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本土品牌建设问题分析与解决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本土品牌,就是与外国品牌或国际品牌相区别的品牌.通过对本土品牌现状分析,发现本土品牌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本土品牌建设之路的探讨,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本土品牌建设之道,并使本土品牌强大起来,使中国的民族经济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2.
品牌建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尤其是国际品牌的构建,它需要巨额的投资和漫长的品牌文化的培育与积累过程。成功的企业要想完成好品牌的建设,要善于利用自己的地域优势,挖掘和发挥"区域品牌"的魅力。区位品牌通过类似于"产地名+产品+特性"的格式,为某个地域的特定产品给予定性,并使这一定性受到广泛认可,从而自然地形成一种"区域品牌"。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制度理论中的合理性理论视角出发,深入剖析改革开放初期国外品牌在中国的品牌成败原因,通过内容分析和深度访谈,全面剖析国际品牌在中国成功转化所需的品牌战略和合理性,采用调研数据的结构方程模型来验证国外品牌的中国转化过程.这一结论为中国民族品牌国际化提供了新的视角和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回顾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品牌联盟溢出效应的相关文献,结合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工具对该领域文献发表情况和研究脉络进行梳理,识别出品牌联盟溢出效应研究的常用理论,对联盟溢出结果、溢出特征和影响因素等研究主题进行分析和评述。研究发现:(1)国内外关于品牌联盟溢出效应研究内容侧重点存在一定差异;(2)现有研究主要运用消费者认知、学习与信息处理相关理论解释品牌联盟溢出效应形成的机理;(3)品牌联盟溢出产生正面和负面两种效应,且均表现出非对称性溢出特征;(4)品牌联盟溢出效应受到品牌特征、消费者个人特征、消费者-品牌关系、品牌-品牌关系以及信息特征五方面因素的影响。最后,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提出采用动态视角融合多领域的理论构建品牌联盟溢出效应整合研究框架、关注多样化的新兴品牌联盟类型以及探究多品牌网络化溢出机制等建议,以期为该领域理论发展和管理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中国服装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中国还只停留在制造大国的水平上,应让自己的服装品牌顺利走上品牌国际化之路。本文就我国服装业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国际服装品牌现状等方面进行分析,对中国服装业打造国际品牌进行了战略性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6.
品牌原产地困惑和购买经历对品牌形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当前市场上品牌名称的繁杂,很多消费者都无法准确区分某些品牌的具体来源地.根据消费者对品牌来源地存有的困惑,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研究了品牌原产地困惑和购买经历对于中国消费者品牌形象感知和品牌偏好的影响作用,利用SPSS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论如下:第一,当境外品牌被误认为是中国本土品牌时,消费者会对该品牌形成较差的品牌形象感知;而当中国本土品牌被误认为是境外品牌时,则发现消费者在品牌形象的感知上与本土认知时的比较并无显著差异;第二,购买经历对本土和境外品牌形象感知及品牌偏好均产生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7.
品牌全局     
第六届中国品牌节举办转型发展更需品牌驱动8月7日-10日,由中国国际商会与品牌中国产业联盟联合主办、中国商业联合会大力支持的第六届中国品牌节在北京举行。本届品牌节以“转型与驱动”为主题,在全球经济下行,市场信心不振的形势下,推动自主品牌积极转型,  相似文献   

8.
打造国际品牌,我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2011年6月28日,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笔者根据这个排行榜从几个角度进行了分析。品牌年代分析成就一个国际著名品牌需要多少时间?答案是两年。世界品牌500强中最年轻的"Groupon"存在只有  相似文献   

