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自珍敝帚     
李国文 《传媒》2001,(2):35-36
这是一句成语,原作“敝帚自珍”,或“千金敝帚”,或“自怜敝帚”。 典出《东观汉记·光武帝纪》:“吴汉入蜀都,纵兵大掠。帝闻之,下诏让吴副将刘禹曰:‘城降,婴儿老母,口以万数,一旦放兵纵火,闻之可谓酸鼻。家有敝帚,享之千金。禹宗室子孙,故尝更职,何忍行此?’”  相似文献   

2.
耳食,是听别人如何说就相信了的意思。写文章,最忌讳耳食,因为它不知个中滋味,而道听途说之语又常常闹笑话。所以颜之推教导他的子孙:“谈说制文,援引古昔,必须眼学,勿信耳受”。后人更有:“夫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的说法。摄影记者采访,往来于大街小巷,奔走于工厂农村,穿梭于稠人广众之间,正与写文章“耳闻之,目见之,足践之”的要求相吻合,照理说,摄影记者应该而且能够做出“大文章”来,只有这样,庶几才不虚此行。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摄影记者的“大文章”很少,历历可数。反不如泡会海、坐机关的文字记者。他们倒统治着报纸的头题和报眼,甚至全部,不给摄影记者留“一点面子”。当然,这不能全怪摄影记者。但摄影记  相似文献   

3.
包公家训     
包孝肃公家训云:“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以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共三十七字。其下押字又云:“仰珙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又十四字。珙者,孝肃之子也。 吴曾《能改斋漫录》【译文】 包公立家训说:“后代子孙做官,犯有贪污财物罪行的人,不能回到家族生活;死后,不能葬在祖坟中。不听从我训诫的,不是我的子孙。”共三十七个字。在家训签名的后面又立言说:“切望包珙勒石刻碑,并竖在堂屋东墙壁上,以昭示后世。”又是十四个字。“珙”,是包拯的儿子。  相似文献   

4.
题解:此题中的“西部”一词非特指方位上的西部。但也不能说完全没有关系。就像祖国的西部一样,这里的“西部”也是一块尚待开发的蕴含宝藏的表征贫脊之地,如中华民族的电脑设计行业、如中华民族的现代印刷业、如中华民族的网络出版业…… 如果说老祖宗在闭关锁国、阻碍民族振兴这一点上犯了严重的历史性错误的话,作为子孙,我们在提高自我认识的同时,就是要努力追赶上去;而作为后世之子孙的栽树育林人,我们切不可再犯同样的错误。网络时代恰恰给了我们这样一个机会,在网络面前,全世界人民的起点都是一样的。就看我们如何在这场比赛中发力了。  相似文献   

5.
我国自古文章中的断句,只有句(。)和读<音豆(,)>两种符号。迨至“五四”运动之始,胡适、钱玄同等人鉴于中国文字中是有的“句、读”符号不足应用,故采用西洋最通行之符号作参考,呈请教育部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  相似文献   

6.
鲁迅先生说《史记》乃“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可谓千秋美誉.文化学者余秋雨评价司马迁是“中国首席历史学家,又是中国叙事文学第一巨匠”,无疑也是超越时空的知音之言.质言之,《史记》不仅是一部为后世呈现了中华历史之美、文学之美的文史经典,也是一部关于中华传统精神、中华道德风骨的长篇史诗,蕴含着中华文化中独特的“诗与真”.  相似文献   

7.
罗兰·巴尔特认为,图像很少以脱离某种解说文字的形式单独呈现,我们所应用的语言或者文字削减了图像的多重可能涵义。《男人装》在“8·3男人节”制作的这一期封面上不再有性感挑逗的封面女郎,不再那么赤裸裸的向男性兜售性概念,而换之以相对保守的、肢体略显僵硬的木偶形象,而这一木偶形象真的可以成为男人节的“偶像木偶”吗?这一期杂志封面的文本到底暗含了什么样的意识形态?本文从符号角度予以解读。  相似文献   

