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潘红波  唐建新 《考试周刊》2014,(76):138-141
作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里程碑,大类招生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然而,已有文献均基于规范研究或者个案研究,没有达成一致的研究结论。本文以中国"211"工程大学数据为样本,首次实证检验大类招生对重点高校人才培养的影响。结果发现:大类招生可以显著提高"211"工程大学的人才培养质量和综合声誉;大类招生有助于"211"工程大学毕业生一般工作能力和英语能力的提升。这些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大类招生,一方面可以帮助优秀学生完善知识结构,培养创新精神,另一方面有助于优秀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选择专业,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进而提高重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
解析大学学科建设的误区与真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学科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大学的声誉。学科建设理所当然地成为大学管理者们最为关注的事。但是当前在某些高校,甚至是重点大学,在学科建设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误区。尤其是在一些重点大学里,“211”和“985”几乎成了学科建设的象征。毫无疑问,“211”和“985”在中国建设一流大学的进程中,已经发挥而且还将进一步发挥重大的作用。然而,是不是“211”和“985”就可以代替学科建设?非也!大学的终  相似文献   

3.
教育收益率,衡量了个体从教育投资中获得的经济回报。我国正处于经济和教育快速发展、转型和改革不断深入的历史时期,合理估计教育收益率、正确把握教育收益率的变化趋势和群体间差异,对于加快人力资本积累、合理制定教育政策和收入分配政策、推进劳动力市场的市场化进程、优化个人教育决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中文期刊文献对中国教育收益率研究进行的元分析发现,对于中国教育收益率和高等教育收益率的估计结果在不同研究之间存在明显的异质性。首先,从1988年到2013年,教育收益率随年份的推移呈现递减的增长趋势;而高等教育收益率在2005年之前随时间增长,此后出现下降。其次,教育收益率和高等教育收益率存在城乡差异和性别差异,即城镇高于农村,女性高于男性。再次,使用工具变量法的研究倾向于得到更高的教育收益率估计结果。最后,基于不同的数据库估计出的教育收益率存在差异。另外,发表偏误检验的结果则表明,中国教育收益率和高等教育收益率研究均存在显著的发表偏误,即回归结果越显著的研究越有可能被发表。因此,在分析中国教育收益率的变化趋势及其群体差异时,必须考虑研究之间的异质性和可能存在的发表偏误。未来的中国教育收益率研究应该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改进研究设计和估计方法以更准确地识别教育对个人收入的因果性影响,探究2012年之后教育收益率的最新变化趋势,持续关注教育收益率的城乡差异和性别差异,积极开展估计教育质量收益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上海财济大学是一所以培养高级经济管理人才为主,经、管、法、文、理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建设的重点院校之一.……  相似文献   

