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梦琳 《新闻世界》2010,(7):138-139
在消费社会中受众不仅消费物品的使用价值,还消费物品的符号价值。大众传媒和广告为了促进受众的消费欲求,采用形象代言人来传播产品信息、树立品牌形象、实现与受众的交流沟通。广告形象代言人通过不同的方式影响受众,成为受众在进行信息选择时的"参照群体",不断引起和推动受众消费行为的完成、消费体验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人类与媒介之间的互动构成了受众传媒生态环境.媒介的传播范式及其受众意识的偏离容易引发对传媒生态优化的负面效应,造成不同群体间的信息资源不平等.媒体往往主要针对具有消费能力的高收入群体受众,而忽视为数不少的低收入群体受众.文章针对我国低收入群体受众传媒生态出现的问题,探讨如何通过加强媒介素养来改善该群体的传媒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3.
江凌  陈丹凤  薛慧君 《今传媒》2021,29(4):148-150
本文以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青少年群体对智能手机的使用为实证考察对象,分析了智能手机使用对彝族青少年生活方式的影响,认为智能手机在物质生活方式和精神生活方式两个维度都给青少年群体带来了影响:改变了该群体的消费、社交、文化及政治生活方式。针对智能手机使用对彝族青少年生活方式的消极影响,本文从政府、媒介、受众三个层面给出了对策建议:政府要扮演好宏观"把关人"的角色;媒介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彝族青少年群体应积极提高媒介素养,勇于承担文化传承重任。  相似文献   

4.
王敏 《新闻界》2013,(1):34-37
本文主要探讨了都市类报纸受众的文化空间与消费意识,梳理并充分例证了都市类报纸受众消费意识的五种基本类型与其文化空间之间的互动关系,即受众与文化消费意识;受众与精神消费意识;受众与物质消费意识;受众与公共消费意识以及受众与生态消费意识,认为都市类报纸的定位与销售目标必须以受众文化空间和消费意识为导向。  相似文献   

5.
在商业社会中,电视文化和消费主义是紧密相连的,人们的消费行为离不开电视媒介的塑造,而电视媒介的发展也离不开消费文化的支持.本文从植入广告、服饰、生活方式三个方面对电视节目中的消费主义文化进行解析,引导受众正确面对消费主义文化的侵袭,更理性的面对消费文化.  相似文献   

6.
张媛媛  张宇丹 《传媒》2021,(1):42-44
Vlog作为当下颇为受众喜欢的一种媒介,其记录生活的方式别有特点.本文通过聚焦Vlog受众文化群体被承认的需求、了解政治事件的需求、社会交流的需求与娱乐休闲需求,来探讨Vlog这一媒介形式的媒介文化特征,通过受众需要作为参照点,来分析Vlog媒介文化的整体风貌,以及受众选择Vlog这一媒介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结合社会转型时期大众的文化消费需求和精神价值困惑,将"教育电视台如何传播传统文化"这一议题置于社会发展之中,阐述了教育电视台传播传统文化的方式。本文首先分析了教育电视台传播传统文化的手段、策略、角色与功能,并针对网络时代传统文化传播和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诸如明确受众群体、增强节目娱乐性和趣味性、进行品牌延伸等等。  相似文献   

