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帕拉梅·博洛廷·约瑟夫认为课程文化是课堂上和学校里公开或隐蔽的信念、行为和价值观体系。并提出了课程文化的分析框架和课程文化建设的方法。他的课程文化思想对于高职课程建设的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帕拉梅·博洛廷·约瑟夫认为课程文化是课堂上和学校里公开或隐蔽的信念、行为和价值观体系.他对课程文化进行了分类,并提出了课程文化的分析框架和课程文化建设的方法.约瑟夫的课程文化思想在尊重多元的课程文化、唤醒教师课程意识、提升教师个体课程文化、采用双管齐下的课程建设方式等方面对高职院校课程建设具有积极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从现在开始,我们将进入“文化管理金字塔模型”的第四层——流程再造。前文已经说过,MVVS是学校文化的内核,是种子。种子的生命张力与遗传密码需要通过课程文化来彰显。当我们拥有了独具特色的以细胞模型为表征的课程文化之后,传统的学校组织系统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变革,而变革不仅仅意味着名称的改变。  相似文献   

4.
学校文化只有渗透到学校教育的每一个细胞,才能转化为师生的自觉意识与行为,而这个浸润转化的过程就是课程化过程。新课改引发的学校教育转型,要求建构素质教育新图景,必须以学校教育课程化为根本途径和着力点。七年前我校从企业办学的阵痛中改制而来,校园还是“下雨一身泥。刮风沙尘暴”的破烂环境,一种似乎看不到希望的迷茫在大家心中蔓延。伴随七年课程改革,学校走上了课程化建设的发展新路:着力课程系统建构和内涵发展,形成了课程化引动学校整体变革的价值取向,实现了学校教育的深层次变革:育人环境大为改观,师生在丰富有效的课程实践中主动、快乐、有个性地发展,课堂效益持续提升,教育质量全面提高。而这一切.皆源于学校多年课程化建设的不断探索与实践。学校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培育和提升了课程领导力。  相似文献   

5.
价值观是课程改革的核心所在和方向导引,指向生命关怀的课程变革从本质上来说体现了课程改革的美学追求,这是对课程变革过程中生命逻辑的寻找,具有一种强烈的儿童文化和生命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课程文化重建渐渐成为学校教育改革与研究的一个新的热点。人们围绕这一主题从多元文化、课程改革和学校发展等不同视角展开研讨,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建设性意见。当学校变革逐渐走向结构性的整体转型之时,则需要一种综合的视角来理解课程文化,这就是:“以校为本”是课程文化重建的重要基点,打造教研团队成为课程文化重建的核心任务,重塑教学文化则是丰富和提升课程文化内涵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7.
当今新课程的改革,有两个基本指向:一是指向人,力图通过课程改革,改变校长和教师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归根到底,是要改变教育中的人的生存方式,促使每一个人都能够主动发展和完善自身。显然,这是一场从知识回归生命本身,具有生命性的改革。二是指向文化。新课程不仅要改变人,而且要改变文化。对于学校而言,新课程的改革,带来的绝不是某一领域、某一局部、某一点的变革,而是整体性的学校文化的变革。简而言之,新课程是一场文化性的改革,它试图从文化的根基上重塑中国基础教育的内涵与品质。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场改…  相似文献   

8.
从课程改革的视角关注学校文化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改革的推进势必拉动学校文化的变革,促使学校文化转型,而学校文化的转型关系到课程改革的发展进程。学校文化的转型涵盖学校主体的文化、学校观念文化、学校制度文化和学校环境文化的转型这四个基本维度。从课程改革的视角关注学校文化转型,意在探寻深化课程改革的动力,为新课程的生长提供文化“沃土”。  相似文献   

9.
我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是全方位、立体式的改革,它不仅仅意味着内容的更新、完善与平衡,更意味着代表先进化的学校化的创造。学校化的变革是课程与教学改革最深层次的改革,而学校化中最有活力和最具主体意义的是教师化。因此,教师化的重建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课题。  相似文献   

