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入日”辨     
《夸父逐日》中的夸父究竟追上太阳没有?这个问题大有弄清之必要。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在于对“入日”一句的理解上。朱东润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是这样解释的:“入日,太阳入于地平线下。”吉林师大编的《先秦文学作品选》也持此种看法,解释为:“入日——日入,意是太阳落山。”如果这样来解释,那当然就是“夸父终于没有追上太阳而牺牲了”(哈师专《中国文学史》)。我认为“入日”应解释为:“进入太阳里边,意思是追上了太阳。从下面四个方面来论证。  相似文献   

2.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写得情景交融,空灵透脱,意境深速优美,具有独树的艺术魅力。历来,人们把这种艺术的成功归于“以禅入诗”。事实上,王维不是纯粹的佛教徒,他的思想是儒道思想的双重渗透,再融入佛家的空灵和禅机;他的诗歌创作,更多的是受中国道家“神”的意念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王维山水田园诗当中的禅意很丰富、很优美。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表现在王维身上的思想复杂性还不仅可从诗歌创作中看出来,我们还可以从他的生活态度中考察得到。分析王维还要同他所处的社会信仰、家庭信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4.
“入兴贵闲”语出《文心雕龙·物色》,是刘勰非常重要的理论命题之一。刘勰所谓“入兴贵闲”指触物起情时贵在保持内心闲静,使主体在面对纷繁复杂的景物时,不仅能更好地把握物象,而且以辞遣之还能“析辞尚简”,是针对具体写作过程而言,其过程不离“物”与“辞”,最终是要达到“味飘飘而轻举,情晔晔而更新”的目的。其与《神思》篇所谓“虚静”虽有联系,但又有着不同的意味,不可将二者完全等同起来。刘勰所提出的“入兴贵闲”,虽距今已有千年,但仍有其独特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床”辨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的这首《静夜思》明白如话,家喻户晓,蒙童成诵,但诗中的“床”字,一般诗歌选本都未加注,以为这是一个人人都懂的常用字,就是指当今作卧具之用的“床”。如《唐诗鉴赏辞典》说“透过窗口的皎  相似文献   

6.
此语最早见于《后汉书·周泽传》,周泽字稚都,北海安丘人,少习《公羊严氏春秋》,曾为渑池令,永平十年,拜太常,清洁循行,尽敬宗庙。“常卧疾斋宫,其妻哀泽病老,窥问所苦。泽大怒,以妻干犯斋禁,遂收送诏狱谢罪。”时人为之不平曰:“生世不谐,作太常妻,一岁三百六十日,三百五十九日斋。”应劭又在《汉官仪》中续曰:“一日不斋醉如泥。”唐代大诗人李白,有感于此,甚觉愧疚,其《赠内》诗云:“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虽为李白妇,何异太常妻。”有人把  相似文献   

7.
“客”辨     
所suǒ有yǒu的de客kè人rén都dōu称chēn“宾bīn客kè”不bù经jīn常chán来lái的de客kè人rén称chēn“稀xī客kè”ǎndekèrénchēnchánk蔓经jīn常chán来lái访fǎn的de客kè人rén称chēn“常chán客kè”远yuǎn道dào而ér来lái的de客kè人rén称chēn“远yuǎn客kè”陌mò生shēn的de客kè人rén称chēn“生shēn客kè”尊zūn贵uì的de客kè人rén称chēn“贵uì客kè”对duì诗shī人rén的de别bié称chēn为wéi“骚sāo客kè”对duì文wén人rén的de别bié称chēn为wéi“墨mò客kè”到dào寺sì庙m iào烧sh…  相似文献   

8.
辨“蒂”     
蒂dì瓜果跟茎、枝相连的部分;把儿(bàr);并蒂莲|瓜熟蒂落|根深蒂固。(《现代汉语词典》1990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笔者认为,其中列举的三个例子,除“并蒂莲”外,后面两例中“蒂”字的意义与释义均不相符。“瓜熟蒂落”中的“蒂”并不是“瓜果跟茎、枝相连的部分”,而是指瓜的前端留下的花的残余部分,俗称花蒂,生物学上称之为“果顶”。  相似文献   