8.
诗的“建筑的美”,在本质上,是附属于诗的“音乐的美”的,与之同属听觉,而不大属于视觉。作为诗意的载体,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属于听觉,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是符号的符号,当然也属于听觉。正如音乐属于听觉,记录音乐的乐谱也应属于听觉一样。只是由于洋为中用,新诗分行分段排列,其文字呈现才有了时间及空间的双重性,才有了听觉及视觉的双重性,诗的“建筑的美”才被发现,才被提出。但它绝非绘画、雕塑、建筑以及舞蹈那种真正的空间艺术,纸上的文字的诗,一经朗诵或歌唱,其虚拟的“建筑的美”又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9.
暴力恐怖事件是一种典型的社会风险。以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对3·01昆明暴恐事件和5·22乌鲁木齐暴恐事件的相关言论为研究文本,从高、中、低三个层次进行框架分析,发现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在暴恐事件相关言论中构建了一组二元对立关系,即以暴恐事件受害者、@人民日报及其读者为代表的"我们"和以暴恐分子为主的"他们"的对立。@人民日报通过凸显评价框架、使用主语隐现的句子、选择带倾向性的指示词,将"他们"置于非正义的一方,并且通过选择民族团结、美好愿景等积极意向框架团结"我们",与"他们"对立。  相似文献   

10.
近读叶德辉<书林清话>,其中有一篇<总论刻书之益>,列举了古往今来许多蔚为美谈的刻书大家,这些刻书家因刻书之业,或滋福子孙,或嘉备后人,或留名后世,即叶氏所谓刻书之益者.  相似文献   

11.
“临时抱佛脚”是民间流行的一句俗谚,流传已久。明代张谊对此俗谚的来源做过解释,他在《宦游纪闻·抱佛免罪》中说:“云南之南一番国,其俗尚释教。人有犯罪应诛者,其国主捕之。其人恐,急奔往某寺中抱佛脚,知悔过,愿削发为憎,不敢蹈前非。主许之,竟贳其罪,遂髡发环耳,披禅衣,守禅教。故其国人为僧者多。常有人入中国,皆自称番僧,而莫知其故。俗谚云:‘闲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盖本诸此。”张谊认为这一俗谚起源于“云南之南一番国”,不可信。其实,早在唐代就已经有了“抱佛脚”的说法,如盂郊《读经》诗:“垂老抱佛脚…  相似文献   

12.
电视评论是近年来在我国兴起的一种电视形式,它以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的“焦点时刻”和“焦点访谈”节目为发端,迅速赢得了广泛的电视观众,并带动了各地方电视台电视评论节目.作为一种新的电视形式,电视评论的特点何在呢?笔者以为就是形象性.一不妨和报纸评论作一比较,两者的目的都在于引导舆论、弘扬正气、外砭时弊,但由于表现方式不同,导致效应不尽相同,其主要区别就在于电视评论的形象性.具体说来,可以举出以下几方面:1.传播符号不同报纸的新闻评论以文字符号为载体,文字是语言的书写方式,它是“符号的符号”.文字通…  相似文献   

13.
天津《今晚报》以信息量大、可读性强、新闻时效快,赢得了好评。其经验归纳起来大体是“新、广、快、多”四个字。新,就是“让‘今’字扑面”,“为当日新闻开绿灯,”他们不发工作总结和简报、文件式的文字。有的稿子因版面紧未能及时发出,过后就不再采用,据介绍,《今晚报》每  相似文献   

14.
俗语有云,“饱暖思淫欲”。与之恰相对应的另一句,我看便是“富贵想长生”了。历代帝王为人间富贵之极至,而想长生不死、求神觅药最为迫切而近于疯狂的,也数此辈为最。中国古代帝王中好神仙者代不乏人。商与西周因无记载,不得而知;《春秋三传》,亦多不及此。但恐并非无有其人,止不书耳。在目前可见的历史文献中,帝主中喜好神仙资格最老的“三位元老”,恐怕就得数齐威王、齐宣王与燕昭王了。因为这三位的好神仙,在《史记·封禅书》中可是榜上有名的。后世帝王中好神仙最著者,如秦之始皇、汉之武帝,其实只是在步齐之威、宣与燕昭王的后尘罢了。《史记·封禅书》云:“自齐威、宣之时,邹子之徒论著终始五德之运。及秦帝,而齐人奏之,故始皇采用之。而宋毋忌、正伯侨、充尚、羡门高最后,皆燕人。各方仙道,依于鬼神之事。邹衍以阴阳主运显于诸侯,而燕、齐海上之方士传其术不能通。然则怪迂阿谀苟合之徒自此兴,不可胜  相似文献   

