相似文献   

13.
三角梅     
我家窗台上养着一盆三角梅。因她花开三瓣,形如三角,又有梅花一样的高贵和典雅,故世人称她为三角梅。说我爱她,非始于初,由养到爱有一个漫长的过程。说起这盆花,她已芳龄不小,也算是“十年树木”了。那是1993年,一位爱养花的老领导,将这盆仅有几根稚嫩枝条的盆花送我。尽管我对养花没研究,不知如何才能让她健康成长,但我又不愿将他人送我的礼品随便舍弃。虽未舍弃,却又未能如心爱之物一样待她,活像农家人不经意间领养的一只小狗,想到了喂它吃点,想不到就让它随便生长。她虽是一幅柔弱的枝体,但毕竟十年啦。这十年已使她由幼童步入青春年华。…  相似文献   

14.
值此《图书馆学研究》编发第119期之际,迎来了她创刊20周年的生日,编者向我邀稿.我虽忝列刊物顾问,实是挂名,退休后一年来对办刊业务更极少涉足.这次应算破例,毕竟从创刊之日起,我就同她结了缘,为之付出过心血和精力,如今看着她长大成人,有些话自然可讲.  相似文献   

15.
感悟兰台     
<正>我刚参加工作时,是一名光荣的人民老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1995年的秋天,由于工作原因我有幸成为一名兰台人。从此,我就与档案结下了不解之缘。与档案相识之初,枯燥、单调、呆板和默默无闻是我对这项工作的最初认识。然而,在与她心形相随21年后,我对她渐渐产生了一种化解不了的情愫,今生今世我将与她携手共进,因为,档案在我的眼中已不仅仅是一卷卷无生命的纸页或是生命中形同路人的过客,而是我人  相似文献   

16.
到福州参加祖国大陆的全国书市,一个出版社的老板开车带我四处跑. "今天下午没活动我就不陪你了,因为我得回家陪陪我娘,让我娘多看几眼."一天中午,他对我说. "好极了."我笑笑,接着好奇地问他,"为什么先说你回去陪你娘,又说让你娘看几眼,不说你去看你娘几眼呢?""这不一样啊!"他作出一副很有理的样子,"我把自己的事放下,专诚回去,当然是去陪她,可是我并不想看她,是她想看我,所以我是把自己送回去,给她看两眼."  相似文献   

17.
萨冈走了     
洁尘 《出版经济》2006,(10):44-45
九月末的一天,有朋友突然对我说,萨冈去世了. 吃了一惊.问,哪个萨冈?朋友说,还能是哪个萨冈?弗朗索瓦兹·萨冈. 就去世了?多少岁啊?前不久还从网上扒了一张她的靓照,拍照时间是她因《你好!忧愁》出名的时候,18岁.出名趁早的所有满足和快乐都写在那张非常美丽又非常年轻的脸上. 2004年9月24日,萨冈死于肺栓塞(不是前些年误以为的胰腺癌),终年69岁.我真没想到她如此高龄,印象中她似乎不到50岁吧.可能是把第一次读她的时间等同于她的创作时间了.  相似文献   

18.
在我身边有一位可敬的共产党员,她就是辽宁省档案馆党政一部原主任张秀春同志.虽然她已从工作岗位退休了,但她那朴素的作风、慈祥的面容和默默奉献的敬业精神却深深留在我的记忆里.  相似文献   

19.
我的老师郁黎民(一作黎明),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的长女.在国共战争的离乱中,她随丈夫邹陔笙回湖南参加解放衡阳市的地下工作.全国解放后,于1950年同邹陔笙一起来到桂阳一中任教.1957年,我在嘉禾的邻县桂阳一中就读初中,郁黎民就成了我的老师,虽然她不兼我班上的课,因为喜欢读她父亲郁达夫的作品,特别是郁达夫的旧体诗词,于是我经常在课余时间到她寓所求教.郁老师也乐于跟我交流,常把她父亲的佚诗抄示给我.  相似文献   

20.
1980年12月我去北京看望宋庆龄,当时她已经连日高烧不退。1981年3月23日,中央办公厅主任冯文彬找我谈话,告诉我宋庆龄患白血病,医疗小组已进驻她家,88岁高龄的她随时有意外发生,上海要从即日起作好按宋庆龄意愿将她安葬在上海的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