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品经济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卫兴华“商品经济”这个概念在西方的论著中一般不使用。西方经济学辞典包括权威性的《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中,都没有“商品经济”辞目。在马克思的著作中,也不讲“商品经济”概念。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1984年以前的中央文件中...  相似文献   

2.
为了进一步探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高等教育的关系问题,促进不同学术观点的交流,1989年3月11日,本刊编辑部和北京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室联合召开了座谈会,再次就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应邀参加会议的有首都部分高等学校的教师、研究人员,以及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和国家教育委员会的研究人员近30人。讨论分两组进行,分别由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本刊主编顾明远同志和前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高等教育研究室主任王振稼同志主持。现将这次座谈会部分同志的发言摘要发表(按各组内部发言先后顺序交叉排列)。欢迎广大读者继续撰文参加这一讨论。在这次座谈会上,国家教育委员会的邵金荣、雷克啸,北京化工学院的刘树明,北京医科大学的郑鸿模,北京师范大学的孙喜亭、成有信、靳希斌、胡祖莹、苏民等同志都作了发言,阐述了自己的观点,限于篇幅,不能一一发表,敬希鉴谅。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十年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成就卓著,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因而在治理整顿期间有必要实事求是地总结十年的经验和教训,重新从理论上深入探讨某些根本性的问题,譬如,商品经济与全民所有制的兼容问题,计划与市场的结合问题,商品经济的广泛发展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协调问题,等等。这些问题的探讨都与认识和确定商品经济的本性有关。从方法论讲,也应该首先选定一个起点。我以为只有首先阐明商品经济产生的原因,才能明确商品经济的本性,进而说明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和发展商品经济的必然性,由此登堂入室冀求根本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4.
<正> 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从我国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高度,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制定了纲领。《决议》用三个“必须是”规定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指导方针。其第二条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是促进全面改革和实行对外开放的精神文明建设”。我们知道,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精神实质是,围绕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改革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使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活力通过改革和开放充分释放出来,促进生产力发展,建设先进的物质文明。这就告诉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同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这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两个文明建设的关系。本文试就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相互关系的某些方面谈谈自己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由于受苏联教科书的影响,剩余价值一直被认为是资本主义的特有经济范畴,社会主义社会不存在剩余价值范畴一直是我国经济理论界的传统观点。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的建立,我们多数同志感觉到社会主义也存在剩余价值,但都不敢冲破禁区,使用这一概念,而用“共有价值”、“剩余产品价值”、“价值剩余”、“净余价值”等概念来代替“剩余价值”。有些同志在论述社会主义经济时也不自然地使用了剩余价值概念。但至今理论界还没有统一的认识。因此进一步从理论上探讨有关剩余价值的一系列问题是完全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三大”系统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并在这一理论指导下,深刻分析了我国经济发展之现状后,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在这样的经济形势下,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学校德育与商品经济的关系,已成为学校德育工作深化改革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理论与实践课题。以下仅就个人的粗浅认识谈一点意见。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教育与商品经济的关系,教育运行机制等一直是热门话题,出现了种种观点和说法,涉及诸多方面。这不仅仅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有关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重大实践问题。我愿在这里谈谈自己的粗浅之见。  相似文献   

8.
9.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是适应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新形势的需要而制定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两年多来,高等学校坚决贯彻执行《决定》精神,开始改变了过去那种传统的封闭、僵化的办学模式,增强了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积极性和能力。但在实践中,也暴露出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许多措施还不适应新的经济模式。如在办学方面,学校缺乏适应商品经济机制要求的应变能力;在经费的筹集和使用方面,没有摆脱“供给制”和“吃大锅饭”的局面,不利于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我国正在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主要  相似文献   

10.
经济改革是教育改革的前提。一般来说,社会经济决定着教育的发展,但也必须承认,在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教育对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总结我国三十多年来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表明,教育落后是经济落后、科学技术落后的一种反映,只有正确处理经济与教育的发展关系,才能充分发挥三者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力量,使我国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共同高涨。  相似文献   

11.
十多年来,我国教育改革全面推进,打破传统教育体制的格局,形成了双轨教育体制。但是,双轨教育体制并不是一种完美的教育体制,它与若干经济原因以及深刻的社会制度和文化因素一起共同酿成我国近几年来教育无序或反序的态势。目睹这些现象,许多同志萌发  相似文献   

12.
在经历了几十年艰难和曲折探索之后,我们党终于认识到:“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①,从而率先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商品经济”②的新理论。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经济作出的科学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历史早已证实,一项重大的理论突破,必将会给实践以千百倍的推动力。“有计划商品经济”新理论一经问世,就如一股强劲的东风,有力地冲击并革新了旧的经济体制和管理模式,代之以“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③,企业在竞争中发展的生气勃勃的新的经济运行构制。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高等教育的关系问题,是我国经济体制进入全面改革阶段,高等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所面临的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与实际问题,也是当前教育界和理论界正在展开讨论的一个引人注目的问题。为了能对进一步开展这一问题的讨论起到一点促进作用,本刊编辑部于1988年9月27、28日邀请了北京师范大学的部分教师、研究人员,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座谈。两次座谈会分别由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本刊主编顾明远同志和北京师范大学教务长张兰生同志主持。与会同志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讨论十分热烈。现将9月28日座谈会部分同志的发言摘要发表(按发言先后顺序排列)。欢迎广大读者撰文参加这一讨论。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基础上的,它必须反映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性质和要求,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相适应并为之服务。中共中央在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议中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一科学的论断规定了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经  相似文献   

15.
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要建立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任何一种经济体制都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经济和社会秩序作为依托和保障,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功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与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相配套地深入进行教育改革,对于发展商品经济和确立商品经济新秩序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关系。马克思曾经把经济关系作为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因此,当我们运用唯物史观来考察特定社会的人际关系的时候,必须从这一社会的经济特征出发(当然不排除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对此本文暂不讨论)。本文试图从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一经济特征出发,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人际关系进行一番粗略的考察。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经济关系是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而人民群众又是历史的创造者。由此可见,社会经济关系必然通过人的活动才能决定社会历史。这样,考察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经济关系与人的思想素质的相关性就成了一个有意义的课题,本文就想在这方面作些粗浅的尝试。  相似文献   

18.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是马克思的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的完成,也是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分配论的理论基础。它虽然是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但是,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不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独有,而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依然存在,因此,我们应该运用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研究社会主义的价格体系。  相似文献   

19.
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人们的道德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于这些变化人们议论不一,褒贬相异。这是因为,通过全面的经济体制改革,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不再是排斥商品经济的计划经济,而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人们对于这种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道德观念变迁之间的关系问题认识不统一。因此,对于这个问题很有议论一番的必要。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那种企图超越商品经济发展阶段,直接从自然经济进入产品经济阶段的观点,已经  相似文献   

20.
任何经济的发展都需要在一定的经济秩序中进行。产品经济的发展需要产品经济的秩序,商品经济的发展需要商品经济的秩序。所谓经济秩序,就是由一定的社会规范所制约、所调节的有条不紊的经济发展环境和状态。经济秩序如同体育比赛中的竞赛秩序一样,都是通过一系列规范来协调和维持的。这种社会规范规定各种经济活动的当事人应有的地位、权利和利益,以便使经济在一定的合理秩序中顺利发展。由此可见,经济秩序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我国目前处在产品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轨”时期,处在产品经济秩序向商品经济秩序的“过渡时期”。我国将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秩序具有什么特点?它的基本轮廓如何?这是我们应该研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