15.
北宋徐铉撰《稽神录》卷4记载:“丁卯岁,庐州刺史刘威移镇江西,既去任而郡中大火。虞候申巡火甚急,而往往有持火夜行,捕之不获,或射之殪,就视之,乃棺材板腐木败帚之类。郡人愈恐。数月,除张宗为庐州刺史,火灾乃止。”①而《太平广记》卷373刘威条所引《稽神录》此条材料,只在个别字词上略有差异,如《稽神录》中“虞候申”,在《太平广记》里变成了“庐候吏”。此外,在《稽神录》“持火夜行”四字之后,《太平广记》的记载多出一“者”字。但二者所记庐州刺史,均为张宗。  相似文献   

16.
肖凡胜 《新闻窗》2009,(3):29-30
按照传统的新闻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事实是新闻的核心,新闻传播者的工作是以“事实”为中心的:选择事实,记述事实,再现事实,让社会公众了解事实。但这里所说的“事实”并不是直接面对我们的。当一个事件发生了,新闻传播者通过一定的文字手段把事件转化为符号,将这些符号传递到公众那里,公众通过对这些符号的解读来获知事件的情况。因此,新闻报道的事实信息,实质上是对事件及其关联的现实世界的建构。也就是说,事件是实际发生的,  相似文献   

17.
在科技文献中,需要描述的事物和概念远比可用的符号多,现实中符号的合理应用和表达是相当复杂的。研究符号描述句的重点是,探讨符号的应用(语义)和符号的表达形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就符号的语义可有指称概念符号和表述功能的符号;就符号的形式可有文字符号、数字符号、标点符号和特种符号。文章探讨符号的语义与形式之间存在的某些规律,如指称符号必须以文字符号作主符号并配以相应的字体或变化;功能符号多使用特种符号和标点符号;等等。探讨了编辑人工语言与标准化规范化加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图书?“图书”一词的函义古今有何不同?构成图书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图书是以传播知识为目的而用文字或其它信息符号记录于一定的形式的材料之上的著作物”。图书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一种特定的而又是不断发展着的传播知识的工具。图书一词的函义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本身内容、形式的不断演变而有所不同的。在古代,对一切文字记录都称为书,相当于后世的档案,其作用主要是帮助记忆,以备查考。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有意识地运用文字交流思想,传播知识,因此出现了专为传授知识、供人阅读的著作,图书才有了比较明确的概念,档案  相似文献   

19.
雍正元年(1723)吴县知县所立的《纱缎业行规条约》碑文中有这么一句话:“吴中纱缎一业,在禹贡则载为织文之篚,在广舆则著为土物之宜”.纱缎业确实是苏州的大宗产业,远销全国各地及朝鲜、南洋.经营此业的商人向来是“老成持重、精明谙练之人”,由官府发给“印贴”,按现在的话说手持营业执照,“商客”向其交付银两定制纱缎产品,而其则发货给机户进行织造.为规范纱缎业的行为,保障商客与机户的利益,制定条约七款,明确规定“印贴”只传子孙,不得与其他人合伙开业,一旦不再从事此业须将“印贴”缴付行头,也不允许无贴之后再操旧业.这个行规相当于纱缎业的行动准则,约束他们的行为.他们还有一个行业组织活动场所,叫轩辕宫.  相似文献   

20.
牛晋阳  李欢 《新闻前哨》2013,(10):25-28
网络新闻专题以聚合新闻事件为特色,能否实现“合力效应”,很大程度取决于传播手段的运用好坏。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带来了一次又一次网络传播手段的革新,网络正朝着自媒体方向不断前进。HTML5的出现更是唱响了一曲美妙的“网络之歌”。同时,新媒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媒介之间表现出一种融合态势。在媒介融合语境下,网络新闻专题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文字、图片、声音的集合体,而应该借助于多媒体传播手段,寻求最佳合力点,方能获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