10.
马娟 《绥化学院学报》2008,28(2):155-156
数字化进入学校课程领域,引发了人们愈来愈多的关注。本文围绕“数字化与学校课程文化”这一问题展开,简要阐释了数字化与学校课程文化的关系,分析了数字化对学校课程文化的影响,进而从学校课程目标文化、课程内容文化、课程实施文化和课程评价文化四个方面展开分析了数字化背景之下学校课程文化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多元文化教育是一个涉及种族、族群、性别、阶层、语言、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复杂问题.随着多元文化教育研究的深入,对多元文化教育的误解逐渐出现,并引起研究者的关注.本文尝试对多元文化教育的误解进行梳理与分析,进而从多元文化教育的意蕴与维度澄清对其的误解.基于多元文化的视野,从学校变革整体图景的勾画、革新性课程变革的实施、文化敏感性教学的开展等层面探讨学校变革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学校课程变革作为一种重大的课程文化重构活动或一种特殊的教育实践活动,有其独特的内在逻辑或生成法则,不可违背、混淆和错位。处于"不自由"状态下的学校课程变革丧失了按其自身决定和计划行事的可能性,存在着严重的去主体性、非自觉性等流弊与偏失。基于学科知识结构推行学校课程变革,实则把其所遵循的内在逻辑或法则简单等同或化约为一种机械强化受教育者内在心灵的个体化认知过程,而其所置身的历史文化环境和文化脉络以及在心智与文化背景上的差异等因素则被淡化或忽视了。置于某种文化生态和文化语境,将学校课程变革的内在逻辑置换或建构为一种文化认同的逻辑,进而与此文化脉络相融合,努力把学校文化培育成一个互助型的"学习共同体"是学校课程变革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一个学校发展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学校文化的更新与变革的过程,也就是让学校的全体成员在这种学校文化的协调、引导及规范过程中,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价值观、信念、气质和精神。这个过程是积淀和传承,更是在继承中发展和创新,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校文化是学校创新的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14.
教师信念深受社会环境(课堂、学校、家庭、国家、社会等)的影响,教师信念与教师教学行为处于互动关系,即教师的信念产生于教师实践和教师生存环境,受制于其所处环境中的价值观和文化,同时也影响教师的自我认同和教学效能感,而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进行的反思和积累的经验也可以改变教师已有的信念。改善社会文化、政策层面的大环境,可以引领教师信念的改变。学校文化和基于学校教学实践的教师培训体系为教师信念反思、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5.
课程改革与学校文化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课程改革的展开势必拉动学校文化的变革,促使学校文化转型,而学校文化转型关涉课程改革的发展前程;学校文化的转型涵盖学校主体文化、学校观念文化、学校制度文化和学校环境文化的转型。本文意在探寻深化课程改革的动力,为新课程的生长提供文化“沃土”。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学校被要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社会被要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等,这一切要求的目的都在于道德教育和价值观重塑,传统经典文化和校本课程开发成了德育和价值观重塑的重要途径之一,成了校园文化活动的热点,但是效果堪忧。本文从改变引进传统文化内容和呈现形式两方面重新论述了引进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7.
课程改革的本质是教育文化的变革,学校教育文化的变革是一个艰难的过程。现代教育技术是推动学校教育文化变革的重要力量,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可以推动学校教育文化变革,从而推进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20世纪中国体育课程变革的历史考察,研究认为,当代学校体育课程的变革是随着文化的变迁而演变的,它与整个中国社会文化的变革、转型呈"同步状态",学校体育课程的未来发展方向应当继承发扬优秀的文化传统,并面向世界.  相似文献   

19.
校本课程开发实际上是学校整体发展的一次重新定位和自我设计,最终重塑学校形象,形成学校文化的过程。校本课程开发与学校文化有着内在的联系,学校文化制约校本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并促成学校文化的创生。鉴于课程变革中学校文化的主体性、多元性、合作性及开放性等品性的缺失,校本课程开发应秉承“校本”理念,凸显师生主体参与,重建学校文化主体性;整合多样态文化,实现学校文化多元共生:构建“参与文化共同体”,重建学校合作探究文化。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文化检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课程改革离不开教师的参与,教师作为课程改革的实施者,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研究显示,在课程改革中,最大的动力是教师,最大的阻力也是教师。课程改革要取得实效,不能忽视教师对课程改革的态度与取向。笔者认为,教师文化的发展能够促进教师成为教育变革和课程变革的主体,成为新课程主动的研究者、实施者和创造者,而不是变革的抗拒者或是被动的实施者。一、当前教师文化现状:缺失与挑战。教师文化反映了教师群体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学校教师共同的价值体系与行为规范的综合。它既包括教师团体的信念、价值、态度、习惯以及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