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教育目标,体现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和要求。它的实现,需要各级党政领导比任何时候都更清醒地认识到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树立正确的教育发展观;需要建立促使各级政府决策优先发展教育的约束机制;需要寻求培养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的新的增长点;需要发挥非正规教育的补偿作用来与正规教育一起消除盲;需要发挥高等教育在终身学习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和学习型社会形成的内在因素的作用来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形成学习型社会。  相似文献   

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教育目标,体现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和要求。它的实现,需要各级党政领导比任何时候都更清醒地认识到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树立正确的教育发展观;需要建立促使各级政府决策者优先发展教育的约束机制;需要寻求培养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的新的增长点;需要发挥非正规教育的补偿作用来与正规教育一起消除文盲;需要发挥高等教育在终身学习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和学习型社会形成的内在因素的作用来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形成学习型社会。  相似文献   

3.
4.
建立学习型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化目标。实现这一目标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硬性任务。深刻认识“十六大”提出这一目标的战略意义,全社会各个层面都要更新教育理念,更新学习观念,创新政府职能,创新教育运行机制,创新社会教育监督和保障机制,切实使提高民族素质的教育目标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的同时,也给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也正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固有之意。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应以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取向,应以彰显高等职业教育特色、提升品位为主要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6.
实现党的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关,键在教育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建,设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教育理念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该文从适应时代教育需求,建设学习型社会;实施教育关怀,体现教育公平坚;持以人为本突,出人的价值构;建新的教育模式升,华教育品质四个方面,对教育理念在建设小康社会中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教、育思想观念教、育价值取向进行了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7.
《湖南教育》2002,(24):1-1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时指出:“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论述精辟地描绘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条件下的教育奋斗目标与前景,成为今后20年我国教育工作的重要指针。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大在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在科学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所处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新世纪头二十年,要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本文从目标本身、目标实现的现实基础、保障力量等方面对其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10.
教育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基本条件。十六大将教育明确界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内涵之中,是我们党对社会发展现和教育功能观的理论创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教育目标,必须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的教育方针,抓好三项工作,即:教育管理体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目标的一个必经的发展阶段。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离不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然而目前我国在民主法制建设的实践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研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全面小康之间的关系就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2.
小康社会是邓小平提出的“中国式的现代化”概念 ;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党的十六大在总体小康的基础上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即 :“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就是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发展要有新思路 ,改革要有新突破 ,开放要有新局面 ,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  相似文献   

1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教育发展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立足我国教育发展总体水平,从定性、定量角度出发,建立了包括教育理念、教育制度、教育投入、受教育年限及教育信息化水平等多维度的教育发展指标体系,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测量、评价尺度。  相似文献   

14.
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弘扬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民族精神培育的精神力量是小康社会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精神的内化整合功能是凝聚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力保证;民族精神的能动实践效用是推动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力量源泉;民族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真正腾飞的精神条件。  相似文献   

1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跨入新世纪后全国各族人民的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可以从时间、空间和质量三个层面上来界定。其建设重点应该体现在农村、农民工作中,体现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体现在扶贫开发、城镇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为此,须明确今后主要工作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体探讨了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教育目标和教育政策的主要内容,基于对北京市经济和教育发展状况与全国小康预期目标的比较,分析了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和难点,提出了我国教育深化改革、健康发展的制度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新的宏伟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本文从具体的数据出发,表明我国已实现了由温饱到总体上实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并从四个方面说明了目前总体达到的小康水平只是低水平的小康生活,还须通过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才能完全实现这一宏伟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教育奋斗目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教育担负着极庄严而神圣的使命。小康社会教育的发展,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的思想为指导,坚持科教兴国战略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切实转变观念,牢牢把握发展主题,坚持改革创新,努力开创小康社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9.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又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基础和条件;人的全面发展既可以作为社会发展的目标,又可以作为表示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人的发展全面性程度的标尺。人的全面发展程度是一个逐步提高的历史过程;在新的社会发展阶段,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更多地被赋予学习与创新的含义,因而仍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方针的新论述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明确了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历史使命,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内涵。  相似文献   

20.
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而我国13亿人口绝大多数在农村,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任务十分艰巨,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同样,没有贫困农民的小康,也就没有全体农民的共同小康。因此,增加贫困农民的收入,是当前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