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做到“以疑激思”,是使学生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随着学法指导研究的深入,这已成为多数老师的共识。但对如何“释疑解难”,有些老师却往往把它看作是教师份内的事。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似乎这才是尽为师之道。 其实,学生既要能“质疑问难”,也要让他们在教师引导下自己“释  相似文献   

2.
一、主从复合句后面的反意问句1.如果说话者想要对方加以证实的内容在主句中,这时,后面的反意问句与主句的主语和谓语一致。如:  相似文献   

3.
“困惑”对学生、老师都是不可多得的教学资源。面对疑惑,学生不仅需要结果,更需要过程。在阅读教学中,要让解惑成为指点方向、引领思维、传授方法、启迪智慧的过程,成为催生教学精彩的过程。启发的方法固然很多,而“答非所问”则是有效方法之一。这里的“答非所问”指的是,学生提出困惑,教者“答非所问”,以促使学生进行快速思辨,通过自我探索,最终恍然大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这样的“答非所问”,能让释疑解难走向智慧。  相似文献   

4.
小学自然课讲授的内容,都是一些很浅近的知识,但儿童在认识这些知识时,有时却费尽周折。往往一些简单明了的问题,对于儿童却常是“云遮雾障”、疑难重重。尽管形成这些疑难点的原因各有不同,但儿童真正难于理解的知识,在现行的教材中是很少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作为小学教师要善于把成人们认为很浅近的知识,使儿童弄懂。这大概也是小学教学的特  相似文献   

5.
对学生需要释疑的题目,教师要针对实际,运用不同的方法,通过适当的引导,启发学生动脑,想出解答的方法.既帮助学生释疑,又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下面介绍几种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6.
问题1:节日里同学们玩的气球,一不小心有的气球突然破裂发出“啪”的响声.气球破裂时为什么会发出声音?答:因为气球中充满了压缩气体,当气球破裂时,气球内压缩气体体积迅速膨胀引起周围空气的急速振动,这些振动由空气传到耳朵里,  相似文献   

7.
在高中政治学习过程中,学生对意识能动作用的有关概念,尤其是对"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意识能够能动地反映客观事物、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能动作用"的含义和用法难以区分,经常混为一谈。本文首先详细剖析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重点概念之间的区别,然后又通过练习加以训练,以此加强对这一疑难问题的理解巩固。  相似文献   

8.
1破解疑点(1)认为振动都是人的肉眼能直接观察到的不少同学只认识到明显的振动,即肉眼观察到的振动。如钢尺的振动、音叉的振动和音箱喇叭的振动等.说这些振动明显,其实是其振幅大,易于观察.但是有很多振动,因为其振幅太小或时间短,不易用肉眼直接观察,如敲击桌面时的振动、气球爆炸时的振动等.对这些不易观察的振动可以根据其发出的声音的特点推断它的存在.  相似文献   

9.
10.
正"困惑"对学生、老师都是不可多得的教学资源。面对疑惑,学生不仅需要结果,更需要过程。在阅读教学中,要让解惑成为指点方向、引领思维、传授方法、启迪智慧的过程,成为催生教学精彩的过程。启发的方法固然很多,而"答非所问"则是有效方法之一。这里的"答非所问"指的是,学生提出困惑,教者"答非所问",以促使学生进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古代学者曾说过,“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师的作用在于使学生于无疑处生疑,有疑处却教无疑,释疑解难也是物理教学中一个不可偏废的重要环节。为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唤起学习的内动力,教师常常需要在教学的关隘之处有意识地设置疑障,激疑探思;另一方面,对于学生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的提出当前,许多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仍以教师提问为主,这种根据"刺激—反应"而设计的"教师问—学生答"的阅读教学模式,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实际上却  相似文献   

13.
14.
一、巧用音响渲染气氛,创设情境,达到激发学生情趣的目的小学语文教材四册《雷雨》这课要求学生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出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二年级的学生对这种想象感到困难。上课前,教师把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界的各种声响清晰地录在音带上。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后,教师由谈话转向范读课文。在范读课文的同时,悄然播放音乐和事先录好的各种声音……雷雨前那沉闷的音乐,仿佛使人看到黑沉沉翻滚的乌云,低垂的天幕向人们压来…哗、哗、哗的大雨声,仿佛使人身临其境,看见大雨突然从天而降,…  相似文献   

15.
16.
例1董老师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字,不小心将手指甲刮到黑板上,发出了非常刺耳的声音,这种声音刺耳的原因是() (A)响度大.(B)音调高.(C)音色差.(D)速度快.分析手指甲刮到黑板上,比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字时,发出的声音频率大.故声音比较尖细,音调较高.所以,应选(B).  相似文献   

17.
"声现象"是八年级物理的第一章,与我们生活紧密相关,所以中考试题命题情景多与学生生活实际贴近,难度适中,一些题注意了其他学科与声现象的结合,充分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探究性试题主要是: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和乐音的三要素的探究.本章概念、规律较多,所以要注意多理解记忆,不要死记硬背.本章应该知道一些常用的数据.如15℃  相似文献   

18.
19.
20.
问:声音可以在任何条件下传播吗? 答: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能听到各种声音,是因为发声体的振动引起它周围的物质跟随它振动;发声体周围物质的振动,又引起较远一些物质跟随着振动。这样由近及远,最后引起人的耳膜振动,刺激听觉神经,人便听到了声音。从上面这段分析可以看到,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一定的媒介物(介质)的。如果没有介质帮它传播,人们就无法听到声音。一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