5.
上海财济大学是一所以培养高级经济管理人才为主,经、管、法、文、理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建设的重点院校之一.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主要基于软科中国最好大学排名2016—2020年高校生源质量(新生高考成绩)排名数据,运用中断式时间序列准实验方法中的单组时间序列实验法,分析了“双一流”政策对高校本科生源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双一流”建设高校生源质量差异较大,但区间分布相对比较稳定;“双一流”政策对本科生源质量存在一定影响,38所985高校和67所211高校进一步巩固了生源质量的优势地位;3所进入一流大学建设名单的211高校和19所进入一流学科建设名单的非211高校,生源质量均有一定提升;原来生源质量较好但未进入“双一流”建设名单的高校,生源质量呈下降趋势。这是由政府资源投入的持续性、社会人才需求的导向性和大学自身发展的稳定性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科研产出数量、质量和影响力这三个维度,基于1981-2013年Web of Science论文收录信息,以非C9的“985工程”大学以及非“985工程”的“211工程”大学为国内参照样本,以美国IVY大学和澳大利亚Go8大学为国际一流大学参照样本,就我国C9大学基础科研生产力进行了比较研究.整体分析发现,我国C9大学在基础科研生产力的三个维度均遥遥领先于国内其他研究型大学;与IVY大学和Go8大学相比,尽管C9大学呈现出强劲的追赶态势,但在基础科研产出质量与影响力方面差距仍然明显,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任务相当艰巨.分学科分析发现,C9大学22个学科基础科研生产力状况整体呈现提升趋势,但与IVY大学存在很大差距.计算机科学、环境科学/生态学、空间科学、物理学等服务于国家科技创新、国家发展转型和重大战略需求的学科及其交叉学科,C9大学的学科影响力长期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此外,相对于IVY大学和Go8大学在优势学科影响力上的稳定状态,C9大学优势学科影响力的波动较大,在未来学科建设工作中,需特别重视优势学科的保持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高层次人才是地方大学“向上流动”美好愿景中的灵魂人物。为考察地方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的现实样态,基于社会实践理论,通过对N大学18名管理者、高层次人才及本土人才的访谈,分别选择引才信号的“发出者”“接收者”和“影响者”三组群像进行“画图”,采用“动机溯源-影响因素-态度倾向”为逻辑的追问,以“场域-资本-惯习”为要素线索进行分析,探寻地方大学引才选择如何生成。研究发现,地方大学存在人才引进“秩序失衡”、内外关系“融合缺失”及“资本倾斜”导向异化等问题,其引进应关注制定“规范化”的引才机制,实行“融合化”的培育制度,构建“和谐化”的学术生态,形塑“合理化”的资本分配,在场域内进行力所能及的调适。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推进的历史进程,也是中国决心建设世界高等教育强国的不懈追求。中国现代意义大学发展较晚,且长期以来,我国大学基本上是教学型大学,从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向近现代大学转型,“211工程”开启了中国“研究型大学”的建设。近些年来,结合国家“双一流”大学建设,一批学校把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作为学校发展的战略目标。尤其是近二十年来,中国高校呈现群体发力现象,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制定发展规划和推进校内综合改革双轮驱动成为学校快速发展的内在动力;二是政府主导的各种评估、评审、评级等强制性举措是中国高校快速发展的外部推力,客观上也促使学校建设的核心内涵不断充实,办学水平不断提升。但目前依然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对人才培养和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成效缺乏基于大数据跟踪分析的绩效评价;二是中国高校虽有“211”“985”及“双一流”之分,但大学发展的同质化现象仍未解决,许多学校尚未找到体现大学学术水平和人才培养特质的个性化发展之路。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必须走创新型大学发展之路。创新发展没有固定模式,创新型大学不是“型号”,不是“标签”。创新发展是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乃至世...  相似文献   

10.
大学第一年是大学生发展最为关键性的一年.如果新生对大学第一年的严峻挑战应对不佳,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为了解首都高校新生的适应情况,2011年5月北京大学教育学院与北京市教工委联合开展“首都高校新生适应性调查”.基于28所院校4200名新生的调查数据,研究发现:首都高校新生的学习适应、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情况较好,但部分学生在经济适应方面存在挑战.此外,不同群体新生在大学适应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低社会经济背景的学生适应情况相对较差.不同专业新生的适应情况不同.人文社会科学类新生在学习适应各个维度的表现都好于其他专业新生,工科类新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弱于其他新生,工科和社科类新生感受更大的主观经济压力.在院校类型方面,选拔性高的“985工程”和“211工程”院校的学生在对外部学习环境的适应、学习动机、对外部人际交往环境的适应、经济适应方面要好于其他院校新生.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民办高校新生的主观经济压力最大.  相似文献   

