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冠肺炎疫情引发了学界对新闻传媒报道在重大突发事件中的角色和功能的思考,这也为建设性新闻的理论建设提供了一次契机。本访谈主要围绕建设性新闻在疫情期间的角色定位、谣言治理、实践模式、理论创新等问题展开。其中,未来研究要从框架理论、社会责任理论、记者角色理论、新制度理论等理论视角切入,进一步推进建设性新闻的学科知识建设,拓宽其理论创新与研究视域。  相似文献   

2.
任阳 《视听》2021,(5):165-166
建设性新闻为新闻学的实践和研究提供了崭新的思路.本文认为,新闻的结构以及受众心理情绪视角、受众的认知基模视角都为建设性新闻的兴起提供了解释的话语,而建设性新闻也会对民主和公共生活做出有益贡献.  相似文献   

3.
黄斐 《青年记者》2020,(9):17-19
西方视域下的建设性新闻时下西方兴起的建设性新闻,被认为是解决当下西方报道困境的新范式、新方法、新理论.在“5W1H”这一报道公式中,建设性新闻的报道公式多了一个“W”,即所谓“WhatNow”——“现在怎么样了”.建设性新闻是对冲突性报道和负面报道的平衡策略,是继“客观性新闻”对19世纪党派新闻的纠偏之后,西方新闻范式经历的第二次转型.  相似文献   

4.
建设性新闻的中国范式是在历时性和共时性的坐标中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特内涵和发展模式,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滋养、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核心、以社会责任与功能导向为目标的协同主义范式。建设性新闻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作为新闻理念的建设性新闻是中国范式的理论基础;作为新闻报道样式的建设性新闻彰显了中国样本的表达特征;作为辞屏的建设性新闻体现了中国经验的行动方向。基于建设性新闻的元话语,文章主要考察作为一种新闻改革中的民生新闻、公共新闻、参与式新闻和暖新闻的中国样本。  相似文献   

5.
6.
郑亮 《编辑之友》2020,(3):22-26+46
建设性新闻的中国范式是在历时性和共时性的坐标中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特内涵和发展模式,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滋养、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核心、以社会责任与功能导向为目标的协同主义范式。建设性新闻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作为新闻理念的建设性新闻是中国范式的理论基础;作为新闻报道样式的建设性新闻彰显了中国样本的表达特征;作为辞屏的建设性新闻体现了中国经验的行动方向。基于建设性新闻的元话语,文章主要考察作为一种新闻改革中的民生新闻、公共新闻、参与式新闻和暖新闻的中国样本。  相似文献   

7.
朱豆豆 《编辑之友》2020,(6):50-54+63
近年来,建设性新闻的理念和愿景引发了各界的广泛关注,对其跨学科研究已逐步成为业界显学。不同于西方传统的媒体责任理念,建设性新闻的媒体责任观更多的是一种指向社会整体利益的大责任观,是一种致力于践行真善美的新闻学实践。建设性新闻倡导者试图打破世俗常规的报道方式,通过挖掘现实世界的真善美,来呈现一个更加正面积极的世界,以此抵制新闻暴力化、低俗化、虚假性的媒介环境,是一种进步的新闻理念。其中,建设性新闻强调的"真"重新定义了新闻"真"的本质;"善"则立足于追求最大社会福祉原则,寻求解决方案,强调以世界应当怎样的未来导向来看待世界;"美"存在于新闻传播功能的有效发挥中,以传递希望和正确的价值导向来保证新闻与人文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8.
建设性新闻作为传统媒体立足新媒体时代解决公共空间事务的一种新闻实践,具有更为积极的内容建设和向善的内容生产.建设性新闻的空间构成可从物理空间、精神空间和社会空间予以分析,与之相应的是空间实践中的新闻生产理念、架构与方式等.中国主流媒体可架构以人民为中心的新闻生产体系,以内容生产的舆论监督促进新闻生产与公共服务的协同治理...  相似文献   

9.
一美感,恐怕是每种文字表现艺术都必须注重的一个问题。文学如此,新闻亦当如此。新闻的美要通过什么体现出来?解释尽管相当纷纭,个人强调的也不尽相同,但文章必须要有强烈的思想震撼力、丰富的艺术感染力、鲜明的时代表现力,能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与触动,使个人获得心灵上的滋润、使社会获得认知上的前进,这些恐怕都是大家所能认同的。什么是新闻的美感?新闻的美感当然不能像文学创作讲究的美感那样,任何新闻作为对事实的描述,都必须是客观真实、来不得半点虚假的。恪守着这个原则,才能打牢新闻发生作用的基础,决不能有丝毫的动摇。新闻的美…  相似文献   

10.
陈成 《编辑之友》2020,(6):45-49
近年来,新闻学领域出现了一个醒目且值得深思的现象:建设性新闻作为一种新闻理念与实践范式在媒介环境大变局的背景下生发出来,并被赋予治理新闻传播乱象、重拾新闻业社会声誉、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使命。综观现有研究,多是对西方建设性新闻历史发展、理论演进与相关实践的爬梳或简评,不容置辩,这类探讨对理解建设性新闻有着一定的意义与价值。然而,对于建设性新闻的在地化这一问题,目前的研究要么避而不谈,要么浅尝辄止。殊不知在目前阶段,对建设性新闻本土化问题的思索与深耕远比积极的引入重要得多。  相似文献   