9.
本土品牌吉利并购国际名车沃尔沃,引发了一场是"攀龙附凤"还是"惹火烧身"的争议;不同身份地位品牌之间的并购行为究竞会给企业带来怎样的影响呢?传统研究主要从企业绩效角度衡量企业在并购后的协同效应,关于并购对公司品牌影响的研究文献尚不多见.本研究从消费者视角探讨了品牌并购对原品牌公司综合形象和公司能力联想的影响,研究发现,品牌并购信息能够提升消费者对原品牌的公司能力联想但不一定能提高其公司综合形象;并购高形象(身份)的品牌比并购低形象(身份)的品牌更有利于提升原品牌的公司综合形象;多元化并购战略对母品牌公司能力联想的影响要小于强化并购.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电影产业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法,对品牌体验、品牌忠诚和品牌延伸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感官体验、行为体验和理智体验对品牌忠诚具有直接影响作用,而情感体验通过感官体验、行为体验和理智体验对品牌忠诚产生间接影响;2)感官体验和行为体验对品牌延伸具有直接影响作用,而情感体验和理智体验通过感官体验和行为体验对品牌延伸产生间接影响;3)在品牌体验对品牌延伸的影响过程中,品牌忠诚具有明显的中介作用。最后,本文还对该研究的管理学含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以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天赋河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为研究对象,阐述该品牌创建以来取得的发展成效,梳理品牌建设的经验与面临的问题,提出下一步将"天赋河套"打造为一流高端品牌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奢侈品品牌文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奢侈是社会和人类自身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缩影,而奢侈品的诞生和发展也具有极强的时代感、社会感和历史感,这都为奢侈品品牌文化的共有基因和个性基因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文章从产品特征和营销两个方面阐述了奢侈品品牌文化的共性,同时开创性的以时间和创新两个维度将奢侈品品牌文化的个性分为四个维度.此外,针对奢侈品品牌文化下的营销策略特征,文章提出了奢侈品营销策略的"三角理论"分析方法,为研究和制定奢侈品在中国市场的营销策略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3.
老字号品牌是中国历史发展的见证者和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者.由于社会、经济、科技等环境及需求和竞争等的变迁,很多极具中国文化象征和历史传承的老字号、老品牌,逐渐淡出了公众视野.近几年在国潮文化高涨的发展大势下,越来越多的年轻消费者在关注国际品牌的同时,也将目光投向了国内本土品牌,成为老字号品牌创新发展的重要机遇.  相似文献   

14.
服务的不可分离性等特征使得服务企业、一线员工、顾客三者在服务品牌关系中密不可分,品牌人格化趋势和人际交往理论的应用让互动行为在其中变得日益重要,但有关互动与品牌关系的研究尚少有涉及.本文综合有关文献的成果构建了三维互动行为与服务品牌关系研究模型,通过实证分析发现:(1)企业和顾客共同参与的公益活动等互动行为对顾客品牌忠诚的作用最强;(2)企业与员工互动行为正向影响员工与顾客的互动,突出了员工在三维互动中的"使者"地位和企业引导的必要性;(3)服务员工与顾客的互动行为对顾客品牌情感的影响最大.本文还为服务企业应开展哪些互动行为提供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期刊品牌影响力与品牌状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统计方法,从期刊品牌影响的不同维度时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所属期刊品牌影响力和品牌状态进行了研究,其结果表明,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品牌处于"正常期刊品牌状态",并呈现出期刊品牌集群化的发展趋势与特点.  相似文献   

16.
浅谈品牌竞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温雅 《大众科技》2005,(12):192-193
文章从中国的品牌发展状况出发,探讨了在改革开放后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品牌在中国的发展,以及中国的品牌竞争.  相似文献   

17.
张婧  朱苗 《软科学》2016,(10):79-82
基于我国218家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SMARTPLS软件以线性结构模式来验证理论模型,实证考察了品牌导向对品牌资产及企业绩效的影响。结果显示:(1)品牌导向包括理念、规则、识别与行为四个维度,并且存在特定的内部结构;(2)品牌导向对品牌资产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3)品牌资产对企业绩效有正向作用。研究结果丰富了品牌资产理论,同时对企业通过培育品牌导向、提高品牌资产以改善企业绩效具有重要的管理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区域品牌与企业品牌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许多企业意识到没有自己的品牌难以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于是全国各地企业掀起了一场创企业名牌的热潮,地方政府也积极配合、引导创建区域品牌.本文从区域品牌与企业品牌的差异、区域品牌的形成、区域品牌对企业品牌的提升作用等方面阐述区域品牌的重要性及其与企业品牌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基于信息化的品牌国际化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弭元英  冯绍瑞 《情报科学》2006,24(12):1766-1771
在开放的市场经济中,本土市场竞争愈演愈烈。为了增强自身实力,企业必须走出国门,实施品牌国际化策略,树立国际品牌。信息化就是一把利器,只要使用得当,能在品牌国际化道路上助企业一臂之力。  相似文献   

20.
论国际品牌的创立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加入WTO的步伐加快,中国品牌将面临重大的考验。本文分析了中国品牌与国外著名品牌的差距,提出树立更强劲国际品牌的策略以及品牌的维护和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