11.
就读于不同类型的高中对学生的发展有何影响一直是学生和家长进行教育选择关注的热点,也是国家制定教育政策的重要参考因素.本文用明瑟收入方程、回归分析对中国综合数据库(CGSS)2005、2010和2015的数据进行分析,动态研究了不同类型高中教育回报的货币和非货币收益.研究结果发现:对于高中毕业后直接进入劳动力市场的人来说,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货币收益和非货币收益都高于普通高中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对这部分无法升入大学的人来说是相对更优的选择;大学本科带来的教育货币收益和非货币收益都远高于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近十年教育回报总体下降趋势显著;普通高中阶段教育与初中阶段教育相比,教育回报已不再明显.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本文从普通高中定位、中等职业教育地位等视角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对问卷结果的统计处理,从目前大学的行政管理、学术管理和民主管理等三个方面对“211工程”大学和非“211工程”大学之间、教育部属大学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属大学之间、东南部地区大学和西南部地区大学之间在组织管理上的差异进行了分析,并推出了两种极端综合类型大学组织管理的现存模型和理想模型,探讨了两种极端综合类型大学从现存模型向理想模型转换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大学教育质量与现代大学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教育质量问题是现代大学建设中的一个重要核心问题.大学教育质量标准的研究.要围绕着大学标准进行.包括专业标准和人文标准的大学教育质量标准其核心或要点就是强调在现代大学的人才培养中要突出为人、为学两个方面.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解决忽视人文标准的问题,应在专业标准和人文标准两个方面下功夫.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转化为全体师生员工的自觉追求,加强师生道德价值观建设,宣传和捍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守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基本的道德标准和道德底线,使高等教育质量进一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00—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SBM算法并结合全局Malmquist-Lenberger指数计算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以此衡量绿色经济增长,探讨了市场一体化对绿色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市场一体化能显著促进绿色经济增长,且这种促进作用存在空间异质性、时间异质性、开放度异质性和政策异质性,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结果均支持该结论;影响机制检验表明,市场一体化促进绿色经济增长是通过绿色效率改善实现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市场一体化与绿色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基于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生态化和创新投入的门槛效应.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如何进一步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平和促进绿色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60篇教育与中国经济增长实证研究中626个回归方程的元分析发现,教育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估计受到不同研究特征的影响。尤其是,"显著效应"的实证结果受到估计方法、教育变量和经济增长变量的设定形式、教育变量的测量指标、样本起始年份、区域和控制变量选择等研究特征的显著影响。使用变量增长率形式、运用工具变量法、使用入学率和教育经费数据估计会降低显著性效应的概率;样本区域覆盖面越小、样本起始年份越早、使用受教育年限数据估计会增加显著性效应的概率。漏斗不对称检验显示样本文献存在显著的正向偏误,即回归结果越显著的研究越有可能被发表。因此,在分析教育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时,必须考虑研究之间的异质性和可能存在的发表偏误。未来应重点关注的是,改进测量和估计方法,通过更严谨的研究设计精确识别教育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因果效应;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分行业和部门讨论教育的作用,同时拓展非线性模型以考察教育的收益递增的外部效应;持续关注对教育质量的监测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建设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基于对2022年全国高校本科毕业生调查数据分析发现:与待就业学生群体相比,“二战”考研学生群体更有可能来自高选拔性大学、非人文社科类专业、经济条件较好家庭,而且自我教育期望和父母教育期望相对较高、人力资本相对较好;“二战”考研选择既是毕业生的“主动而为”,也是宏观社会经济形势、就业压力等外部因素作用下的“被迫应对”;人力资本是学生实现成功升学,避免“二战”考研的重要因素;明晰职业生涯规划会降低学生选择“二战”考研的概率。基于此,建议高校关注毕业生群体的异质性,开早开好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高校毕业生通过积极的学习投入和社会实践,不断提高人力资本水平,为成功升学和就业打牢基础;政府应努力改善经济形势,缓解就业压力,做好这一群体再就业兜底帮扶工作。  相似文献   

17.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很受关注。中国近20年经历了强劲的经济增长,中国的大学教育还不够普及,为什么会出现这类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中美大学暑期学校实践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中美大学暑期学校的实践进行了比较,发现中美大学暑期学校在课程设置、时间安排、学分转换和互认、住宿、学费等方面存在不同。文章指出,开放的暑期学校应是我国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中国大学应以“增加学生的选择性”为导向设置课程,学生在暑期学校选课是基于教育私人收益的行为,应当分担教育成本。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利用2008届大学生就业调查数据考察本科毕业生起薪的专业差异,并通过分位数回归,分析专业对教育回报作用在不同收入层次上的差异。OLS回归的结果发现,高等教育回报在专业之间存在差距,工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的毕业生具有较高的起薪;与"211"大学毕业生相比,一般大学毕业生教育回报的专业差异程度较大。在此基础上,分位数回归的结果表明,专业对教育回报的影响在中、低收入分位上更为突出。专业选择对毕业生收入和劳动市场人才供需结构都具有重要影响,调整专业模式和完善"转专业"制度有利于缓解专业结构性矛盾和提升毕业生起薪水平。  相似文献   

20.
《河北自学考试》2011,(2):59-60
厦门大学是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的.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是我国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的三所大学之一,被誉为“南方之强”。也是我国惟一地处经济特区的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重点大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