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在媒体竞争日益白热化的今天,新闻事业的产业化发展、企业化经营以及“内容为王”的制胜法则等等都在不同程度上消解和重构着新闻业的伦理规范和道德准则。诚实、公正、同情、尊重等这些新闻伦理的基本规范时时遭遇新奇、刺激、重大、轰动等“新闻价值”的逼视;不时爆出的媒介事件对私人领域无情地僭越;默默无闻的普罗大众也经常被推入聚光灯下.成为“意外”公众人物,由此常常造成“不必要的观察引起的伤害”。这些,都构成今天广为社会公众诟病的媒介景观。也是新闻伦理和记者的职业道德被一提再提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2.
新闻伦理是规范伦理学的重要内容,是指从事新闻信息传播活动的人们,在长期的职业实践中形成的调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新闻工作者的道德观对推进社会的文明进步远比新闻本身更有价值。布雷恩·S·布鲁克斯新闻伦理理论在目前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加强其研究,有助于解决我国新闻伦理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3.
4.
艾尔·巴比在他的《社会研究方法》中提出了社会研究伦理的七个议题:自愿参与;对参与者无害;匿名与保密;欺骗;分析与报告;制度性审议会;职业伦理规范。这七个议题从三个方面归纳了社会研究中出现的或者可能出现的伦理性的问题,与新闻采写活动也密切相关。其中,自愿参与;对参与者无害;匿名与保密;欺骗前四个议题是从调查对象角度(在新闻活动中则是指信源和具有反馈能力的受众);  相似文献   

5.
6.
7.
采写体验式新闻的几点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涤平  阎欣 《新闻传播》2002,(12):64-64
  相似文献   

8.
“暗访”、“卧底”、“揭秘”——打开今日报章、网络、电视,这些热词如有魔力深深吸引公众视线。打着虚拟的身份,借着虚拟的由头,似演员周旋于各色人群之间,如侦探穿越迷雾寻觅真相……当暗访给记者带来淋漓快意,给受众带来鲜活猛料,一个关于暗访的道德伦理困境悄然浮出水面:离不开欺骗手段的暗访,如何处理世俗伦理与职业伦理的冲突?怎样把握动机与手段的统一,避免暗访逾越法律、道德和职业规范的边界,沦入“导演新闻”乃至编造新闻的危险暗区?这些需要传媒从业者理性考量,寻找答案的过程也是建构规范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新媒体环境进行分析,说明传播伦理的社会功能,并对新媒体视域下新闻传播的伦理困境进行分析,探讨传播系统体系变革背景下公众价值观、伦理道德的变化以及社会文化对传播伦理的影响,并对新媒体视域下新闻传播伦理的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康德的“道德的普世性”“人是目的”原则与罗斯的“显见义务”学说,探讨了义务论视角下的新闻伦理困境。当新闻工作者面对伦理困境时,可依据“道德的普世性”原则辨明行为是否合乎义务,以“人是目的”为准绳判断显性义务。通过综合运用康德和罗斯的义务论伦理学,媒体工作者在新闻伦理困境中能做出更为公正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当前出现的各种信息伦理问题,严重阻碍了信息环境的良性发展。本文从伦理学视阈深刻地分析了信息环境中伦理困境形成的原因,并根据我国信息环境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信息环境优化的对策:即培育信息行为主体的道德责任;完善信息伦理规范;加强信息制度建设;实现信息技术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社交媒体数据已经成为目前学术研究中重要的数据来源。但学者在采集、利用社交媒体数据过程中往往忽略其中存在的伦理风险。本研究从伦理视角剖析社交媒体数据类研究,提醒研究者们更好地理解此类研究面临的研究方法和伦理方面的挑战。[方法/过程]本文以新浪微博为研究对象,从四个角度对微博数据研究进行伦理反思,研究者缺乏伦理意识;公私数据界定不清;知情同意机制缺失;数据使用规范性有待加强。[结果/结论]伦理规范即通过有效的规制,保证研究的所有环节都处于伦理的规范空间内,微博蕴含丰富的个人数据,并且微博数据研究的发展演化也对伦理规范有强大需求。本研究认为,应建立数据教育体系,提升"数据伦理"意识;研究者不能假设用户同意;探索科学的知情同意机制;鼓励跨领域合作,平衡创新与风险。  相似文献   

13.
新闻价值的实现是否充分,取决于许多因素,以及各因素的相互协调.比如,新闻接收者的文化水平、价值观念、兴趣爱好等,新闻传播媒介的特性等等.本文探讨的是新闻传播者如何在采访写作中促使新闻价值最大化实现.  相似文献   

14.
张家恕 《新闻界》2008,(5):54-55
写作模式的运用有利于记者快速完成写作,从而确保新闻的“新”。但运用模式不能是机械地套用,所运用的模式还必须开放性的有机结构模式。本文探讨了中国古典篇章模式的合理内核及其运用于新闻写作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电视新闻具有现场性、纪实性的特征,其可信度高于其他媒体,有毋庸置疑的社会公信力。虚构事实、伪造现场而获得电视画面尽管也显得十分真实,但本质却是一种违纪或犯罪的欺骗行为。如果多次发生,就会产生狼来了的效应。因此,应该对制假者进行严肃的纪律处分和触及灵魂的舆论谴责,构成犯罪的应由司法机关进行刑罚处理。  相似文献   

16.
透析新闻写作范式的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写作范式正在发生变化,新闻文本的标题和格式都在创新,但创新不能丢弃了新闻报道真实这个根.  相似文献   

17.
疫情当下,关于现代社会治理的讨论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郑永年教授认为,“离开了知识的权力,现代社会的治理就寸步难行。”科学家和专业人士的知识供给,在此次新冠疫情的应对中无疑成为了一股重要的力量。在此背景下,《图书情报知识》和《信息资源管理学报》两刊联合策划推出了专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科学应对与思考:图情专家谈新冠疫情”。在此期专稿中,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9位学科领域专家,他们结合此次疫情,从不同角度阐发了自己的观点,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情境下的社会风险感知与公共危机预警、应急舆情分析与应急信息综合治理、疫情虚假信息的传播原因及甄别、疫情事件中的大数据应用与治理、对抗疫情的科技信息共享与支持、疫情相关的科研成果发表与传播等问题。我们将其进行了整理,以“姊妹篇”的形式在两个刊物2020年第2期上分别刊发。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专家们欣然应允我们的约稿,并很快提交了文稿,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与子同袍”的情谊。希望我们的这份努力,能够为抗击疫情提供学科知识的支持,而这也是我们作为武汉本地期刊的殷殷心愿。愿这个英雄的城市,早日重展它大江大河的壮美容貌。  相似文献   

18.
“新闻线人”热的出现给21世纪伊始的中国新闻业带来了一股不小的冲击波。本文从“新闻线人”热的社会成因入手,针对现状冷静地透视这一热潮背后的隐忧,并给出一些较为可行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9.
周海英 《新闻界》2008,(6):107-108
本文运用语用学中的会话合作原则对网络新闻标题的语言特点进行分析.从而总结出网络新闻标题为达到独特的效果是如何利用了语用失误取得语用功能的。  相似文献   

20.
和谐社会话语场域下的新闻采访技术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闻采访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过程,始终离不开采访者和采访对象之间的对话,互动和反馈.为确保采访效果的最大优化,采访者应该着重把握自身情感素养合适表露技术、引导采访对象主动参与采访的技术和运用不同采访提问用语的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