8.
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媒介环境,而媒介环境决定人们的文化消费方式。我们可能已经明显地感受到,随着电子媒介特别是电视的普及,影视媒介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不断增强。影视媒介消费占据了人们大部分业余时间,成为消遣娱乐的主要方式。另一方面,人们的文化素质也决定其文化消费的方式。受众的文化素质不同,其选择文化消费的方式也不同。受众素质直接决定着影视艺术传播的效果。受众素质是构成影视艺术传播环境的特殊要素。传播效果取决于传播的内容、传播的方式、传播的范围、传播的场景等,但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受众的素质,尤其是影视艺术传播,受众素质是决定影视艺术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张红  杨悦 《现代传播》2015,37(2):160-162
通常以青少年群体为主要受众对象的偶像剧,作为媒介传播的手段之一,在传播消费文化方面优势明显,最能体现消费文化的精髓所在,其"消费"通常是潜移默化的。消费信息借由某些偶像剧对白成功传递,丰富了青少年对消费品选择的空间,有助于培育青少年正确的消费价值观。然而某些偶像剧在情节、场景和包装上的失真和夸张等问题,对建立和发展健康的青少年消费文化产生了不良影响,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0.
城市生活杂志作为期刊市场重要文化力量,它描绘的生活方式彰显出一定的消费文化,对受众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本文运用内容分析研究方法,对国内优秀城市生活杂志《城市画报》话题设置与消费引导的关系、及其显性和隐性的消费文化传达方式开展分析,研究它所表现的消费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1.
杨蔚 《中国广播》2014,(8):22-27
从受众价值观和消费习惯来看,2013年受众显现出一些新的需求:十分重视各类安全问题并愿意为之买单;文化消费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在文化消费上的投入增加;追捧新的科技产品并乐意做尝鲜者。另外,银发族、单身族、90后、单身父母等人群特征鲜明,值得广播媒体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2.
赵晶 《传媒》2017,(13)
新媒体自出现以来以其丰富多彩的形式,吸引并参与着受众群体的文化生活,通过多元化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影响着受众群体的价值观、审美观,而其自身在迎合、引导受众群体的同时,也受到受众群体审美趣味的反作用,不断衍生出新的样貌.本文着重探讨了新媒体形式与受众群体审美趣味的关系,通过对新媒体形式总体特征和影响受众群体审美趣味的因素的分析,探究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深层辩证关系,把握新媒体形式更迭的内在流向,以期充分发挥媒体对受众群体审美趣味的积极的导向作用,最大限度地实现新媒体形式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初期,广州报刊广告业展现了商业文化的兴盛之势。各类商品广告以多样化的表现方式,为受众提供了购物诱惑和消费想象,并推动着都市消费文化的社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发展,消费在整个社会生活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个人消费在当代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重要,我们进入了消费社会,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消费时代的到来,对人们的消费行为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深入到物质消费领域,也深入到了人们的精神文化消费领域.作为精神文化消费最主要途径的媒介消费也被打上了消费社会的烙印.伴随着传媒产业市场化变革,受众逐渐被视为市场中的商品"消费者","受众即消费者"的受众观也在学界一度盛行起来.然而,也有一些学者并不认同"受众即消费者"的受众观.那么,消费经济时代的到来究竟带来了哪些变革,受众在消费社会中到底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  相似文献   

15.
渐热的新领域:新闻消费主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消费主义,又可称为传媒消费主义,指传媒极力向受众提供具有消费特质的文化信息,或向受众宣扬符号化的生活方式的倾向。  相似文献   

16.
赵玉宏 《青年记者》2016,(35):10-11
影视翻译对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1.基于文化传播角度的理论阐释.作为大众传播的重要方式,电影、电视剧等影视产品已经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桥梁.影视剧通过对白、场景、影视音乐等内容为受众提供各种信息,如文化知识、消费理念、价值观念及生活范例等,而不只带给受众一种娱乐体验.受众在娱乐之余更重要的是解读深藏在其角色、场景以及内容之中的文化及价值理念,物质文化信息、社会文化信息、宗教文化信息等也藉着语言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聚焦当前的偶像养成类节目文化现象,以2018年一档较为热门的偶像养成类节目《偶像练习生》为个案,借由深度访谈和话语分析的方法探究受众对该节目的解码机制,并重点分析节目在生产过程中如何对受众消费需求进行满足、如何潜移默化地塑造受众的文化身份,以及如何在传—受互动中赋予受众各种话语权力的过程。研究发现,受众对于这类流行节目文本的消费,已不再仅仅作为被动的他者所在,而会根据自身的权力结构和文化认知对节目做出不同的个性解读。不同的解码方式则充分反应出"消费即是赋权"的社会话语,这对于今天的流行文化传播和视听内容生产具有一定的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18.
大众传媒制造了关于中国中产阶层在经济、文化、政治、社会等方面的认知,形塑了其群体形象和身份认同。其中,众多面向中产阶层受众群体的媒介绘制的中产阶层形象,既是消费主体和生活方式样板,又具有职业理想和社会关怀。特别是那些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行动能力、敢于为尊严和权利去努力行动的中产阶层人物受到推崇。这些中产阶层人物形象被视为已具有行为示范,价值观及社会规范创建、引导等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9.
陈晨 《青年记者》2012,(5):14-15
研究背景及目的 女性作为颇具消费能力和消费欲望的群体,已越来越多地成为众多商家竞相追逐的目标受众.而女性对于化妆品的需求更是源源不断,化妆品对于女性而言,既是消耗品也是奢侈品.  相似文献   

20.
在世界经济进入体验化时代的时候,体验传播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都悄悄地来到了我们身边.最能将体验传播演绎的淋漓尽致的媒体是拥有强大视听功能的电影和电视.然而,电影、电视在吸引受众的耳目,使受众沉浸于美轮美奂的体验的同时也不知不觉的改变了消费意识形态和消费文化,甚至直接促动受众消费,影响消费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