11.
建设性新闻的本土化实践,需考虑中西方新闻制度的差异及理论适配,重视"由谁来践行"的角色问题。通过分析荷兰温德斯海姆应用科学大学提出的建设性新闻六要素,发现在中国语境中趋于成熟的政务新媒体,其行动经验与各要素存在高度契合。鉴于此,文章提出以政务新媒体作为建设性新闻落地的先行路径之一。进一步地,需要以社会治理为目标落点,结合两者的运转逻辑和价值旨归推进本土理论发展,提出建设性新闻在理论与产制方向的中国进路。  相似文献   

12.
新冠肺炎疫情给公众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威胁的同时,也危害到了公众的心理健康。媒体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宣传报道工作时,不仅要履行社会瞭望者的角色,更要充当解困者,以积极心理对冲负面舆论,同时推动问题的解决。因此,将积极心理学运用到新闻生产中的建设性新闻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客观·公正·全面·平衡——论新闻真实性原则的具体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闻学观念体系中,真实性居于最核心的地位,是所有其他新闻学观念的基石。新闻真实性的下位观念是新闻传播的客观、公正、全面、平衡等。这些观念既保证上位的真实性观念的实现,又体现上位的真实性观念的某些内容,即服务于新闻的真实性观念。美国著名记者、普利策奖获得者杰克·富勒明确指出:“客观这个概念就像其他概念一样,可以用做研究被记者用来描述真实性原则的含义和局限性的一个极好的起点。”①在我国新闻界,虽然人们也都坚持真实性原则,但很多人并不认同真实性原则的下位观念。由于理念的缺失,新闻失实在所难免。客观性新闻观念…  相似文献   

14.
建设性新闻是以解决问题为归依的新闻理念或其指导下的新闻实践,积极和参与是其核心要义。无论是从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指导,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媒建设性新闻实践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都证明建设性新闻实践是党媒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新时代,党媒走建设性新闻实践之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共筑美好幸福生活。  相似文献   

15.
基于人文社科情感转向理论范式以及新媒体网络运行逻辑,一种体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暖”新闻理念应运而生。这一新闻传播理念体现以人为本的新闻“人学”转向和新闻“温度”与“品质”,是具有中国话语特点的建设性新闻观。宏观来看,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为新闻舆论工作的统领,其本身就为新闻传播工作指向了人。中观层面的新闻观应该怎样体现人?怎样为人的精神服务?这取决于新闻文本的价值观,它不同于新闻价值,它是用于判断和左右新闻价值的更为隐秘和更具决定作用的悬置的价值观在文本中的体现,这种价值观念内嵌于新闻文本中,并通过传播过程影响和建构整个社会的价值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传统客观性新闻、公共新闻和建设性新闻等新闻理念的变迁为线索,考察了不同新闻理念所支持的媒体功能的变化轨迹,发现媒体功能发生了两次重要转型:一是从客观性新闻所支持的"监察功能"到公共新闻所支持的"民主促进功能"的转型;二是从"民主促进功能"到建设性新闻所支持的社会"建设功能"的转型。文章分析了这两次转型存在的困境和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建设性新闻强调赋权和弥合社会分裂的媒体功能更加适应当下的风险社会。  相似文献   

17.
万婧  潘高耸  张志强 《今传媒》2022,30(1):37-41
作为地市级媒体的创新改革者,惠州报业传媒集团以"问题+对策"形式梳理县区发展问题;发挥"专家+记者"调研优势,打造"新闻"+"智库"产品;其"喉舌+智库+平台"发展设计,是全球建设性新闻理念"在地化"的典型案例.本文以惠州报业传媒集团的建设性新闻实践为例,分析其运用建设性监督及融合创新观念,打造与国内一流城市相适应的新型主流传媒集团的路径,探讨地市级专业主流媒体的建设性新闻实践与发展趋势,为新时代的新闻价值与媒体角色创新,以及全球建设性新闻"在地化"提供阐释.  相似文献   

18.
郑孟进 《军事记者》2005,(12):38-39
我在部队和地方从事宣传和新闻工作20多年,多半时间担任领导职务。实践使我深刻认识到,做好新闻采编工作必须把握好以下三个要点:  相似文献   

19.
从传播新闻的及时性方面说,消息无可争议地是报纸的主角,这是报纸作为新闻纸的特性所决定的。要使消息在舆论宣传中发挥好的指导作用,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要努力提高消息的公众接受度,让读在兴趣盎然的阅读中了解新闻事实,掌握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企业的法规制度,接受作想要表达的正确的思想观点。那么,怎样才能提高消息的公众接受度呢?笔以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0.
建设性新闻理念主张对重大负面事件应采取"问题解决导向"的报道框架,在操作上运用积极心理学元素来引导受众的积极情绪,该理念是西方新闻界对其突出冲突、负面内容的传统新闻理念的修正.2020年以来,中国媒体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抗疫"特色报道实践表明,中国媒体具有独特的"建设性"品格,借鉴建设性新闻的基本主张、路径和技巧,可以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