9.
“致”辨     
高中语文第一册《劝学》一文中有“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一句,文后注释为“致,达到”。这样注解,对理解文意来说,相当清楚明白,  相似文献   

10.
胡祖信 《学语文》2003,(2):39-39
“意在笔先”是中国古代文论中一个重要的命题。唐朝诗人王维就曾提倡“凡画山水,意在笔先”(《山水论》)。清人沈德潜以绘画为喻,说作诗之道,谓“写竹者必成竹在胸,谓意在笔先,然后着墨也。”所谓“意在笔先”,就是作诗(或写文章)时,必须首先对全篇内容和旨意有一个通盘的谋划和明确的方向,做到胸有成竹。否则,兴之所至,断断续续,必将无所归依,支离破碎,杂乱无章。任何写作活动,只有“意在笔先”,才能对所有的材料作出合理的选择与安排,才能恰到好处地运用技法和语言,使内容得到合理的表现。  相似文献   

11.
“然诺”辨     
然诺,是上古文明积淀下来的一种理念。《史记》把然诺与义相提并论,以"仁"、"义"二字,提炼"然诺"观念以概括游侠特色,其意义在于提倡正直的侠义精神,弘扬天下为公、行仁重义的文化观念。  相似文献   

12.
茅,不少成语词典把它解释为“茅草”,如《汉语成语小词典》:“春秋时楚国以茅草作旌旗,行军时旌旗在前,故称‘前茅’。”(商务印书馆1972年版)《汉语成语词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78年版)也持此说。其依据是《左传·杜预注》:“时楚以茅为旌识”。似乎持之有据。这种解释是牵强附会的,不准确的。清代学者王引之指出:“茅为草名,旌则旗章之属,二者绝不相涉。”(《经义述闻》卷二十  相似文献   

13.
辨“木”     
“木”字看似简单,实则复杂,其字义不断发展变化。本试对“木”字作考证,推敲,展示其意义丰富多彩的一面。  相似文献   

14.
“正始之音”最初是一个玄学概念。但近年来一些文学史常将这借指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正始文学。本文就溯了“正始之音”这一概念的历史源流,并论证了这种借用是不合适的。  相似文献   

15.
“兴观群怨”说原是孔子从学《诗》、用《诗》角度对诗三百篇的社会政治和伦理教育作用的全面概括,但内含着孔子对诗乐艺术审美功能、特点的深刻理解和体验。因此,“兴观群怨”之说在后世不仅是“诗教”说和美刺讽谕观念的理论源头,而且它本身及其衍生的概念也成为以审美批评为主的文学理论体系的重要观念和范畴。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  相似文献   

16.
“克己复礼”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4年初,"四人帮"抢过批林批孔的旗子,大搞其偷梁换柱、瞒天过海的鬼把戏.开场时,倒也煞有介事似地派出"宣讲员"批了几句林彪,然而他们批林是假的,很快就草草收场了.以"四人帮"当时所控制的《北京大学学报》为证,1974年第一期中,批林的题目有七篇,占一半以上.第二期中,批林的题目只剩一篇半了,而且开宗明义第一篇就抛出了《孔丘其人》这株大毒草,恶毒地影射攻击我们敬爱的周总理.第  相似文献   

17.
“死”辨     
《殽之战》中“其为死君乎”,课本注为“难道是因为死了国君(就违背他的心愿)吗?”这个注释错解了“死君”之义。在先秦时代,对“死”的称呼是很讲究等级的,不能随便乱称呼,如天子死叫崩,诸侯死叫薨,大夫死称卒,一般平民死才称死。晋文公是诸候王,怎么能称其死为“死”呢?“死君”应解为“忘记先君”。《春秋左传旧注疏证》中  相似文献   

18.
“双石”辨     
“双石”辨河南省杞县平城高中刘世海《石钟山记》说李渤“得双石于潭上”,“双石”到底是个什么情形呢?有人认为,“双石”就是两块石头,一南一北,“且这南、北之间的距离绝非只有咫尺”(见《中学语文教学》1981年第5期,唐天永《(石钟山记)教学质疑》)。课...  相似文献   

19.
20.
“文献”辨     
“文献”是载于各种载体的一切有价值的语言文字资料。文献的内涵由其特定的历史背景所决定,又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地纠谬补正、充实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